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翅鎮碣石村
雁翅鎮碣石村是門頭溝雁翅鎮一個群山環抱的小山村,位於雁翅鎮西部。以「立石為碑,臥石為碣」之說,名為碣石村。距鎮政府9公里,海拔(約)600米。林業為碣石村的主要產業,主要產物有杏核、核桃。其中核桃遠近聞名。這裡有得天獨厚的人文自然資源,被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確定為」京西井養第一村「。[1]
碣石村村域面積12.56平方公里,全部耕地都已實現退耕還林,有林地16909畝。土壤為碳酸鹽褐土,植被有楊、柳、桃、杏等,山場多覆蓋荊條灌叢。戶籍人口156人,其中農業戶口126人。
中文名稱:碣石村
別 名:三岔村
所屬地區:北京市
電話區號:010
郵政區碼:102300
地理位置:北京市門頭溝區雁翅鎮
面 積:12.56平方公里
人 口:156人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京G
目錄
地理位置
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雁翅鎮西部。距鎮政府9公里,距109國道6公里。青楊公路貫穿村中,向東北可直通鎮政府,南、西兩側與齋堂鎮相接,北有公路可達珍珠湖。村的東、西、南、北分別有母子山、屏照山、姐妹山和玉石山相連。其中村西南側的碣石嶺海拔960米(被驢友稱為「狗牙山」),是北京戶外十險之一,也是驢友們徒步穿越的熱門路線。
區域特色
作為「京西井養第一村」,碣石村原有72眼水井,現只剩56眼,大多水深三米左右。在明代時,碣石村就已有水井幾十眼,許多水井還保存完好,並被村民使用着。水井按用途可分為三類:生活、農業生產和廟宇用水。
碣石村既是一個井養村,又是一個開發較早的古村落,這個古老山村有着悠久歷史和美麗傳說。碣石村原名」三岔村「。不知從哪朝代起,這裡發生了歷史變動。三岔村消失了,後來人們根據村周邊的無數巨石,以」立石為碑,臥石為碣「 之說,重新定名為碣石村。
碣石村還是個有紅色歷史的村莊。在抗日戰爭時期,碣石村是一個抗日模範村,晉熱察挺進軍十團團 長白乙化帶領隊伍來到平西就到了碣石村,後來這裡就成了挺進軍十團的長期居住地。
村落歷史悠久,村的東、西、南、北分別有母子山、屏照山、姐妹山和玉石山相連。東西走向的中街長200米,六條南北走向的胡同與主街次第交錯,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院落錯落分布其中,院中各種陳設雕飾都保持着明清時期的古樸風格,全村有59個院落,其中四合院18個,三合院27個,二合院14個,這些民居建築大多為硬山屋頂,有着高高翹起的蠍子尾,玲瓏剔透的平草磚,線腳流暢的盤子以及多層瓦條等構件。精美的磚雕、木雕、彩繪裝飾和墨書題記在這裡也是隨處可見,散發出古樸深厚的文化氣韻。
還有重修聖泉寺碑一座、龍王廟一座。高家墳出土的金代定窯花碗碟、十二生肖的銅鏡、銅燈已由區博物館(註:現為永定河文化博物館)收藏。
碣石村的中醫傳承和宗教遺存也頗具特色。碣石村的李氏家族先後出了21位中醫,成為當地的名醫世家,並有着詳細的族譜記載。創建於金明昌二年的聖泉寺遺蹟以及龍王廟、關帝廟、白龍廟等宗教遺蹟也散落在村中。
除人文資源外,碣石村還有眾多自然風光。由於碣石村四面群山環抱,承燕山之餘脈,氣勢壯觀,氣韻流暢,歷來就有「九龍口」之說。村外溪流自西向東穿村而過,形成山環水抱的格局。「碣石八景」中「水湖深潭」的壯麗景觀也由此形成。碣石村村內還有3株樹齡逾千年的古槐,屬於北京市掛牌編號的一級和二級古樹。每到春夏,古樹便枝繁葉茂,濃蔭匝地,村民將其奉為神樹,還流傳不少與古槐相關的神奇傳說。
主要景點
碣石八景
小船激浪、古井風韻、水湖深潭、飛來巨石、觀音洞天、窟窿穿山、古槐煙樹、觀龜取玉。
關帝廟
關帝廟俗稱「老爺廟」,坐落於村東小獨山旁,南臨山,西為民房。廟坐北朝南,規模較小,僅有山門和正殿,沒有配殿。正殿小式青山清水脊,筒瓦頂,室內6檁。徹上明造,帶前廊,面闊三間7.5米,進深一間4.8米。龕台上供奉關公坐像,兩側分塑關平捧印、周倉持刀像。在小獨山和老爺廟坡上,兩山之間,有一個山峽,在峽中間建有一座長5米、寬4米的「過山樓」。過山樓有一拱形門洞,原來是進村的通道,後來為了安全,此洞用石頭壘死了,禁止行人、牲畜通過。人們沿獨山根古道進村,此建築被譽為「鎮村樓」。
龍王廟
龍王廟位於村東,坐東朝西,為三合院。有東房3間,南北房各三間。正點供奉泥塑龍王及雷公、雨師、風婆、電母,還有木雕的青龍、白龍、黑龍等神像。天旱時,人們把神像搬到村中,搭蓬供奉,以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數百年來,龍王廟承載着村民們樸素的信仰。廟前不遠處為乾涸的河道,巨石散落其中,構成村中特殊的景觀。巨石河道兩旁生長着茂密的槐樹、核桃樹和杏樹。
視頻
五洲風物|碣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