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自明
人物生平
陳自明,約生於南宋光宗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卒於咸淳八年(公元1272年),旴江醫學代表人物之一。陳氏家三世業醫,有較多的醫學藏書。在少年時期,陳氏就打下了深厚的醫學基礎,清•魏之琇《續名醫類案》載其14歲即能斷病。成年後又遍游東南各地,博採眾長,進一步豐富了多方面的醫藥知識,尤其在婦產科、外科上成就卓越。 由於醫學造詣高深,1237年陳自明受聘為建康府(今南京)明道書院的醫諭(即醫學教授)。[2]
醫學著述
陳氏成年後遊學於東南諸地,博採眾長,曾任建康(今南京市)明道書院醫學教授之職,著作有《婦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管見大全良方》等。其中《婦人大全良方》為我國現存最早最完善的婦產科專著。陳自明的婦科學術思想受到《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病源候論》等中醫經典之作的影響,總結了宋以前婦科學的研究成果,並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闡發了婦科疾病的病因病機,以及診療方法。其婦科學術思想對後世婦科學的發展影響深遠。其著作《婦人大全良方》為中醫婦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書中不僅重點論述了婦人經、帶、胎、產的生理、病理及其診治方法,而且還具體介紹了各種婦科雜病的診療經驗尤其在助孕安胎方面有獨特認識,治法獨具特色。[3][4]
學術特色
《婦人大全良方》學術特色
《婦人大全良方》共24卷,分為調經、眾疾、廣嗣、胎教、妊娠、坐月、產難、產後等8門。其編排體例為門下設論,論後附方案。全書共計269論,內容豐富,綱舉目張,為後世婦產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婦產兼備
在陳自明之前,婦產科還沒有系統化、專門化的著作。已有的一些論著只是一些零散的治療經驗,不成系統,婦產分離。有鑑於此,陳氏遍覽古代醫著,加上個人豐富的臨床經驗,總結了當時婦產科的成就,著成《婦人大全良方》,從而為我國婦產科學的形成打下基礎。
以五色辨帶下病
陳氏認為帶下的病因不僅是風邪客入胞門,而且與人體臟腑、經絡有關。並根據帶下的五色與五臟之關係認為:「若傷足厥陰肝經,色如青泥;傷手少陰心經,色如紅津;傷手太陰肺經,色如白涕;傷足太陰脾經,黃如爛瓜;傷足少陰腎經,黑如蝦血。人有帶脈,橫繞腰間,如束帶之狀,病生於此,故名為帶。」這種以顏色來辨婦人帶下病證成為後世診斷婦女帶下病的先驅。
提倡晚婚,反對多產
陳氏特別強調「合男女必當其年」。同時,對婦女多孕多產指出:「虛人產眾,則血枯殺人。」又說:「若產育過多……血氣已傷」,患病「尤難治」。
合理墮胎,提倡優生
專設胎教一門,從精神、飲食、起居等各方面對孕婦提出要求。陳氏認識到,若孕婦患有某些疾病,或調理失宜,而致臟腑虛損,氣血不足,不能供養胎兒,當審因論治,治其宿疾。在妊娠身體衰弱時,陳氏指出應權衡輕重緩急,採取斷然措施,中斷妊娠,實行人工流產。
合理用藥, 病退則止
陳氏對婦科疾病提出了妊娠傷寒用藥宜清涼, 病退則止等許多特有的治則,並在妊娠禁忌歌訣中指出了牛膝、三棱、乾漆、大戟、巴豆、芒硝、牽牛子、芫花、桃仁、藜蘆等對胎兒不利的藥物, 為後人辨證用藥提供了一定方向。
「結核」的應用
雖然陳氏所指的結核與現代這一術語的涵義不盡相同,但這一名稱卻一直沿用至今,其充分把握了結核一症的全身表現,同時也指出諸如局部結核性冷膿瘍的特點。
乳癰與乳癌的鑑別診斷
《婦人大全良方》卷末還指出對於患乳腺炎者,必須特別注意年齡。陳氏一再強調《千金方》所云「年四十以下治之多愈,年五十以上宜速治」的思想,認為年高者預後不良,「婦人年五十歲以上,乳房不宜見癰,見則不可療矣」。因為五十歲以上中老年婦女,乳房潰破腫結,大多為乳癌所致,故預後不良。這在乳癰與乳癌的鑑別診斷和預後認識上是一個顯著進步。
催生丹
陳氏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 結合自己臨床經驗以兔腦髓為主藥佐以芳香藥物製成 「催生丹」,其催生效用可以說冠於宋以前諸催生方之首。
《外科精要》學術特色
陳自明對外科瘡瘍也有所研究,在《集驗背疽方》、《外科新書》等基礎上整理而成《外科精要》一書。全書共55篇,對癰疽的病因病機、診斷、治療都作了全面而精要的論述。尤其是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凶等辨析多有獨到之處。
證治重整體
陳自明詳細介紹了外科瘡瘍的病因病機,提出外科瘡瘍並不是局部的病變,而與人體臟腑氣血的盛衰和寒熱虛實有着密切的關係。
外治重灸法
《外科精要》提出針法泄毒的原則和方法,書中論述灸法的有十八論之多,而專篇講灸法的有九論。指出癰疽初起均宜艾灸,認為灸法可使毒外泄,還可使氣血流動,瘡毒消散。早施灸法還可預防癰疽。書中還論述了隔蒜灸、騎竹馬灸等灸法的具體操作方法和適應證, 並將灸法用於陽熱證。
內服重脾胃
書中專列《調節飲食當平胃氣論》篇,充分體現了陳氏重視脾胃的學術思想。
辨膿重觸診
辨別癰疽是否成膿,是確立治療方法的前提和基礎。單憑問診和局部望診,很難作出正確判斷。陳氏視觸診為判斷成膿與否的關鍵。他說:「凡癰疽,以手按之,若牢硬,未有膿也。若半軟半硬,已有膿也。又按腫上,不熱者為無膿。熱甚者為有膿,宜急破之。」陳氏的這一觀點對後世影響很大。直至今天,觸診仍然是臨床判斷癰疽成膿與否的重要手段。
視頻
參考來源
- ↑ 徐春娟,何曉暉,陳榮. 中醫婦科學奠基者陳自明學術思想的現代研究[J].. 江西中醫學院學報,. 2012,24(06):7-10.
- ↑ 李叢. 旴江醫家陳自明學術特色探析[J].. 江蘇中醫藥,. 2007(08):12-13.
- ↑ 范培,梁瑞寧. 旴江醫家陳自明助孕安胎學術特色探析[J].. 新中醫,. 2015,47(07):303-304.
- ↑ 陸海峰. 陳自明的婦產科學術思想及其對後世的影響[A].. 中華中醫藥學會. 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