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陵
備註; 中國漢字
拼音; líng
注音; ㄌㄧㄥˊ
部首; 阝
五筆86&98; BFWT
倉頡; NLGCE
鄭碼; YBOR
漢字釋義; 陵,ling,從阜從夌。阜,大土山;夌,攀越。合起來是"攀越大土山"的意思,引申為"登上、升"之義。陵,為"帝王的墳墓"專用,有其"專用的升天通道(之處)"的意思。
基本信息
拼音:líng 簡體部首:阝,部外筆畫:8,總筆畫:1
五筆86&98:BFWT
倉頡:NLGCE
鄭碼:YBOR
筆順編號:5 2 1 2 1 3 4 3 5 4
四角號碼:7424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675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阝夌
漢字部件分解: 阝土八夂
筆順編號: 5212134354
筆順讀寫: 折豎橫豎橫撇捺撇折捺
基本字義 1. 大土山:山~。丘~。~谷遷變(簡作"陵谷")。
2. 高大的墳墓:~園。~墓。~寢。
3. 古同"凌",侵犯,欺侮。
詳細釋義 〈名〉
(1) (形聲。字從阜(fù),從夌(líng),夌亦聲。"夌"意為"四邊形的平面"。"阜"指"土堆"。"阜"與"夌"聯合起來表示"從天上往下看,平面為四邊形的土堆"。本義:底邊為四邊形的大土山。)
(2) 同本義 [high mound]。
陵,大阜也。--《說文解字》
如山如阜,如岡如陵。--《詩·小雅·天保》
餚有二陵焉。--《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陵阜陸墐。--《國語·齊語》
鴻漸於陵。--《易·漸卦》
古陵蔚起。--《聊齋志異·促織》
(3) 又
循陵而走。
(4) 又如:陵谷(山嶺和深谷);陵谷變遷(高山深谷變換位置。比喻世事變化);陵丘(後高前低平的大丘);陵居(居住在高陵地區);陵隰(山陵和低濕之地);陵阿(山陵);陵衍(高而廣的丘陵地)。
(5) 引申指帝王陵墓 [mausoleum]。
樂遊原上望昭陵。--杜牧《將赴吳興登樂遊原》
乃強起扶杖,執圖詣寺後,有古陵蔚起。--《聊齋志異·促織》
舉一滴可包陵谷。--唐·李朝威《柳毅傳》
(6) 又如:其南陵,其北陵;陵屋(帝王墓地的建築);陵田(陵墓旁的田地);陵表(墓碑;墓表);陵戶(看守帝王陵墓的人);陵寢;陵廟。
(7) 山,山頭 [mountain; top]。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孫子·軍爭》
山無陵,江水為竭。--《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
(8) 姓。如:陵尹(複姓)。
〈動〉
(1) 升,登 [ascend]。
陵重巘。--張衡《西京賦》
(2) 又如:陵雲(升上雲霄。比喻超塵絕俗或神仙的境界);陵霄(升上雲霄。比喻志氣高遠。通凌雲)
(3) 超越,逾越 [surpass]。
陵水經地。--《史記·秦始皇本紀》
(4) 又如:陵忽(超越;欺侮);陵架(超越其上);陵越(超越。也作凌越);凌邁(超越)。
(5) 欺侮;欺壓 [bully]。
在上位,不陵下。--《禮記》
為巡繳所陵。--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見陵之恥。--《戰國策·燕策》
修成子仲驕恣陵折,吏民皆患苦之。--《加急記·外戚世家》
史官有詩譏祭足雲:丈夫寵辱不能驚,國相如何受脅陵,若是忠臣拚一死,宋人未必敢相輕。--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
(6) 又如:陵折(欺壓,折辱);陵虐(欺侮虐待。也作凌虐);陵侮(欺侮)。
(7) 日漸衰微 [decline]。
帝王之道,日以陵夷。--《漢書·成帝紀》
(8) 又如:陵夷(漸次衰頹。同陵遲);陵弛(漸次衰頹、廢弛)。
(9) 凌駕 [override]。
(寧成)好氣,為人小吏,必陵其長吏。--《史記·酷吏列傳》
(10) 又如:凌架(凌駕);陵跨(跨越;凌駕)
(11)孫臏《陰兵法》中游都魯都歌訣中有訣句:游都旺相干支畏,賊勢憑陵難守持。陵這裡指凌歷的氣勢,也指在高嶺之壓迫之勢,陵同凌。
常用詞組
陵遲 língchí
見"凌遲"。
陵遲 língchí
(1) 【smooth slope】∶坡度緩。
(2) 【decline】∶漸趨衰敗。
示例:禮義陵遲。
陵駕 língjià
【override;put oneself above】 超越;高出。
徒以馮【憑】借世賢,用相陵駕。--《宋書·恩幸傳序》
陵轢 línglì
同"凌轢"。
陵廟 língmiào
【tomb】 全部或部分在地面之下,或者全部在地面之上存放屍體的房屋。
陵墓 língmù
方言集匯
◎ 粵語:ling4
◎ 客家話:[海陸豐腔] lin2 [台灣四縣腔] lin2 [沙頭角腔] lin2 [寶安腔] lin2 [客英字典] lin2 [陸豐腔] lin3 [東莞腔] lin2 [梅州腔] lin2 [客語拼音字彙] lin2
漢譯英
陵
hill mausoleum mound
English
陵
L í ng
Big soil mountain.
High and big grave.
Thou together" 凌 ",infringe upon,humiliate.
hill
mausoleum
mound
皇帝的墳墓
中國帝王的墳墓開始稱為"陵",約從戰國中期以後,首先出現於趙、楚、秦等國。《史記.趙世家》載∶趙肅侯十五年經營壽陵。《秦始皇本紀》載∶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壽陵。由此可見,這是君王墓稱"陵"之始。因為當時封建王權不斷增強,為表現最高統治者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墳墓不僅占地廣闊,封土之高如同山陵,因此帝王的墳墓就稱為"陵"。
依規定皇帝的墓可建九丈高,但一般皇帝陵總是超過這個高度。至於老百姓的墳墓,不但要稱為"墳",還受限在三尺以下,否則就是違法,要接受處罰的。其他大臣們的墳墓也有規格限制,不能隨便超越。
漢朝之後,幾乎每個皇帝陵都有稱號。如漢武帝陵稱為"茂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稱為"昭陵"等。還有生前沒有當過皇帝,因為子孫做了皇帝,死後就被追尊為帝的,他的墳墓也被稱為"陵"。如明太祖朱元璋做皇帝後,追諡他的父親朱世珍為淳帝,立廟號為仁祖,就安徽鳳陽原墓建為皇陵;追諡他的祖父朱初一為裕帝,廟號為熙祖;追諡他的曾祖父朱四九為恆帝,立廟號為懿祖;追諡他的高祖父朱百六為玄帝,廟號為德祖;因德、懿二祖葬址不詳,於是將熙祖江蘇原葬處建陵葬三位祖帝後衣冠,三人合葬的墳墓稱為祖陵。又如晉武帝司馬炎因篡魏政權當了皇帝,追諡他的祖父司馬懿為太祖宣皇帝,墳墓就稱為高原陵;追諡他的伯父司馬師為世宗景皇帝,墳墓稱峻平陵;追諡他的父親司馬昭為太祖文皇帝,墳墓稱為崇陽陵。而這種追尊的情況,歷代王朝幾乎都有。
另外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潤和永泰公主李仙蕙也在他們父親李顯登基後破格將墓尊稱為陵,並與帝王相同。屬於極少見的沒有帝王稱號卻被尊稱為陵的例子。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夌�䧙《唐韻》力膺切《集韻》《韻會》閭承切,ࠀ�音凌。《爾雅·釋地》大阜曰陵。《釋名》陵,崇也,體崇高也。《書·堯典》蕩蕩懷山襄陵。
又《爾雅·釋丘》後高陵丘。《又》如陵陵丘。
又東陵,地名。《書·禹貢》過九江,至於東陵。
又《玉篇》冢也。《齊語》陵為之終。《注》以為葬也。
又《玉篇》犯也。《廣韻》侮也,侵也。《易·賁象》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書·畢命》以盪陵德。《傳》陵,邈也。《禮·學記》不陵節而施之謂孫。《注》陵,躐也。
又《荀子·宥坐篇》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注》王肅曰:陵遲,陂阤也。《史記·平準書》選舉陵遲。《前漢·成帝紀》日以陵夷。
又《玉篇》栗也。
又馳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苕,陵苕。《注》一名陵時。
又淬也。《荀子·君道篇》兵刃不待陵而勁。
又《荀子·致仕篇》凡節奏欲陵,而生民欲寬。《注》峻也。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劍南道陵州仁壽郡。
又姓。《正字通》永樂中濼州同知陵茂,高郵人。
又《廣韻》漢複姓六氏,吳季子之後有延陵氏,高士傳有於陵子仲,戰國策有安陵丑,呂氏春秋有鉛陵卓子,漢有高陵顯,秦高陵君之後,楚有公子,食采於鄧陵,後以為氏。
又葉力中切,音隆。《胡廣·侍中箴》國有學校,侯有泮宮。各有攸敎,德用不陵。
又葉落胡切,音盧。《柳宗元·佩韋賦》雲嶽嶽而專強兮,果黜志而乖圖。咸觸屛以拒訓兮,肆隕越而就陵。
又與鯪同。《楚辭·天問》陵魚何所。一作鯪。
又與凌通。《史記·秦始皇紀》陵水經地。《注》正義曰:陵作凌,歷也。 《玉篇》或作ࠡ�。《ॡ�天子傳》作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