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詩言
陶詩言(1919年8月1日-2012年12月17日),浙江嘉興人,天氣學家、動力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目錄
簡歷
1942年陶詩言從國立中央大學地理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44年底到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工作;1949年進入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繼續從事氣象學的研究工作;1956年被提升為研究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5年1月起兼任南京大學氣象系教授;1986年當選第21屆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1996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2年12月17日14時1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 陶詩言主要從事大氣環流和天氣動力學研究工作
氣象大師
作為我國當代天氣預報理論和方法的開拓者之一,陶詩言對我國氣象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父親的教導和他自己的努力下,陶詩言成長為一個勤奮好學,品學兼優的好學生。1938年,19歲的陶詩言考入中央大學水利系。在大學經過一年的學習,1939年,轉到了地理系氣象專業學習。1942年大學畢業後的陶詩言留校任助教。兩年後,又在涂長望教授的推薦下去往設在重慶北碚的氣象研究所工作,在著名氣象科學家趙九章的指導下開始了科學研究。從此,他與氣象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工作上,陶詩言始終保持着兢兢業業的工作精神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刻苦研究,為我國現代天氣預報業務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陶詩言領導建立了我國天氣分析預報業務,承擔了對全國天氣預報工作的指導。在梅雨研究、寒潮研究、衛星氣象學研究、暴雨研究、東亞季風和大氣環流研究、天氣氣候預測研究等方面,陶詩言也都有開拓性的成就,在海內外都享有崇高的聲譽。
1957年,陶詩言與葉篤正、顧震潮3個人共同完成的《東亞的大氣環流》3篇英文論文在瑞典著名的《大氣科學學報》分期登載,讓世界氣象科學界了解到我國氣象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
他們在論文中提出的東亞大氣環流的季節突變觀點在國際上比其他國家的科學家早了20多年,因此該論文一刊出,立即引起了強烈反響。此後,他們的這一季節突變的觀點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始終受到氣象界的重視。後來國內外的大氣環流數值試驗也證實了這一觀點的正確性,並廣泛地為國內外學者引用。
在科研問題上,陶詩言很重視三個素質:要有發現問題的能力;有找到解決方法的能力;要有不怕失敗、不怕困難的勇氣。陶詩言還很重視外語的學習,他掌握了英、日、德、俄四種語言,深厚的外文基礎幫助他獲取了眾多國際前沿知識。同時,陶詩言還認為人的觀念需要不斷更新,知識要學以致用。
陶詩言不僅自己做到了這些,還以此勉勵自己的學生。他一生中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氣象學人才。他自編教本,親自授課,培養了我國第一代天氣預報業務人員,在全國許多氣象台和預報部門發揮了骨幹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他不會一味地說教,而是以啟發式教學為主。這種形式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科學前輩留下的精神遺產,是科技事業再創輝煌不可或缺的內在動力。因此,陶詩言無論是在科研上的成就,還是他刻苦勤奮的精神都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中國氣象學的歷史也會留下屬於陶詩言的精彩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