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道
陰陽道(陰陽道,おんみょうどう),源於中國阴阳家五行學說,傳入日本後,逐漸發展成富有特色的一門自然科學與咒術系統,成為日本神道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日本法術的代名詞。 史實上的陰陽道,以「天文」「曆法」「漏刻」等為正職,而並行「占卜」「追儺」等事。同時身負科學家與方技師的身分。然而在民間傳說中,卻往往訛傳為法術的使用者。以安倍晴明『占事略決』的「十二神將[1] 」為例,其所指的是中國六壬法中配合「黃道十二宮」十二月將所需的神將,乃是作為占卜推算之用,民間卻將之訛傳為晴明所使役的十二式神。時至今日,雖因夢枕獏『陰陽師』一書的暢銷,而令陰陽道為人所津津樂道,然而民眾對陰陽道的正確認知卻尚待加強。奉行陰陽道的術師,稱之為陰陽師。
目录
平安時代
幕府时代
从明治时期到战前
阴阳道与其他宗教和哲学
陰陽道的神
相关作品
起源
陰陽道源自中國的陰陽五行說:在中国戰國時代,有一支主張陰陽、五行學說的學派,世人稱之為「陰陽家」,當時以齊國人鄒衍、鄒子為主要代表。「陰陽說」是把「陰」和「陽」看作事物內部的兩種互相消長的協調力量,認為它是孕育天地萬物的生成法則。「五行說」則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不斷循環變化」的理論發展出五行相生相剋的觀念。周代陰陽家並無著作傳世,難以窺探其雛形。
五行說和易經本無直接關聯,不可穿鑿附會。八卦來自於易經,易自周代以前的朝代既已存在,周代負責占卜的官員整理成周易,並託名古人創造八卦等等事蹟,又其艱澀富有深意被稱為群經之首。其來源與陰陽五行無涉(陰陽家始於周代,顯然比易之創始還晚幾百年),最早的占卜方法為大衍,後來中國自漢朝以後,卜噬家「借」陰陽五行及其他天干地支等做為解卦之依據,成為一套複雜的系統,不再如同大衍以卦爻辭斷卦而僅能用於政治,並開始可以運用金錢占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