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舍人兄過陳仲思溪亭深有買山卜鄰之意舍人
《陪舍人兄過陳仲思溪亭深有買山卜鄰之意舍人》是南宋著名教育家張栻作品之一。
張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後避諱改字欽夫,又字樂齋,號南軒,學者稱南軒先生,諡曰宣,後世又稱張宣公。南宋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市)人,右相張浚之子。南宋初期學者、教育家。
張栻繼承了二程的理本體思想[1],提出天、性、心三者,名異實同,皆同體於理。
“ |
築居湘水濱,歲月亦已久。 寧知負郭東,勝處入君手。 迴環煙塢深,有此溪十畝。 朝暾穿林薄,荷氣薰戶牖。 堂堂吾州牧,下馬喚賓友。 主人故喜事,一笑人殽蔌。 汲泉泛崇蓮,洗醆傾稚酒。 淋漓壁間書,自可傳不朽。 我獨留薄莫,並溪時矯首。 人言君不偶,此豈落人後。 觀君眉宇間,似赤挾所有。 隔溪更幽絕,古木蔭高阜。 卻立望遙岑,四序卻鍾卣。 買山吾計決,便欲剪榛莠。 居然顓一壑,豈羨印如斗。 未知鄰家翁,還肯見容否。 |
” |
— [南宋]張栻 |
目錄
人物評價
張栻理學上承二程,推崇周敦頤《太極圖說》,以"太極"為萬物本原,主張格物致知,知行互發。在知行關係上他認為"始則據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行有始終,必自始以及終。""蓋致知以達其行,而行精其知"(《論語解·序》)。曾創建善化(今長沙)城南書院,主持嶽麓書院[2],並先後在寧鄉道山、衡山南軒、湘潭碧泉等書院聚徒講學,聲名極一時之盛。其弟子胡大時、彭龜年、吳獵、游九功、游九言,皆為湖湘學派之巨子。政治上誓不與秦檜為伍,力主抗金,學術上雖承二程,但有別於程朱而又異於陸學。
在張栻的影響下,湖湘弟子把重視"經濟之學"作為"踐履"的重要標準。他在嶽麓書院培養了一大批弟子,成為湖湘學派的中堅力量。李肖聃《湘學略》說:"南軒進學於嶽麓,傳道於二江(靜江和江陵),湘蜀門徒之盛,一時無兩"。門生們的學術和政治活動使湖湘學派更加流光溢彩。
視頻
陪舍人兄過陳仲思溪亭深有買山卜鄰之意舍人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精品】二程理學微探,道客巴巴,2014-07-30
- ↑ 長沙嶽麓書院——中國千年學府,古建家園,201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