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陡崖

中文名: 陡崖

外文名: cliff

類 別: 地形

近義詞: 懸崖

陡崖,陡峭的山崖。陡崖的地形特徵近似於垂直的山坡。在數學上作為一個專業的數學用語。是五種基本地形特徵之一。[1]


目錄

詞語簡介

陡峭的山崖。 是懸崖的近義詞。是五種基本地形特徵之一。


出處

華山《山中海路》二:「虧得 祁連山的馬,會爬山,人下不去的陡崖,它後蹄並住前蹄,一出蹓,就慢慢地滑下去了。」


雷加《命名的傳統--三門峽散記之一》:「這位青年工人,站在 三門峽 的陡崖上,下了決心。」

地理學定義

特徵

近於垂直的山坡,稱為陡崖。高度不相等,等高線重疊在一起。


表示方法

多條等高線會合,重疊在一處。


陡崖相對高度計算

(n表示相交的等高線的條數,h表示陡崖相對高度)


(n-1)*等高距≤h<(n+1)*等高距


需注意,有四種特殊情況不可使用該公式,在此不過多贅述。


數學定義

等高線地形圖上我們常看到陡崖的存在,那麼是不是所有的陡崖在等高線地形圖上都有表現呢?當然不是。它是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的。


一、是等高距的大小。一般說來,等高距越大,能表現的陡崖越少,反之,就越多。如陡崖高度為100米,如果等高距小於等於50米,在 相應的等高線地形圖中就能表現出來。如果等高距大於50米,在相應的等高線地形圖中就不一定能表現出來。如下圖:同一陡崖採用不同等高距繪的圖。


A圖等高距為100米,只有200米等高線過陡崖,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就沒有表現。B圖等高距為50米,有150米、200米兩條等高線過陡崖,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就能表現出來。


二、是陡崖頂和底的海拔。由陡崖頂和底的海拔高度除以等高距的值的特徵來決定的,這兩個或其中一個值越接近整數越易表現出來,這兩個值的小數部分越接近0.5,越不易表現出來。如AB兩陡崖的相對高度都是80米,等高距為50米,A頂海拔140米,A底海拔為60米,B頂 海拔160米,B底海拔80米。在A陡崖上只有100米等高線經過,50米和150米等高線都不會經過,因此在相應的等高線地形圖中就看不到A陡崖。而在B陡崖上有100米和150米兩條等高線經過,因此在相應的等高線地形圖中就能看到B陡崖。如下圖所示。


三、是陡崖高度。陡崖高度小於一個等高距時,最多只有一條等高線經過,相應的圖中一定不能看到陡崖。陡崖高度大於等於一個等高距而小於兩個等高距時,可能有兩等高線經過,相應的圖中可能看到陡崖(能否看到是由陡崖頂或底的海拔高度來決定的)。陡崖高度大於等於兩個等高距時,至少有兩條等高線經過陡崖,相應的圖中一定能看到陡崖。如下圖。


A、圖中陡崖高度小於一個等高距100米,最多只有一條等高線過陡崖。


B、圖中陡崖高度大於等於一個等高距100米、小於兩個等高距200米,可能有兩等高線經過。


C、陡崖高度大於等於兩個等高距200米時,至少有兩條等高線經過陡崖。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