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橫跨下樑、石瓮兩鎮,是以溶洞、峽谷、瀑布、古生物化石等地質遺蹟景觀為主體,輔以生態景觀和人文景觀,集科學和美學價值於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面積為63.37平方千米。
陝西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地處秦嶺南麓,整體地勢為西北傾向東南,最高峰玉皇頂,海拔2483米,屬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氣候過渡帶,植被以北溫帶闊葉林為主,針葉林為輔,地質遺蹟類型劃分為四個大類、七個類、七個亞類,有紅豆杉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紅腹錦雞[1]等國際二級保護動物。
2016年7月,陝西柞水溶洞地質公園經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
目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陝西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境內,地跨石瓮鎮、下樑鎮。公園北起九天山廟溝口,南至柞水縣與鎮安縣界,西起燈盞窩,東至殷家灣東的石瓮鎮與小嶺鎮鄉界,地理坐標區間為東經33°33′03″—33°38′45″,北緯109°04′42″—109°13′43″之間,規劃占地面積63.37平方千米。
地質地貌
地質
陝西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地處秦嶺褶皺系中的禮縣—柞水華力西褶皺帶,主要地層從老到新有震旦系、磨溝峽(小磨嶺)雜岩、寒武—奧陶系、泥盆系等。公園內岩漿活動較發育。泥盆紀中、酸性火山岩與火山碎屑岩多呈夾層出現。侵入岩以花崗岩[2]為主,在九天山景區加里東期有基性淺成侵入岩輝綠岩出露。公園北部有華力西期中性深成侵入岩—中粒石英閃長岩。公園西北部廣布印支期中—粗粒斑狀二長花崗岩岩基,公園西部有燕山早期花崗斑岩岩株。
地貌
陝西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秦嶺海拔650-1900米侵蝕溶蝕的中低山區,西北部九天山為變質岩、岩漿岩山地,中部山峰多為碳酸鹽岩構成,以峰林峰叢為主,有溶洞分布。地勢大致由西北傾向東南。以乾佑河為界,西部地勢高度和起伏均大於東部,九天山景區及西甘溝愈向西部地勢愈高,顯示出中山地貌,多海拔大於1500米的山峰;東部則地勢較低,山峰一般海拔在1100-1500米之間,主要為低山地貌。山峰主要有玉皇頂(2483米),燈盞窩(2147米)、大梁(1891.8米)。境內最高峰玉皇頂,海拔2483米,最低點乾佑河谷,650米。
氣候特點
陝西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地處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氣候過渡帶,四季分明,溫暖濕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全年日照1860.2小時;最冷平均氣溫0.2℃,最熱平均氣溫23.6℃,極端最高氣溫37.1℃;年降水量742毫米,最大降水量1225.9毫米(1983年),最小降水量567.6毫米(1976年);無霜期209天。[4]
水文條件
陝西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境內河流屬長江水系乾佑河支流,有響水潭瀑布、九天瀑布等瀑布。
自然資源
陝西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公園的中、上泥盆系岩相剖面揭示了中秦嶺泥盆紀構造發展的歷史和古地理環境變遷,是中國重要的地層剖面類地質遺蹟。境內地質遺蹟類型劃分為四個大類、七個類、七個亞類。地質(體、層)剖面大類分沉積岩相剖面類、岩漿岩剖面類、變質岩剖面類;地質構造大類有構造形跡類小磨嶺背斜、天洞-百神洞斷裂、天佛洞背斜等亞類;地貌景觀大類有岩石地貌景觀類天佛洞、風洞等溶洞群、蝕余岩溶地貌、峰叢地貌等亞類;水體景觀大類有泉水景觀類、瀑布景觀類等。的中、上泥盆系岩相剖面揭示了中秦嶺泥盆紀構造發展的歷史和古地理環境變遷,是中國重要的地層剖面類地質遺蹟。境內地質遺蹟類型劃分為四個大類、七個類、七個亞類。地質(體、層)剖面大類分沉積岩相剖面類、岩漿岩剖面類、變質岩剖面類;地質構造大類有構造形跡類小磨嶺背斜、天洞-百神洞斷裂、天佛洞背斜等亞類;地貌景觀大類有岩石地貌景觀類天佛洞、風洞等溶洞群、蝕余岩溶地貌、峰叢地貌等亞類;水體景觀大類有泉水景觀類、瀑布景觀類等。
生物資源
陝西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內植被以北溫帶闊葉林為主,針葉林為輔。植物有銀杏、蘭草花、紅豆杉,其中紅豆杉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動物有羚牛、豹、黑熊、紅腹錦雞、大白鷺、啄木鳥、燕子、金腰燕等,其中紅腹錦雞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主要景點
九天山景區
九天山景區位於陝西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北部,面積10平方千米,最高峰玉皇頂海拔2483米。境內有玉皇宮、九天聖母廟、沉香廟、遇仙亭、嬉香台、明目泉、試斧崖等景點。
天佛洞景區
天佛洞景區是陝西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區,面積為70平方千米,由天洞和佛洞連接而成。境內有觀庵草堂、玉瀑廳、蓮花池、龍宮、羅漢堂、朝佛殿、水簾池、疊翠廊等景點。
視頻
陝西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紅腹錦雞——鳳凰的傳說 ,搜狐,2018-11-12
- ↑ 花崗岩特點及其在景觀中的應用品種,搜狐,202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