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川郡
陝川郡位於韓國慶尚南道,陝川郡有收藏了世界文化遺產八萬大藏經的海印寺,自然景觀交相輝映。伽倻山、海印 陝川郡寺、一圓等是韓國代表性的名勝,郡內還有青銅器時期的支石墓和文物,文化歷史悠久。此外,伽倻山的楓葉也很有名。[1]
目錄
基本簡介
陝川郡位於韓國慶尚南道,陝川郡有收藏了世界文化遺產八萬大藏經的海印寺,自然景觀交相輝映。伽倻山、海印陝川郡寺、一圓等是韓國代表性的名勝,郡內還有青銅器時期的支石墓和文物,文化歷史悠久。此外,伽倻山的楓葉也很有名。
旅遊勝地
海印寺
海印寺系新羅哀莊王(802年)3年由順應和理貞兩位僧人所建,李朝時期(1392-1910)八萬大藏經從江華島轉移至此後曾改稱為法寶寺剎。所謂"海印"出自於華嚴經的"海印三昧",指的是菩薩的正確覺悟世界,也指我們未受污染的清潔無瑕的本心。海印寺內保藏着八萬大藏經(國寶第32號)和藏經板殿(國寶第52號)等15處珍貴文物及200多件"私寶"等眾多的文化遺產和古蹟,1995年12月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代表性的有一柱門、大寂光殿、八萬大藏經等。一柱門是眾生進入聖佛世界的第一道關,也是高麗建築的代表作。
大寂光殿氣勢雄偉,面積達125坪,是海印寺的法堂,與院子前面的三層石塔共同展示着千年古剎的威容。海印寺國寶的代表當屬八萬大藏經。當時蒙古入侵,國難當頭,為了祈天保佑度過國難,於高麗23年(1236年)起經過16年的漫長歲月完成了八萬大藏經的編印工作。在長68cm、寬24.5cm、厚3cm的木版兩端夾上木頭以維持版面的平衡,同時在版上塗漆以防腐爛。製版用的木材全部用的是南海及巨濟地區的紅楠,使用前先將紅楠在海水中放置數年,再將其陰乾。為了祈求菩薩保佑趕走蒙古軍隊,國王和全體國民齊心協力,數次反覆才將其完成。經版共有81340塊,經文達6791卷。
伽倻山
伽倻山是朝鮮八景之一,以主峰上王峰為中心,海拔1000米的高峰如屏風一般延伸展開。伽倻山從太白山脈伸出呈東西走向,山勢優美,1972年被指定為韓國第九個國立公園。伽倻山內有許多韓國代表性的旅遊名勝。首先,位於伽倻山西南部的海印寺是韓國三大寺廟之一,寺內保存着堪稱世界級寶物的八萬大藏經(國寶第32號)。古寺與周圍的景色形成一幅和諧美麗的風景畫。此外還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藏經閣(國寶第52號)、石雕如來立像(寶物第518號)、般若寺元景王師碑(寶物128號)等許多國寶級的文化遺產。
此外,伽倻山也其以山色秀美而聞名。溪谷中的流水匯聚在海印寺前,向東南流去,成為伽倻山。其中紅流洞溪谷每逢秋天層林盡染,連溪水都似乎被染成紅色,加之周圍的千年老松,真是嘆為觀止。紅流洞南面的南山第一峰(1010米)遠眺時仿佛有千座佛像立于山脊之上,佛家稱其為千佛山。千佛山的登山路線可當日往返,故特別受歡迎。每逢春天,伽倻山上通向海印寺的道上櫻花綻開,紅流洞邊杜鵑花、山躑躅花怒放,夏天清澈的流水與青松相映成趣,秋天山峰與楓林融為一體,冬天千里雪景唯余茫茫,每個季節都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紅流洞溪谷
從伽倻山國立公園入口處到海印寺4公里長的溪谷稱為紅流洞溪谷。之所以得此名,是因為這裡的楓葉紅得連溪水都被映紅了。據說崔致遠(號孤雲 857-?)先生曾在此居住。崔致遠是新羅(BC57-AD935)人,曾在唐朝留學,回國後為國效力,但痛慨於國政紊亂,遂來此隱居,與詩共度餘生。紅流洞溪谷中主要的文化遺產有籠山亭、落花潭、噴玉瀑布等19處名勝。其中以籠山亭的景色為最佳,據說崔致遠曾在此讀書、下圍棋。籠山亭的對面有一塊岩石,上有崔先生的親筆手書。溪谷北面的龍門瀑布高7米,水流如白色的錦緞垂下,與周圍的奇岩怪石共同組成一處和諧的絕妙景致。
紅流洞溪谷堪稱是伽倻山的第一景,一年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春天杜鵑花和山踟躅花怒放,夏天溪谷中的千年老松與闊葉林鬱鬱蔥蔥,清澈的流水沿溪谷歡快地流淌。秋天周圍的松樹林和闊葉林與楓樹相得益彰,更襯托出楓葉紅似二月花之美。在紅楓林的映照下,溪水也似乎被染成紅色,令人再次深感到紅流洞溪谷得名之趣。
通度寺
通度寺位於鷲棲山南部,由於法堂內供奉着菩薩的真身舍利,因而沒有再安放佛像,這也是通度寺聞名的原因。通度寺名字的意思是通達佛法,濟度眾生。唐朝的慈藏律師持釋伽如來的真身舍利而來,於善德女王末年(646年)創建了此寺。通度寺經過多次戰爭和入侵,至今已1300年,但據說其法燈從未滅過。寺內有35座建築及法塔等,周圍有14座庵院。大雄殿被指定為第290號國寶,殿內沒有供奉佛像。此外還有19處地方寶物及794件地方文化遺產,可謂是一處博物館。大雄殿沒有供奉佛像,但其後的金剛台階上卻供奉着封存的釋伽牟尼的真身舍利。
通度寺所在的鷲棲山自然景觀分外美麗,從寺院的入口到一柱門有一排數百年的合抱松樹,寺院內有法鼓、鍾、夕照、蓮池,寺後面還有瀑布、岩石等,都是景致絕佳,因而被稱為通度寺八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