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年
陈鹏年(1663~1723)字北溟,又字沧州,湖南湘潭人,清代官吏、学者。康熙三十年进士。历官浙江西安知县、江南山阳知县、江宁知府、苏州知府、河道总督,卒于任。有《道荣堂文集》、《喝月词》、《历仕政略》《河工条约》等。[1]
陈鹏年 | |
---|---|
目录
生平事迹
陈鹏年,湖南湘潭人,清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三十五年至三十七年任西安(衢县)知县。他为官3年,为衢县人民办了许多好人好事,清《一统志》、《浙江通志》、民国《衢县志》等,对其政绩均有记载。
陈鹏年任知县时,适逢清初“三藩之乱”平定不久,处于人口锐减,田园荒芜,水利失修状态,虽经前几任知县极力处置,但元气仍未恢复。明末清初,衢县有人口约15万,经“三藩之乱”,只剩下4万多人。他到后,继续招回部分外流人口,安置外来垦殖荒地的移民。对有田无主、田赋不符的,每都设公正2人,每图分为10区,设区长2人,全面丈量土地,插签标号,编造清册。通过丈量土地,豁除虚数,由田主照常纳税,避免了有田无主、田赋不符之弊。对无主土地,租给移民耕种,使原来各大畈荒芜土地重新垦复。
陈鹏年重视水利建设,善解水利纠纷。千塘畈的石室堰渠道失修,他沿途调查,将灌渠受益田户,编为10甲,每甲设堰长4人,轮流管理。他每年对堰勘察一次,并废除堰长供应差役酒食的旧规。他疏通城濠,在小南门外建立分水闸,使石室堰水平时入濠,旱时开闸放水,灌溉东门外雄鸡畈农田,人称此闸为“陈公闸”。
杜泽有座五墅堰,历来分灌杜泽、白水两畈农田,后来杜泽人企图堵截流水,占为已有,白水人常为断水而与杜泽人发生争吵。陈鹏年就深入堰口调查,严惩为首策划者,两地各选堰长,共同管理,共同分享。
陈鹏年在任期间,为民伸张正义,深受县人称誉。县人郑荣祖和他的父亲同死于冤案,前任知县疏于详核,郑妻屡次喊冤上诉,终未了结,为此郑妻碰碑而死,灵枢停在城西铁塔下达7年之久。陈鹏年了解以后,给予重新复查,终于获得平反,并为其建墓立祠,亲题“孝烈”两字于碑上。这件为民伸张正义的事,后人编成《铁塔传奇》,在县城上演。
陈鹏年上任时,遍查原有地方志,但明代修的县志久佚不存。他非常遗憾,决心任内新修一部。不到3年,一部县志如期完成,为后世留下了宝贵史料。不仅如此,陈鹏年在衢期间还留下不少诗文。他写过一篇《祈雨文》,名为祈雨,实为县情分析,他历数失政之责,痛诉民间之苦。他的诗作,也非吟风弄月,而是与百姓牵连在一起,乐百姓之乐,忧百姓之忧。如《重过山家》:“隔年重访老农家,秋场敢竞夸。旱后仅余麦浪,霜前先透桕林花。茶瓜丈室松寮迥,箭栝参天鸟道斜。自叹初衣迟岁月,帽檐狼藉软尘遮。”诗中透出他察访农村的喜悦心情,并含有因旱情带来的不安。
1962年,《人民日报》曾载有陈鹏年书目诗卷,郭沫若赞道:“正气传吹鬼,青天德在人,一时天下望,万古吊中珍。”陈鹏年在衢任满后,擢升江宁知府,在知府任内,因不忍朝廷追加江宁田赋,而被削职入狱。康熙南巡时平反,并擢升为河道总督。雍正元年(1723),病故于河防工地。
清史文载
康熙三十年进士。授浙江西安知县,当兵后,户口流亡,豪强率占田自殖。鹏年履亩按验,复业者数千户。烈妇徐冤死十年,鹏年雪其枉,得罪人置诸法。禁溺女,民感之,女欲弃复育者,皆以陈为姓。河道总督张鹏翮荐调赴江南河工,授江南山阳知县,迁海州知州。四十二年,圣祖南巡阅河,以山东饥,诏截漕四万石,令鹏翮选贤干吏运兖州分赈,以鹏年董事,全活数万人。上回銮,召见济宁舟次,赋诗称旨,赐御书。寻擢江宁知府。四十四年,上复南巡,总督阿山召属吏议增地丁耗羡为巡幸供亿,鹏年力持不可,事得寝。阿山嗛之,令主办龙潭行宫,侍从徵餽遗,悉勿应,忌者中以蜚语。会致仕大学士张英入对,上问江南廉吏,举鹏年;复询居官状,英言:“吏畏威而不怨,民怀德而不玩,士式教而不欺,廉其末也。”上意乃释。幸京口阅水师,先一日,阿山檄鹏年於江干叠石为步,江流急,施工困难,胥徒惶遽。鹏年率士民亲运土石,诘旦工成。顾阿山憾不已,疏劾鹏年受盐、典各商年规,侵蚀龙江关税银,又无故枷责关役,坐夺职,系江宁狱。命桑额、张鹏翮与阿山会鞫,江宁民呼号罢市,诸生千馀建幡将叩阍。鹏年尝就南市楼故址建乡约讲堂,月朔宣讲圣谕,并为之榜曰“天语丁宁”。南市楼者故狭邪地也,因坐以大不敬,论大辟。上与大学士李光地论阿山居官,光地言阿山任事廉干,独劾陈鹏年犯清议,上颔之。谳上,鹏年坐夺官免死,徵入武英殿修书。
四十七年,复出为苏州知府。禁革奢俗,清滞狱,听断称神。值岁饥,疫甚,周历村墟,询民疾苦,请赈货,全活甚众。四十八年,署布政使。巡抚张伯行雅重鹏年,事无钜细,倚以裁决。总督噶礼与伯行忤,并忌鹏年。已,劾布政使宜思恭、粮道贾朴,因坐鹏年覈报不实,吏议夺官,遣戍黑龙江,上宽之,命仍来京修书。噶礼复密奏鹏年虎丘诗,以为怨望,欲文致其罪,上不报。俄,噶礼与伯行互讦,屡遣大臣按治,议夺伯行职。上以伯行清廉,命九卿改议,并谕曰:“噶礼曾奏陈鹏年诗语悖谬,宵人伎俩,大率如此。朕岂受若辈欺耶?”因出其诗畀阁臣共阅。五十六年,出署霸昌道,仍回京修书。
六十年,命随尚书张鹏翮勘山东、河南运河,时河决武陟县马营口,自长垣直注张秋,命河督赵世显塞之。议久不决,鹏年疏言:“黄河老堤冲决八九里,大溜直趋溢口,宜於对岸上流广武山下别开引河,更於决口稍东亦开引河,引溜仍归正河,方可堵筑。”奏入称旨。世显罢,即命鹏年署河道总督。六十一年,马营口既塞复决,鹏年谓:“地势低洼,虽有引河,流不能畅。惟有分疏上下,杀其悍怒。请於沁、黄交汇对岸王家沟开引河,使水东南行,入荥泽正河,然后堤工可成。”诏如议行。先是,马营决口因桃汛流激,难以程工;副都御史牛钮奉命阅河,奏於上流秦家厂堵筑,工甫竟,而南坝尾旋决一百二十馀丈,入马营东下。鹏年与巡抚杨宗义谋合之。既,北坝尾复溃百馀丈,鹏年乃建此议。
世宗即位,命真除。时南北坝尾合而复溃者四,至是以次合龙,而马营口尚未塞。鹏年止宿河堧,寝食俱废,浸羸惫。雍正元年,疾笃,遣御医诊视。寻卒,上闻,谕曰:“鹏年积劳成疾,没於公所。闻其家有八旬老母,室如悬罄。此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臣。”褒锡甚至。赐帑金二千,锡其母封诰,视一品例荫子,谥恪勤。祀河南、江宁名宦。
子树芝、树萱,圣祖时,以诸生召见,令随鹏年校书内廷。树芝官至平越知府,树萱官至户部侍郎。
陈鹏年墓
陈鹏年死后,清廷下诏厚葬。其墓气势肃穆,规模宏大,东西长50米,南北宽15米,自东向西,成对排列着石狮、石虎、石马、石牛、石羊、石翁仲等。立有花岗石牌楼、华表,下有御碑一座,为礼部侍郎方苞所书。还有墓庐两栋。墓上主碑书“陈恪勤公之墓”。诰命一品夫人石氏附墓右。 据传,东雾山西麓所建东岑禅院及山顶的石泉精舍,都是陈鹏年少时读书的地方。 墓之东西有石龙山、彭何观等景观。石龙山系宋末文人李半村隐居之地。过去有石龙寺,后改名慈航庵。西有洞口水库等景观。南有青翠峰、白沙井、石禾场诸景。清总兵陈必友故居位于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