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雀麥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雀麥

拉丁學名:Bromus japonicus

Thunb. ex Murr.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屬:雀麥屬

種:雀麥

命名者及年代:Bromus

japonicus Thunb. ex Murr.,1784

雀麥(què mài),學名:Bromus japonicus Thunb. ex Murr.,異名:Serrafalcus japonicus ,是禾本科雀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稈直立,高可達90厘米。葉鞘閉合,葉舌先端近圓形,葉片兩面生柔毛。圓錐花序疏展,向下彎垂;分枝細,小穗黃綠色,密生小花,穎近等長,脊粗糙,邊緣膜質,外稃橢圓形,草質,邊緣膜質,微粗糙,頂端鈍三角形,芒自先端下部伸出,基部稍扁平,成熟後外彎;內稃兩脊疏生細纖毛;小穗軸短棒狀,5-7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中國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陝西甘肅安徽江蘇江西湖南湖北新疆西藏四川雲南台灣;歐亞溫帶廣泛分布,北美有引種。生長在海拔50-3500米的生于山坡林緣、荒野路旁、河漫灘濕地。 雀麥的全草藥用,性味甘,平,無毒。有止汗,催產之功效。主治汗出不止,難產。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1]

目錄

雀麥形態特徵

雀麥是一年生。稈直立,高40-90厘米。葉鞘閉合,被柔毛;葉舌先端近圓形,長1-2.5毫米;葉片長12-30厘米,寬4-8毫米,兩面生柔毛。圓錐花序疏展,長20-30厘米,寬5-10厘米,具2-8分枝,向下彎垂;

分枝細,長5-10厘米,上部着生1-4枚小穗;小穗黃綠色,密生7-11小花,長12-20毫米,寬約5毫米;穎近等長,脊粗糙,邊緣膜質,第一穎長5-7毫米,具3-5脈,第二穎長5-7.5毫米,具7-9脈;

外稃橢圓形,草質,邊緣膜質,長8-10毫米,一側寬約2毫米,具9脈,微粗糙,頂端鈍三角形,芒自先端下部伸出,長5-10毫米,基部稍扁平,成熟後外彎;內稃長7-8毫米,寬約1毫米,兩脊疏生細纖毛;小穗軸短棒狀,長約2毫米;花葯長1毫米。穎果長7-8毫米。花果期5-7月。

雀麥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50-2500(-3500)米的生于山坡林緣、荒野路旁、河漫灘濕地。

雀麥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陝西、甘肅、安徽、江蘇、江西、湖南、湖北、新疆、西藏、四川、雲南、台灣;歐亞溫帶廣泛分布,北美有引種。

雀麥生長習性

雀麥的田間出苗規律:雀麥一般在冬小麥出苗後7-10天開始出苗,始發後7天左右達到出苗高峰,高峰過後仍繼續出苗,但出苗量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少,11月20日前後停止出苗,隨後進入越冬期。翌年3月13日前後越冬的雀麥與小麥一起開始返青,但早春期並不出苗,直到4月10日小麥處於起身期才少量出苗,至4月20日小麥拔節初期停止出苗。雀麥在秋季越冬前出苗量為105.0株/平方米,春季出苗量為2.5株/平方米,秋季發生量占雀麥發生總量的97.7%。

雀麥的生長發育規律:至11月20日雀麥停止秋季出苗並開始越冬前,已出土雀麥多處於3葉1心-4葉期,占75%左右;最小葉齡處於2葉1心-3葉期,占15%左右;最大葉齡達4葉1心-5葉期,占10%左右。雀麥3葉期以後才開始分櫱,也就是其開始分櫱的最低葉齡為3葉期,但並非達到該葉齡的雀麥都有分櫱,越冬前有分櫱的雀麥植株僅占已出苗雀麥總株數的25%左右,其中有1個分櫱的占80%左右,有2個分櫱的占20%左右,且有分櫱的雀麥均處於4-5葉期;雀麥第1個分櫱多從第2片真葉的葉腋處長出(約占60%),也有一部分是從第1片真葉的葉腋處長出(約占40%)。

翌年早春3月13日前後越冬的雀麥開始返青,前期(3月底前)雀麥生長發育較緩慢,每10天左右長出1片葉或增加1個分櫱;3月底至4月5日前後約每5天增加1個分櫱;4月5至15日前後達分櫱高峰,約每2天增加1個分櫱;之後隨着小麥開始進入拔節期,雀麥基本停止分櫱而轉入縱向生長;每株雀麥平均有分櫱10.6個,其中1株最多高達25個分櫱。

雀麥主要價值

雀麥的全草藥用,性味甘,平,無毒。有止汗,催產之功效。主治汗出不止,難產。

雀麥防治方法

化學防除:選取啶磺草胺7.5%WG,在春季雀麥葉齡較大時施藥,結果表明,啶磺草胺7.5%WG 135-180克/公頃+專用助劑225毫升/公頃,藥後30天對雀麥鮮重防效達97%以上,同時可以有效地兼治混發的薺菜和播娘蒿等闊葉雜草,並且對小麥安全。秋治麥田越年生雜草較春治可省藥75%左右,且防效顯著提高。因此,在春季防治試驗成功之後,有必要進行啶磺草胺7.5%WG秋季防治麥田雀麥的防效,以期進一步提高防效和降低防除成本。

參考來源

  1. 雀麥,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