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劉方傳
隋書·劉方傳出自《隋書》,是唐代魏徵主編的紀傳體史書。「二十四史」之一,全書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紀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隋書》由多人共同編撰,分為兩階段成書,從草創到全部修完共歷時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陳、北齊、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編修,但數年過後,仍未成書。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徵「總知其務」,並主編此書。《隋書》的作者都是飽學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1]
目錄
原文
劉方,京兆長安人也。性剛決,有膽氣。仕周承御上士,尋以戰功拜上儀同。高祖為丞相,方從韋孝寬破尉迥於相州,以功加開府,賜爵河陰縣侯,邑八百戶。高祖受禪,進爵為公。仁壽中,會交州俚人李佛子作亂,據越王故城,左僕射楊素言方有將帥之略,薦之,上於是詔方為交州道行軍總管,統二十七營而進。方法令嚴肅,軍容齊整,有犯禁者,造次斬之。然仁而愛士,有疾病者,親自撫養。長史敬德亮從軍至尹州,疾甚,不能進,留之州館。分別之際,方哀其危篤,流涕嗚咽,感動行路。其有威惠如此,論者稱為良將。至都隆嶺,遇賊二千餘人來犯官軍,方遣營主宋纂、何貴、嚴願等擊破之。進兵臨佛子,先令人諭以禍福,佛子懼而降,送於京師。其有桀黠者,恐於後為亂,皆斬之。尋授歡州道行軍總管,以尚書右丞李綱為司馬,經略林邑。方遣欽州刺史寧長真、歡州刺史李暈、上開府秦雄以步騎出越常,方親率大軍舟師趣比景。高祖崩,煬帝即位,大業元年正月,軍至海口。林邑王梵志遣兵守險,方擊走之。三月,師次闍黎江,賊據南岸立柵,方盛陳旗幟,擊金鼓,賊懼而潰。既渡江行三十里賊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創卻蹂其陣賊軍潰不可收俘馘萬計。於是濟區粟,度六里,進至大緣江,賊據險為柵,又擊破之。四月,師至林邑國都。林邑王梵志棄城奔海,方刻石紀功而還。道遠無輟,士卒腳腫,死者十四五。方在道遇患而卒,帝甚傷惜之,乃下詔,贈上柱國、盧國公。 (選自《隋書·劉方傳》有刪改)
譯文
劉方,京兆長安人。劉方性剛毅果斷,有膽識氣魄。北周時任承御上士,不久因戰功拜上儀同。高祖楊堅任丞相時,劉方隨韋孝寬在相州平定了尉遲迥的叛亂。因功加開府,賜爵河陰縣侯,邑八百戶。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高祖楊堅受禪登基,是為隋文帝,劉方進爵為公。仁壽二年(602年),交趾(郡治宋平,今越南河內)俚人(古族名,主要分布在廣東西南沿海及廣西東南等隋朝地)首領李佛子叛亂,占據越王故城。左僕射楊素知道劉方有將帥之才,在楊素的推薦下,隋文帝詔命劉方為交州道行軍總管,率二十七營隋軍前去平叛。劉方軍令嚴明整肅,軍容齊整,有違犯軍令的人必被斬首;同時又對士卒仁慈愛護,士兵患病他親自撫慰關照。時長史敬德亮隨軍行至尹州,病重不前行,留在州館。分別之時候,劉方見其病情危重而哀傷,嗚咽哭泣流淚,過路之人都為之感動。劉方有這樣的官威和仁惠,議論的人都稱讚他是良將。隋軍進至都隆嶺,遇賊兵2000餘人前來進犯,劉方派營主宋纂、何貴、嚴願等擊破賊兵。
隋軍繼續前進,逼近李佛子大營時,劉方先派人向李佛子陳述利害,李佛子因恐懼而投降,被執送長安。其中一些桀黠之徒,劉方恐其將來叛亂,全都斬殺了。不久,隋煬帝委任劉方為歡州道行軍總管,以尚書右丞李綱為司馬,經營林邑。劉方派欽州刺史寧長真、歡州刺史李暈、上開府秦雄等率步、騎兵萬餘出越常(今越南宜春至海萬霎間),自己親率主力乘舟船開赴比景(今越南南部)。高祖駕崩,煬帝即位,大業元年正月,軍至海口(林邑入海處)。林邑國國王梵志派兵據險抵抗,被劉方軍擊跑。三月,劉方軍隊駐紮闍黎江,林邑軍(賊兵)在南岸建立柵欄據守,劉方大張旗幟,擊鼓而進,林邑軍(賊兵)恐懼而潰逃。劉方指揮部隊南渡闍黎江後,行軍三十里,林邑軍乘巨象由四面合圍。劉方派兵用弩射大象,象中箭創傷,象返走於陣中逃竄,林邑軍潰亂不可收拾,被俘萬人。於是劉方率軍渡過區粟、六里,進至大緣江,林邑軍據險為柵,又被劉方擊破。四月,大軍來到林邑國都。林邑國王梵志放棄國都逃入海島,劉方刻石紀功然後班師還朝。由於長途跋涉,連日行軍,士兵腫足,死了十之四五的士兵,劉方也染疾,在途中病逝。隋煬帝聞訊後非常悲傷,下詔書,追贈劉方為上柱國、盧國公。[2]
作者簡介
魏徵(魏徵)字玄成(公元580年-公元643年2月日),鉅鹿郡(一說在今河北省巨鹿縣,一說在今河北省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