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隋書·蘇威傳出自《隋書》是唐代魏徵主編的紀傳體史書。「二十四史」之一,全書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紀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隋書》由多人共同編撰,分為兩階段成書,從草創到全部修完共歷時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陳、北齊、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編修,但數年過後,仍未成書。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徵「總知其務」,並主編此書。《隋書》的作者都是飽學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1]

目錄

原文

蘇威,字無畏,京兆武功人也。高潁屢言其賢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臥內與語大悅拜太子少保,俄兼納言、民部尚書。威上表陳讓,詔曰:「舟大者任重,馬駿者遠馳。以公有兼人之才,無辭多務也。」威乃止。初,威父在西魏,以國用不足,為徵稅之法,頗稱為重。既而嘆曰:「今所為者,正如張弓,非平世法也。後之君子,誰能弛乎?」威聞其言,每以為己任。至是,奏減賦役,務從輕典,上悉從之。威見宮中以銀為幔鈎,因盛陳節儉之美以諭上。上為之改容,雕飾舊物,悉命除毀。尋復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治書侍御史梁毗以威領五職,安繁戀劇,無舉賢自代之心,抗表劾威。上曰:「蘇威朝夕孜孜,志存遠大,舉賢有闕,何遽迫之!」因謂朝臣曰:「蘇威不值我,無以措其言;我不得蘇威,何以行其道?楊素才辯無雙,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其見重如此。隋承戰爭之後,憲章舛駁,上令朝臣釐改舊法,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為能。國子博士何妥奏威與禮部尚書盧愷等共為朋黨,上令蜀王秀、上柱國虞慶則等雜治之,事皆驗。上以《宋書·謝晦傳》中朋黨事,令威讀之。威惶懼,免冠頓首。上曰:「謝已晚矣。」於是免威官爵,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餘人。

譯文

蘇威字無畏,京兆府武功縣人。高潁多次稱他賢能,高祖也一向重視他的名望,就徵召他。到了之後,高祖請他進臥室,跟他交談,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太子少保,不久又讓他兼作納言、民部尚書,蘇威上書陳辭謙讓,高祖下詔說:「大船當負荷重載,駿馬當長途奔馳。因為你一人兼有許多人的才華,不要推辭多任事務。」蘇威才沒有推辭。當初,蘇威的父親在西魏任度支尚書,因為國家資財不足,制定了徵稅的法令,被認為很重。不久蘇威的父親就感嘆說:「現在做的,就如同拉緊弓弦,不是平常時代的法令制度。後代的君子,誰能夠放鬆它呢?」蘇威聽了這些話,常常把這作為自己的責任。到了此時,蘇威奏請皇上減輕賦稅和勞役,致力於採用較輕的法令制度,皇上全都聽從了他。蘇威見到皇宮中用白銀製作帷幔的鈎子,就極力陳說節儉的美德來告誡皇上。皇上為此而改變了神色,對於舊有的雕琢文飾的器物,全都命人清除銷毀。

不久又兼任了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原任的官職全都依舊。治書侍御史梁毗認為蘇威兼任五個職務,貪戀於繁多的權位,沒有舉薦賢能代替自己的心思,就上表進諫彈劾蘇威。皇上說:「蘇威早晚勤勉不懈,有遠大的志向,在舉薦賢能方面有些缺點,為什麼急忙地逼迫他呢!」於是就對朝中的大臣說:「蘇威沒有遇到我,就沒有辦法施行他的見解;我沒有得到蘇威,又靠誰來實行我的主張?楊素才辯,天下無雙,至於說到考慮古今得失,幫助我宣揚教化,是無法與蘇威匹敵的。」他就是這樣被看重。隋朝在接連不斷的戰爭後,法令規章錯亂混雜,皇上命令朝臣改正舊的法令,作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法令的標準、式樣,大多是蘇威制定的,世人都認為他有才能。國子博士何妥上奏揭發蘇威和禮部尚書盧愷等人互相勾結,成為朋黨,皇上就命令蜀王楊秀、上柱國虞慶則等人共同處理這個案件,所揭發的事情都得到了驗證。皇上拿《宋書·謝酶傳》中有關朋黨的史事讓蘇威閱讀。蘇威害怕,脫下了官帽叩頭認錯。皇上說:「認錯已經晚了,」於是就免除了蘇威的官職和爵位。由於蘇威而獲罪的有名的士人有一百多人。[2]

作者簡介

魏徵(魏徵)字玄成(公元580年-公元643年2月日),鉅鹿郡(一說在今河北省巨鹿縣,一說在今河北省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