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翰
陳良翰(1108-1172年),字邦彥又字士楚,號塘南。浙江台州臨海人,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進士。
- 歷任會稽主簿、慈谿知縣、瑞安知縣、衢州教授、檢法官、監察御史、右正言、左司諫,建寧知府、福建轉運副使、提點江東刑獄、提點浙西刑獄,兵部侍郎、右諫議大夫、給事中、太子詹事兼侍講等。
- 有極介紹其的文獻《宋史·陳良翰傳》。[1]
目錄
基本信息
姓名 陳良翰
|
字號 字邦彥又字士楚,號塘南
|
民族 漢
|
官職 兵部侍郎、右諫議大夫、給事中、太子詹事兼侍講
|
諡號 獻肅
|
出生地 浙江台州臨海人
|
出生時間 1108
|
去世時間 1172年
|
所處時代 南宋
|
主要成就 南宋紹興五年(1135)進士
|
人物生平
陳良翰開倉放糧
- 歷朝歷代的官員,總希望自己在任期間,天下太平,風調雨順。誰知良翰到慈谿任縣令的那一年,天遇大旱,民遭饑荒。按常規,縣令只要把災情往上報,能爭取到上級賑濟就算盡心盡責了。但是,塘南陳良翰卻認為,老百姓挨飢受餓可是個燃眉之急呀!有一次,他微服察訪,發現一些富裕人家的糧價還在不斷地上漲,窮人只能唉聲嘆氣!
- 塘南陳良翰看到這種情況後,心中久久不能平靜,邊走邊謀求救災的良策。他回府不久,即派人對全縣富戶人家的儲糧數和百姓的缺糧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核實。而後,他決定發給災民一定數量的救災糧券。並要求富戶開倉放糧,以平價賣給憑糧券購糧的災民。這樣,受災的百姓都能糴到平價糧,渡過了災荒。同時,良翰還組織百姓興修水利,修築德門三鄉水渠,從根本上解決當地百姓的農田灌溉和生活用水問題。這樣一來,慈谿「上安下濟,邑人賴之」。當地《續四明志》記述了此事,稱良翰「天資高明,操尚介特,恢崇風化,作成人材,吏畏民愛。」
陳良翰任瑞安縣令
- 不久,塘南陳良翰任瑞安縣令。上任前,就有人告訴他:瑞安是個難治之縣,硬頭硬腦的人比較多。因此,希望塘南陳良翰去後,手段要硬,態度要威嚴些。但是,他認為縣令是百姓的父母官,對百姓應「愛之如子」。由於良翰愛護百姓,處處為百姓着想,從而使瑞安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如農民交賦一事,這本是縣令任上的一件大事。以前,大多採取發文、強逼等手段去徵收。但是,塘南陳良翰上任後,則反其道而行之。他不下發強硬的催賦文本,只是把未交者的名單公布一下,結果,他們如期將谷交來了。
- 這時,有人問良翰道:「你治理瑞安有何妙術?」良翰說:「我哪有妙術,只要為官者出於公心,使心『如虛堂懸鏡 』,那麼,百姓就會心悅誠服。」
- 後來,塘南陳良翰進入朝廷任檢法官,擢監察御史。孝宗即位時,除右正言,改左面諜。這樣,他直接參與了朝廷重大問題的決策。有一次,孝宗決定將主戰派名將張浚駐守淮河、泗水一帶,隨時掌握戰機,以待進取。誰知這個謀略卻遭到朝中的主和派反對。他們則主張和用長江天塹,守住長江,以求安全。這時,塘南陳良翰則認為應以國家大業為重, 「舍淮防江」的行為,就是放棄國土,危害百姓,是絕對不可取的。
朝廷的兩派鬥爭
- 在朝廷的兩派鬥爭中,主和派逐步得逞,塘南陳良翰被調至福建「知建寧府」。金人則乘機大肆入侵中原。至此,孝宗才悔悟到塘南陳良翰的直諫是對的;這時,數百名富有正義感的太學生,對朝廷舉措極端不滿, 「前後伏闕」請願,要求重新啟用塘南陳良翰等人,並立斬主和派首腦湯思退渚人以謝天下。使宋朝重新走上一條恢復自強的立國之路。
- 數年後,塘南陳良翰奉調回京,任兵郎侍郎。這時,朝廷中卻出現了一場曠古未聞的內臣首腦宴請大臣的事件。
樞密都承旨
- 這次事件,就是由擔任樞密都承旨的內官首腦張說(讀音悅)引發出來的。樞密都承旨是一個直接擔負皇帝與政府間溝通政務活動的內宮,其地位的重要和權勢的顯赫是人所共知的。但是他不像歷史上一些臭名昭著、專權禍國的宦官,屬於比較守分的一派。因此,很得孝宗皇帝的信任。剛巧,在一次奏事時,深得孝宗的歡心,就賜給他幾瓶御酒。皇帝的賜物,在任何時候對臣下都是莫大的寵幸。張說對此也非常激動。自古以來,擔任此職務的人,大都頭腦靈活,思維敏捷,有着非凡的處事能力。這時,他立即想到怎樣擴大御酒的影響,不但使孝宗愈加高興,也使自己更加有面子。於是,他立即向孝宗表白:我想把這些酒用來招待朝廷大臣,以顯皇上的德意。孝宗聽後沒有想什麼,就一口同意了。所以,這次宴會,可以說是張說個人舉辦,但實際上是代皇帝舉辦的。
- 當時,能夠接到請柬的都是宰輔執政和各部大員,他們都清楚這次宴會的分量。不管他是正經派、刁滑派或騎牆派,都沒有人會認為這種宴會有什麼不合理之處。正經的人還認為這是內外交融、上下和協的最好象徵。於是,高車駟馬,紅塵十里,毫無戒心地紛紛赴宴來了。
赴宴
- 在滿堂喧鬧歡樂中,張說索看了赴宴名單,卻獨不見兵部侍郎、太子詹事兼侍講塘南陳良翰的名字。他以為是遺忘了。於是,派人再請,仍不見到,三請還如此,心中就大大不樂起來。這不是明擺着和自己過不去嗎?於是,他只好一邊開宴,一邊派人向孝宗回報:「獨獨陳良翰心存藐視,不肯赴宴。」一種落寞的心情瀰漫於胸間。
- 那麼,浙江台江臨海塘南人陳良翰侍講是怎麼考慮的。他這個人一生堅定執著,守定道理,百折不撓。中國封建時代時,朝廷都設置兩套人馬,一是內官,-一般由皇帝親屬和太監擔任;一是外官,那就是政府的執政人員。他認為政府行事,內外有別,內官不能干涉外廷。張說雖尚不見這種劣跡,但歷史上的教訓極多,唐代太監專政,竟至廢立皇帝顛覆政府,若不防微杜漸,不可知的事就有可能出現。所以,他要保持獨立人格,堅決杜絕禍亂的萌芽,寧可被誤解而或遭不測,也須堅持力行。
- 孝宗畢竟還是歷史上一位真心行政的皇帝。他得到張說的密報,並沒有當場表示是否,而是作了冷靜的考慮。他分明覺得自己同意內官宴請大臣.是一個有失分寸的蠢事,而塘南陳良翰侍講拒宴卻表達了一位正直的大臣真正立朝的風節,這樣的人才才是最難得的,想到這裡,就立即下了一個手詔給內閣,把陳良翰升任為右諫議大夫。這個職務就是要塘南陳良翰侍講今後立朝更好地面對面地對朝事進行諫議。
- 當小內侍把這個消息傳達出去時,張說的宴會還沒有結束。滿座高賓聽到以後,不禁張口結舌。張說則感到是自己多事,暗呼倒霉不已。
- 以疾告老,除敷文閣直侍講學士、提舉太平宮。卒,年六十五。光宗立,特諡獻肅。
史書記載
- 《宋史·陳良翰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