陈立人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9年10月10日) |
陈立人,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跆拳道教练 。 个人信息 男,浙江省人,1965.04.22生,
工作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项目:跆拳道教练
职务:国家队教练
负责运动员:陈中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陈立人 陈立人 陈立人以独特的训练方法和忠诚待人的品质,赢得了队员、领导、家人以及朋友的支持。同时他也通过自身的凝聚力,将大家团结在一起。使中国跆拳道队,经过高强度训练,跻身于世界跆拳道强国之列,并于2000年奥运会上,以出人意料的黑马姿态夺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这一枚金牌对中国跆拳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奠定了今后大规模发展的基础,跆拳道自此以后也成为中国体育运动中发展迅速的优势项目。陈立人这位敢于放弃眼前利益,充满挑战精神的体育人,也成为中国体育界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中国跆拳道队是一支创造奇迹的队伍,从1995年组队到2001年,短短六年的时间里,实力逐日猛增,不仅能够赶超欧洲劲旅,而且能与贻拳道大国韩国抗衡。跆拳道,已经从一个不为人知的新兴项目发展成为国家摘金夺银、赢得奥运金牌的重头项目。而率领这支传奇队伍书写传奇的,正是中国国家跆拳道队总教练陈立人。
来匆匆去也匆匆的陈立人刚刚从河北选队员回来,依旧豪爽,听说《中华武术》要采访,第一句话就是:"欢迎欢迎,我永远是咱们武林中人。"
折叠想做的 陈立人没有从缔造辉煌的悉尼奥运会说起,话题围绕着自己的武术生涯展开:"我是1982年最早的一拨散打运动员,那个时候因为散打运动在我们国家刚刚开展,所以无论从训练手段、训练方法。训练条件还是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上都不够完善,所以那个年代散打运动员的受伤率很高。"
"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在我的运动生涯中自己没有拿到过金牌。"只拿到过两次全国第二的陈立人由于伤病无法再继续他散打运动员的生涯,"这就意味着我无法再拿到金牌。"
退役后的陈立人陷入了对自己未来的沉思,难道自己的冠军之梦就这样破灭了吗?我自己拿不到金牌,我能不能教出个金牌队员呢?自从有了这个想法,陈立人便有了自己的方向:做教练。因为只有这一条路,能够弥补他多年没有实现的青春梦。"退役以后,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亲手培养出一个全国冠军。"事隔多年,陈立人说这话时,眼中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正在这个时候,拳击--一项崭新的项目吸引了陈立人的注意O 1985年,拳王阿里的访华掀起了中国的拳击运动,对中国人来讲,拳击是一个完全新兴的项目。陈立人想,一个新兴项目必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了解。当时还没有大学毕业的焦立人只身赴沪,自己拿钱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全国首次拳击裁判员、教练员学习班,从此,陈立人开始了自己的拳击教练之路。很快便成为中国国家拳击队主教练以及使中国拳击开始在世界拳坛崭露头角的事实证明,陈立人在拳击领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培养全国冠军已经成为过去的梦想,一个崭新的梦在陈立人心底荡漾:培养世界冠军。
"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挑战自己,不断地开拓新天地,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证实自己。"
折叠想教的 "体育都有共通性,尤其是像散打、拳击、路拳道这样的对抗性项目。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决定胜负。训练过程中反复练一种腿法和拳法好几千次,并不断地重复,目的就是要训练运动员深刻体会时间与空间的感觉。"
问起陈立人做教练最大的感触,他说:"第一是思想解放。"一个项目的发展必须吸取其他项目的先进经验,"跆拳道队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取得成绩,正是得益于此。我们从其他项目中借鉴过来的很多训练方法连韩国都没有。"而第二个感触便是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会有发展的空间。坚持学习别人先进的东西、吸取人家的经验教训,在这样的基础上,还必须走自己的路,必须独树一帜。
在陈立人的训练下,中国路拳道已经逐渐形成了打法灵活、以进攻为前提、以前手为战略思想的独特风格,而这种与众不同的技术风格特点正是最适合自己的。
十多年的教练员生涯,陈立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训练模式:"运动员应该是主体,是灵魂;而教练,只是一个辅助。"练武术出身的陈立人坦言,散打给了他很多宝贵的东西,自己也在很多方面得益于武术,但是同时也灌输给他很多陈旧的观念。在中国传统的训练方式中教练是主体,师傅是主体,师傅带徒弟。我是师傅我的手这么弯你徒弟的手就得这么弯,但是这种模式并不适合开拓宽竞技体育这个特殊的领域。因为在竞技领域,重要的不是发动人们的共性,而是最大地调动人的个性。有人适合打进攻,有人适合打防守,运动员的性格不同,适合他们的战术和技术也不同,运动员应该使用能最大调动自己潜能的也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内行看得出来,陈立人带的运动员,十个人就会有十种不同的打法。
"教练员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管理上你可以是主体,但是在训练中一定要让运动员成为主体。你可以诱导他,可以给他开拓空间。但是到了比赛场上,打比赛的是他,需要独自面对和分析瞬息万变的比赛局面的是他,你不能替他比赛。我一般都是给他们提供很多方法,这是我要教的,而具体的做法要让他们在赛场上自己做出选择。比赛场上的局面是瞬息万变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是运动员自己,是他的特点,是适合他自己的打法。"
折叠想要的 马不停蹄,陈立人又开始了为2008年奥运会二线队伍的选材工作,昨天刚刚从河北回来,明天又要奔赴山东、河南。
早就听人说过,陈立人选材时眼睛特毒,而且选材时和运动员一聊就聊半天,问陈立人怎么能够独具慧眼地选中这么多世界冠军的苗子,他说:"体育都有共通性,尤其是像散打。拳击、贻拳道这样的对抗性项目,有很多的共同点。它们的最大共性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决定胜负。就像贻拳道训练,一天中会反复练一种腿法好几千次,反复练一种拳法好几千次,不断地重复,目的就是要训练运动员不断精化这种时间与空间的感觉。贻拳道的关键是在距离的控制上,除了一些基础的素质外。因为要控制距离,所以需要身高,而我在选材时更重要的是看这个运动员的品质。我一般是先从外表看,这个人基本符合路拳道运动的要求,也正好是我这个级别需要的人的话,我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进入他的日常生活中。在他的生活中、在与他的交谈中了解这个人的品质,了解他生活的背景。因为了解一个人并不是在比赛的时候才可以了解他,也并不是到队里训练几年后才可以了解他,重要的是在他的生活中通过聊天来了解他的性格、品质。一个运动员有没有灵气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就会在聊天中间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了解他们的性格、品质。"
折叠想念的 悉尼奥运会上,当年仅19岁的陈中获得跆拳道这枚异常珍贵的金牌时,在台下指挥观战的陈立人冲上了场地,他和陈中相拥而泣。当陈中要离开他向观众致意的时候,陈立人拍了拍她的肩膀,对她说:"镇定点!"
陈中将一位留学生递给她的国旗坡在肩上,绕着场地跑了起来,脸上是镇定的笑容、成熟的笑容,是自信、是骄傲。这幅画面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回忆起那天的场景,陈立人说,在陈中取得胜利的一刹那,大约一两分钟,自己的脑子里空白一片,什么也没有。当度过了这短暂的空白后,他的脑子里又一下子被无数的往事挤得满满的,理不清头绪。他没有丝毫的喜悦与激动、高兴与自豪,他一直在回忆,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想起了建队的曲折、初期的艰苦,想起了没有经费、没有训练馆,想起了陈中她们几个刚来的时候连训练鞋都没有,想起了那个冬天训练馆的寒冷,连运动员水杯里的水都结了小……"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想到这些,或许人在最高兴的时候回顾的都是一路走来的辛酸吧!"
有记者问陈立人获得金牌后最想念谁?陈立人没有说亲人,没有说朋友:"我最想念家里的陪练,是他们陪着我们,为这些冠军运动员做桥梁、做人梯,作为男子运动员,他们放弃自己的特点,放弃自己的打法,每天挨几千次踢,去配合女子运动员,他们是走在冠军前面的人。"
折叠想到的 陈立人站在远处,静静地看着陈中走上领奖台,那一刹那,他看到的陈中并不是当前日益成熟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而是多年前自己去挑她的时候在焦作操场上打篮球的那个小姑娘。
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陈中;"你现在最需要做什么?"
陈中说:"我最需要记住我教练教我的话--人在高的时候要把头低下来,人在低的时候要把头抬起来。"
贺璐敏锐:"我能受到陈教练严格的要求是我的运气,如果没有这种严格的要求,我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成绩,我是个很幸运的人。"
队员们说:"只有当我们输了的时候陈教练才过来安慰我们,我们赢了的时候陈教练根本就不理我们。"
谈到和队员之间这种亦父亦兄、亦师亦友的关系,陈立人笑着说:"我从自己做散打运动员到做拳击教练,都是在男人的世界,刚开始国家体委决定让我来组建女子跆拳道队的时候,我也曾经担心过,因为毕竟自己一直生活在男人的圈子里。自从我带女子队员才发现,其实女子队员比男子队员能吃苦,更禁得住练,或许是中国妇女的那种韧劲吧,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对自己的运动员,陈立人一直在爱与严中找寻黄金点。爱,并不是纵容,而是对他们前途和事业的关心。在拳击队的7年和在贻拳道队的5年中,所有的春节陈立人都是在队里和队员一起度过的。"一个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在他一生中是很短暂的时光,而作为教练员作应该为他整个的人生考虑,不能只考虑他这几年短暂的运动生涯。很多运动员出现思想变化和波动都是因为他们有顾虑:我退役后怎么办?今后怎么办?所以你有义务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折叠想说的 虽然身为中国跆拳道的核心人物,陈立人还是热爱武术、关注散打。他每周都会观看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
他欣喜:"这两年,我们的散打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市场化进程上都有很大的进步。通过这20年的完善,散打运动已经逐渐走上了科学、完善、健康的轨道。"
他忧虑:"我一直在考虑,为什么和贻拳道相比,散打就老有那么一点土呢?古老的文化背景并不是照搬过来就可以被现代人接受的,武术正是缺乏能够和现代迅速接轨的文化背景。" 他着急:"散打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规则上都应该简化,应该借鉴路拳道普及的经验,简单。易学、速成。"
他充满希望:'有激烈精彩的散打赛事做龙头,武术散打的群众基础雄厚、市场潜力巨大,前途无可限量。"
问他是不是想接着改行,回答的坚定让我异常惊讶:'堤。组建完队伍,搭好框架,我就准备继续迎接新的挑战。"
问他会不会回到武术界,他笑了:"或许吧!我永远都是武林中人!"
折叠编辑本段运动简历 1973年-1986年,从事田径、武术散手项目的训练。1986年退役。1987年 北京体育学院毕业,成为一名拳击教练员。
折叠编辑本段工作简历 1987年-1989年 担任北京体育大学拳击队教练员
1989年-1991年 担任国家拳击队助理教练
1991年-1995年 担任国家跆拳道队主教练
1995年至今 担任国家跆拳道队总教练
1989年 成为拳击国际A级裁判
1996年 成为跆拳道国际级裁判
2018年1月30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北京市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折叠编辑本段获得荣誉 1984年、1985年,获得全国散手锦标赛52公斤级、69公斤级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