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斯贝尔斯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主要在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及自我分析及自我考察等问题。他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性。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 | |
---|---|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 | |
原文名 | Karl Theodor Jaspers |
出生 |
1883年2月23日 奥尔登堡 |
逝世 | 1969年2月26日 |
国籍 | 德国 |
职业 | 存在主义哲学家 |
知名作品 | 《存在哲学》 |
目录
人物简介
雅斯贝尔斯1883年出生于奥尔登堡的小家庭的雅斯贝尔斯,父亲是法学家。自幼对哲学感到兴趣,但因父亲的法学专业影响而入读大学的法律系。他很清楚知道自己不喜欢法律,1902年转读医学。1909 年 2 月以《思念家乡与犯罪行为》的论文获得海德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通过考试取得精神科医师资格,这时他和韦伯 相识,次年开始在海德堡大学担任精神病学助理研究员。1910 年,他和护士盖特尔德(gertrud mayer)结婚。
1913年,他在海德堡大学得到临时心理学教师一职。后来,转为长期聘任,从此不返回临床工作岗位。
40岁的雅斯贝尔斯,从心理学转投哲学,并且扩展到精神病学的工作。他便成了鼎鼎大名的哲学家,在德国与欧洲享有盛名。1948年雅斯贝尔斯来到瑞士的巴塞尔大学工作。他在哲学界中仍然表现突出,直到1969年与世长辞。
哲学思想
雅斯贝尔斯和 M.海德格尔被认为是 20 实际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雅斯贝尔斯在其三卷本著作《哲学》中详尽叙述了人所体验的三种存在方式:客观存在、自我存在、自在存在。
雅斯贝尔斯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描述人的存在的意义,认为人的存在有4种形式,即"此在"、一般意识或意识本身、精神、生存。他强调只有生存才是人的真正存在的形式,而唯一能达到生存的途径是显示生存,即发现人的各种可能性。他承认个人的生存和自由受到限制,但又认为通过"超越存在"的追求可达到无限和完满,并指出要想达到超越存在,只有借助非理性的内心体验以及信仰。这就使他的存在主义直接通向了宗教信仰主义。
他尝试采用现象学的理念,直接研究患者的意识经验,企图建立单独属于精神病的病理学。1911 年将他的临床经验及病例解释撰成《普通精神病理学》一书发表,引起德国医学界重视,从此使他从医学领域跨进了哲学范畴。1913 年进入海德堡大学哲学系,1916 年升为助理教授,1921 年升为正教授,此后 10 年,雅斯贝尔斯已成为德国著名哲学家。在其 1931 年的《现代人》一书中,他提出了他的存在主义哲学。1932 年发表了他的主要著作《哲学》三卷本,系统的阐述了他的存在主义的基本思想。1933 年纳粹执政后,他因其妻是犹太人而遭迫害,1937 年,被纳粹政府解除大学教授职务。幸亏不久盟军击败纳粹(1945),他采重获自由。1948 年他迁往瑞士,任巴塞尔大学[1]哲学教授,并取得了瑞士国籍。
主要著作
《这个时代的人》1933年
《时代的精神状况》(Die geistige Situation der Zeit,1931)
《尼采》(Nietzsche,1936 )ISBN 3-11-008658-1
《存在哲学》(Existenzphilosophie,1938)
《哲学入门》(Einführung in die Philosophie,1950)
《什么是教育》(THE ENTEITIMENT)
《大学教育中的自由》The freedom of the college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