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隆都镇位于汕头市西北部,隆都镇距离潮州市区15公里,距离汕头市区20公里,辖区地势平坦,面积33.84平方千米(2017年),下辖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共46个经济联合社,人口75508人(2017年),海外侨胞近12万人。为潮汕著名侨乡。

历史上为潮、澄、饶三县重要的商品集散地。2003年被列入广东省中心镇。

近几年,镇委、镇政府围绕“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旅游兴镇、商贸活镇”战略,致力发展特色经济,取得较好成效。隆都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传统特色工业较发达,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旅游资源丰富。[1]

中文名: 隆都镇

外文名: Longdu Town

别 名: 店市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汕头市澄海区

地理位置: 澄海区西北部

面 积: 33.84平方千米(2017年)

下辖地区: 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政府驻地: 店市

电话区号: 0754

邮政区码: 515825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75508人(2017年)

著名景点: 陈慈黉故居,侯邦七落

机 场: 揭阳潮汕机场

火车站: 汕头站

车牌代码: 粤D

目录

建置沿革

隆都镇别名龙都,其行政设置、区域、名称和境域都随历史更迭,屡经沿革。隆都镇地域成陆年代较早,约在4300~2500年间,远在唐代已有人居住,皆以渔耕为主,时隶属于海阳县,是为澄海县开发较早的地区。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隆都属于潮州的海阳县的一都,称“隆眼城都”,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隆眼城都归饶平县,仍称隆眼城都,至清朝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始简称隆都。明清时期,店市墟集已成为潮、澄、饶三县商品集散地,其时,隆都商贾云集、市场活跃、经济繁荣、富甲一方,成为饶平县经济的重要支柱,故有“无隆不成饶”的说法。置隆眼城都时,都域包括今之莲华镇全境和潮安县磷溪镇之厚洋堤村。建国后,隆都自饶平县割出划归澄海县管辖,称隆都区,同时拆出莲华镇区域归澄海县苏北区,拆出厚洋堤村归潮安县磷溪镇管辖,又从潮安县铁铺镇拆出溢洋、东山村归隆都管辖,之后名称建制屡有变更,直至1986年改为隆都镇,1987年再次拆出原下西乡三个村归东里镇管辖至今。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隆都镇地处韩江三角洲,系由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河流三角洲冲积和滨海海潮沉积交替作用形成。地势是以平原为主,中部低而四周高,东部诸小山丘,总名为西灵山,由燕山运动晚期形成的花岗岩出露构成,中部和西、南、北均系冲积平原。

全镇地面平均海拔(黄海高程)5米,集镇区店市海拔5.4米。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1~l.5米,地下水含铁量偏高,不能饮用。

气象概况

隆都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雨热同季,酷热期短,雨量多集中于春夏两季,无霜期长,四季不甚分明。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217.7小时,常年平均气温在21~22℃之间,最高温度在7~8月间,为28℃,最低温度在1~2月间,为11~12℃。极端最高温日是1953年8月16日达37.3℃,极端最低温日是1955年1月11日达–4℃。霜冻期短,出现于1月份,无霜期长达362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年平均风速为3.3米/秒,5~11月来自太平洋和南海的台风正面登陆的机率低,但年均受影响的仍达2~3次,尤以七、八月影响较大,1968年7月28自惠来登陆的3号台风,本镇最大风速为51.2米/秒,风力达12级以上。

本镇雨量介于潮汕平原、东南平原丘陵温热少雨区与中部平原丘陵温热丰雨区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1674.6毫米,年降水日为190天,主要集中于4~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2%,其中4~6月为前汛期,以降雨为主,7~9月为后汛期,以台风雨为主,年降雨量最多是1983年,达2441.1毫米, 24小时降雨量最大为1955年7月21日的297.4毫米。

河流

隆都镇地处韩江下游三角洲,三面环水:东溪、北溪、南溪。

东溪是韩江东边的古河道,是韩江出海支流之一,全长19公里,平均宽度为500~800米,流经镇域南部,是隆都与上华、潮安县江东镇间的界河,该段河道弯曲、水流湍急、河谷宽、河床浅,历史上多发生水灾。

北溪是本镇东面的韩江出海支流之一,也是韩江的东边古河道,全长约25公里,宽度为250米,是隆都与莲华镇的界河,流经本镇河段长6.14公里,平均宽仅120~150米,河道窄且弯曲。

南溪亦称沙尾溪,是粤东三大古运河之一,开凿于宋元佑至元符年间(公元1086~1100年),由宋盐官李前率众挖掘,全长9.5公里,河面平均宽度220米,是隆都与莲下镇、溪南等镇间的自然界河,也是东里港口与潮州韩江上游地区水上交通的重要通道。

隆都镇地势低平、三面环水,受到韩江洪水和台风暴潮的双重威胁,防洪尤其重要。每年四至九月有洪水威胁,警戒水位是潮安水位13.5米,历史最高水位发生在1964年6月,潮安水位为16.95米。本镇防洪江堤18.36公里,其中东溪8.39公里,南溪6.99公里,北溪2.98公里。防洪堤大部分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

地质情况

隆都镇系由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河流三角洲冲积和滨海海潮沉积交替作用形成,地层自上而下有粘土层,细沙层,中沙层,沙泥相间出现,地基基础下部广泛分布有高压缩性淤泥层,地质较差。

隆都镇位于韩江三角洲南部轻度断陷区,属华夏系构造第二复式隆起地带,地震基本烈度为八度,为国家地震局划定的地震烈度重点监视区域。

基础设施

潮汾高速公路店市出入口位于镇中心,连接安澄公路、隆樟公路;现有城镇道路基本形成了“一纵一横”的交通主干网系统,即安澄公路、隆樟公路在辖区内交叉横贯全镇,南通汕头特区,西连潮州市区。

全镇水泥公路里程97公里,镇内部村村通水泥路,形成较便利的交通网络。电话及自来水普及率均为100%。

村镇电话已全部实现程控化,装机容量近16000门,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国际互联网、国际直拨和传真电话业务。供水管网覆盖全镇,日供水量达9600吨。澄海区110千伏输变电站建于该镇,与全省联网,电力供应充足。广播电视发展迅速,有线电视网遍布全镇。

全镇中学2所,小学10所,在校学生6171人,在职教师472人。

经济

隆都镇“九五”期末三产结构为40.4:28:31.6。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156元,在各镇(街道)中处于中下水平。工业总产值5.3亿元,农业总产值1.92亿元,税收收入909万元,(2003政府工作报告),国内生产总值、税收收入在澄海区11个镇(街道)排第9位。

传统特色工业较发达,服装、食品、工艺是全镇三大支柱产业。现今,有个体私营企业近180家。现今隆都是港澳台客商在国内主要的服装加工基地之一,年加工值超2亿元。东山、南溪是著名凉果之乡,特色农业发展初具规模,是汕头市优稀水果生产示范基地,优质玉米生产基地,菜蓝子工程生产基地和优质杂交稻生产基地。2003年获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现今以番石榴、潮州柑为主的优稀水果面积10200亩,鲜食糯玉米常年面积8500亩,时菜面积8000亩,农产品远销香港、广州、深圳等城市,年创值1亿多元。

特色农业发展初具规模。是潮州市汕头特区优稀水果生产示范基地,优质玉米生产基地,菜蓝子工程生产基地。隆都地处韩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土质富含有机物,属亚热带气候,光照、雨量适中,韩江支流南溪、北溪三面环绕,农田可引韩直灌,自然条件优越,适宜水果、马铃薯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全镇耕地面积20925亩,农作技术较高,具备生产出售大宗农产品能力,农产品远销香港、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特色农业年创值1亿多元,镇委、镇政府正积极向外招商,准备发展基地化生产项目,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工业经济逐步壮大。隆都镇传统工业较为发达,服装、食品、工艺是全镇三大支柱产业,现今,有个体私营企业近270家。制衣业工艺精巧、技术高超,年加工值超2亿元。位于镇域东部的东山村是著名凉果之乡,蜜制品远销国内外,店市米钱、佬花、云片羔、鹊巷肉皮等传统食品驰名中外。近些年来,通过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台商投资热土,面积300亩的台商投资区已具规模,已建成的东山工业区、樟籍工业园和前沟工业园位于于潮汾高速公路出入口处,总面积1500亩,园区设施配套完善,交通便利,是中外客商投资兴业的好去处,现今正积极向外招商引资。

2011年,隆都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4.2亿元;财税总收入3573万元,比增14.9%;镇级一般预算收入1240万元,比增3.6%;农村人平纯收入4236元,比增12%。

2017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2.5亿元,比增4.16%;规模上企业产值2.58亿元,比增14%;固定资产投资1.83亿元,比增35.28%;农业总产值5.78亿元,比增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49万元,比增26.23%。

视频

澄海区隆都镇前陇村李老仙师寿辰文化庆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