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
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横跨下梁、石瓮两镇,是以溶洞、峡谷、瀑布、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辅以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集科学和美学价值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面积为63.37平方千米。
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地处秦岭南麓,整体地势为西北倾向东南,最高峰玉皇顶,海拔2483米,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带,植被以北温带阔叶林为主,针叶林为辅,地质遗迹类型划分为四个大类、七个类、七个亚类,有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腹锦鸡[1]等国际二级保护动物。
2016年7月,陕西柞水溶洞地质公园经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目录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境内,地跨石瓮镇、下梁镇。公园北起九天山庙沟口,南至柞水县与镇安县界,西起灯盏窝,东至殷家湾东的石瓮镇与小岭镇乡界,地理坐标区间为东经33°33′03″—33°38′45″,北纬109°04′42″—109°13′43″之间,规划占地面积63.37平方千米。
地质地貌
地质
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地处秦岭褶皱系中的礼县—柞水华力西褶皱带,主要地层从老到新有震旦系、磨沟峡(小磨岭)杂岩、寒武—奥陶系、泥盆系等。公园内岩浆活动较发育。泥盆纪中、酸性火山岩与火山碎屑岩多呈夹层出现。侵入岩以花岗岩[2]为主,在九天山景区加里东期有基性浅成侵入岩辉绿岩出露。公园北部有华力西期中性深成侵入岩—中粒石英闪长岩。公园西北部广布印支期中—粗粒斑状二长花岗岩岩基,公园西部有燕山早期花岗斑岩岩株。
地貌
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秦岭海拔650-1900米侵蚀溶蚀的中低山区,西北部九天山为变质岩、岩浆岩山地,中部山峰多为碳酸盐岩构成,以峰林峰丛为主,有溶洞分布。地势大致由西北倾向东南。以干佑河为界,西部地势高度和起伏均大于东部,九天山景区及西甘沟愈向西部地势愈高,显示出中山地貌,多海拔大于1500米的山峰;东部则地势较低,山峰一般海拔在1100-1500米之间,主要为低山地貌。山峰主要有玉皇顶(2483米),灯盏窝(2147米)、大梁(1891.8米)。境内最高峰玉皇顶,海拔2483米,最低点干佑河谷,650米。
气候特点
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日照1860.2小时;最冷平均气温0.2℃,最热平均气温23.6℃,极端最高气温37.1℃;年降水量742毫米,最大降水量1225.9毫米(1983年),最小降水量567.6毫米(1976年);无霜期209天。[4]
水文条件
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干佑河支流,有响水潭瀑布、九天瀑布等瀑布。
自然资源
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公园的中、上泥盆系岩相剖面揭示了中秦岭泥盆纪构造发展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变迁,是中国重要的地层剖面类地质遗迹。境内地质遗迹类型划分为四个大类、七个类、七个亚类。地质(体、层)剖面大类分沉积岩相剖面类、岩浆岩剖面类、变质岩剖面类;地质构造大类有构造形迹类小磨岭背斜、天洞-百神洞断裂、天佛洞背斜等亚类;地貌景观大类有岩石地貌景观类天佛洞、风洞等溶洞群、蚀余岩溶地貌、峰丛地貌等亚类;水体景观大类有泉水景观类、瀑布景观类等。的中、上泥盆系岩相剖面揭示了中秦岭泥盆纪构造发展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变迁,是中国重要的地层剖面类地质遗迹。境内地质遗迹类型划分为四个大类、七个类、七个亚类。地质(体、层)剖面大类分沉积岩相剖面类、岩浆岩剖面类、变质岩剖面类;地质构造大类有构造形迹类小磨岭背斜、天洞-百神洞断裂、天佛洞背斜等亚类;地貌景观大类有岩石地貌景观类天佛洞、风洞等溶洞群、蚀余岩溶地貌、峰丛地貌等亚类;水体景观大类有泉水景观类、瀑布景观类等。
生物资源
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内植被以北温带阔叶林为主,针叶林为辅。植物有银杏、兰草花、红豆杉,其中红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动物有羚牛、豹、黑熊、红腹锦鸡、大白鹭、啄木鸟、燕子、金腰燕等,其中红腹锦鸡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主要景点
九天山景区
九天山景区位于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北部,面积10平方千米,最高峰玉皇顶海拔2483米。境内有玉皇宫、九天圣母庙、沉香庙、遇仙亭、嬉香台、明目泉、试斧崖等景点。
天佛洞景区
天佛洞景区是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区,面积为70平方千米,由天洞和佛洞连接而成。境内有观庵草堂、玉瀑厅、莲花池、龙宫、罗汉堂、朝佛殿、水帘池、叠翠廊等景点。
视频
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红腹锦鸡——凤凰的传说 ,搜狐,2018-11-12
- ↑ 花岗岩特点及其在景观中的应用品种,搜狐,202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