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雨壇鎮位於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西部,菜籽湖東岸,史有"魚米之鄉"和"僑鄉"的美譽,西南一隅隔菜籽湖與桐城市及安慶市宜秀區相望,北和義津鎮接壤,東南與會宮鎮官埠橋鎮為界。全鄉總面積87.13平方千米,轄10個行政村 ,21086人(2017)。[1]

目錄

概況

樅陽縣轄鎮。位於縣境西南部、菜籽湖東岸。東與官埠橋鎮、會宮鎮為界,北和義津鎮接壤,西、西南隔菜籽湖與桐城市及安慶市郊相望。總面積87.1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1086人(2017)。轄10個行政村。全鄉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北為低山區,西南為圩區和水域。最高點黃公山海拔380米。礦產有金、銅、鐵、煤、重晶石等。景點有黃公山、菜子墩等。

沿革

1961年建雨壇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高甸鄉併入。1996年,面積68.2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轄雨壇、雲龍、高甸、雙豐、板橋、新塘、合響、新民、車富、查嶺、毛山、毛王、鳳嶺 、石會15個行政村。[2]

旅遊景點概述

雨壇鎮位於樅陽縣西南部、菜籽湖東岸、西南一隅隔菜籽湖與桐城市肖店鄉及安慶市郊相望,北和義津鎮接壤,東與官埠橋鎮,會宮鎮為界。

全鎮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北為低山區,西南為圩區和水域。

境內黃公山海拔380米,為全鎮最高點,地形為狹長形,總面積87.13平方千米。

內有黃公山、菜子墩、孤獨墓等景點:

黃公山

黃公山距縣城西北20公里,卓立於雨壇鎮,海拔361米,西接含山,北抱峽山,南拱連城山,菜子湖環繞西北。山上奇峰孤矗,岩壑深秀,怪石羅列,尤以梳妝檯、望鄉台、銅鏡石、獅子石、七星洞、龍虎洞、姚康講學處、張廷玉"神林永禁"碑石刻等景點較為著名。

黃公山,原名高山,取高出當地群山之義。明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攻下皇城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在宮中自焚而死。出外募兵的侍中黃觀聞變後,在貴池烏沙投江而死,其妻聞訊,攜玲、角二女亦投江殉難。為紀念黃觀一家之忠孝節義,邑人方佑會同當地名流,在高山頂部開闊處,建黃公祠(俗稱"黃公大王廟")三進,並將高山改名為"黃公山"。

每逢黃觀殉難日,鄉人瞻拜不絕,成為遠近聞名的道教勝地。在明代,黃公山周圍群眾自覺封山護林。清朝宰相張廷玉篤愛黃公山風景,特在石壁上親題"神林永禁"碑(石刻至今猶存)。

黃觀(1360-1403),字瀾伯,一字尚賓,今安徽省貴池上清溪人。歷縣、府、院、鄉、會、殿試,均獲第一名,被時人贊為"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先後任禮部右侍郎、侍中。燕王朱棣舉兵南下,黃觀奉詔出外募兵,抵抗燕兵,在貴池聞燕王已攻下京即投江而死。遺作有《侍中詩文集》、《褒忠祿》。後追諡"文貞"。

黃公山距安慶機場僅30公里,銅安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捷,北面是菜子湖畔,山體與桐城市母山相鄰,海拔350米,主峰老虎洞是其最高峰。

黃公山由中低山地、丘陵地區及河谷平川組成,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變遷,形成了奇特自然景觀:奇峰幽谷、林海松濤、溪水潺潺、鳥語花香,構成一幅活的山水畫。

隨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態旅遊越來越成為人們一種時尚,黃公山交通便利,必將是人們旅遊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黃公山四周峭岩絕壁,表層地質含岩性貧鐵礦和花崗岩石,山中有小型盆地,是旅遊的好去處。

菜子墩

菜子墩位於鎮先鋒村地域的菜籽糊中心,菜籽墩無論湖水漲落,始終是有一點露在水面,從未淹沒過,也沒有裸露過,非常神奇。

孤獨墓

孤獨墓位於鎮高鋒村地域的毛王與西大屋公路邊,此墓造型奇特,恢弘大氣,占地面積為境內少有。為明末清初懸吊式墓葬,據當地流傳至今的諺語(此地有一山,九山對九凹,九凹對一山,一山有九缸,九缸金燦燦)和當地老人講述的神奇故事描述:此墓應為當年反清復明之士專為埋藏寶藏所做的假墓。

人文環境

雨壇是桐城派的發祥地,自古名人輩出,如明代賢臣齊之鸞。 齊之鸞字瑞卿,號蓉川,是樅陽歷史上的第一位翰林。

齊之鸞,為安徽老桐城人--今樅陽雨壇鎮人。樅陽雨壇查嶺齊氏一世祖齊添福(天福)。老宰相張英的祖母(張廷玉曾祖母)就是齊之鸞的小兒子齊近的女兒。

明正德六年(1511年)進士,先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後授刑部給事中。齊之鸞在任刑部給事中期間,直言敢諫。

於嘉靖十三年(1534年)卒於任上,時年52歲,卒後列入鄉賢祠奉祀。 之鸞學識淵博,文彩宏麗,對桐城派的興起有先導作用。姚瑩在《桐舊集》序中曰:"自齊蓉川(之鸞)給諫以詩著有明中葉,錢田間(錢澄之)振於晚季,自是作者如林。"齊之鸞著有《蓉川集》、《南征紀行》和《入夏錄》等各若干卷。

他的詩歌直面現實,出語新奇,是當之無愧的桐城派始祖。

樅陽雨壇齊氏自之鸞以進士官給事中,官至河南按察使,為世所重,時里人稱為大族外。齊氏家族還出現了以下幾位賢達之士:

齊遇以進士官廣州按察僉事;齊心孝以進士官翰林院編修;齊維蕃以舉人官台州知府,科第蟬聯;齊述,號柳峰,明代人,諸生,工詩,性淳謹。中歲游於太學,例授別駕,堅辭不就,耕於白兔湖濱,以吟詠自娛。著有《柳峰集》; 齊琦,字越石,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進士。初授大理寺評事,轉戶部任職,清出屯糧銀二萬餘。出任浙江紹興知縣,大力簡拔人才。琦名為文作詩,每一字句,均加以錘鍊。著有《慕草》諸篇。齊鼎 字 調宇,號重客,明萬曆間諸生。

聰慧瞻博,文雅標名。著有《蒯侯集》、《姓史》、《史略》等。 齊傑 字士庸,明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授刑部主事。後任江西贛州知州,卒於官衙;齊登輔 字員倩,清代人。由貢生授山東青州府通判,升江西南安府同知,政績卓異,升贛州道,未任歸里。工詩文、善騎射,琴棋、音律、醫卜皆冠絕一時。年八十四卒;齊永 字肇奕,號西,清代人。初任福建臨海縣丞,防治海水為患,保障居民安全,政績卓著,上官令護福寧洲並福安縣印,皆有政聲。後服母喪歸里,刻其先人蓉川遺書並著《青莎館集》行世。

高甸吳氏,以祖先聚居高甸,故稱高甸吳氏。吳承恩、吳承顏,系同族兄弟,學行和政聲,有名於時。承恩以選貢官潞南通判;承顏以貢生官監察御史,謇諤敢言,聲震一時。與吳承恩同時,還有吳時逢,又名天啟,以諸生通任俠,結識很多豪俊之客,名賢亦推許之。

吳直以舉人力攻古文,與同里方靈皋(望溪)友善,劉大櫆乃其弟子,著述極富。吳汝綸(摯甫)以進士官冀州知府,同武昌張裕釗為至友,精攻古文,當時有"吳桐城"、"張武昌"之稱。吳汝綸不僅學識淵博,志在維新,原欲為國掄才不得,乃施之鄉邦,建立桐城學堂。

經濟發展

2007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8234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9122萬元,比1998年增長170%,年遞增17%;工業總產值9112萬元,與1998年相比增長390%,年遞增39%。財政收入 1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40元。

糧食種植

自1998年以來,雨壇人民憑藉勤勞的雙手,戰天鬥地,取得農業大豐收。2007年全鎮糧食總產2萬噸,油料總產528噸,棉花總產18噸,水產品3000噸。

水產養殖

水產養殖是雨壇鄉支柱產業。全鎮大小圩口145個,可養面積近5萬畝。在水產開發方面,該鎮積極組織民間資本,共吸納民資1000萬元,綜合開發利用菜籽湖水域資源,年創產值1500萬元,闖出了一條開發國有水面的成功經驗,得到了市縣水產部門的高度關注和好評。水產品品種齊全,魚、蟹、蝦、甲魚走俏市場,遠銷上海、銅陵、安慶等地。

礦山資源

礦山資源豐富,富含鐵、銅、金等,天頭山銅金礦自1992年投產以來,年採礦量3.8萬噸,經濟效益可觀。

自2006年以來,新塘臥龍脈銅金礦、雲龍和嘉礦業先後投產。礦山資源的開發,是雨壇鄉的另外半壁河山。[3]

總結經濟建設

立足山水資源,招商引資工作有聲有色,成效卓著。2005年、2006年、2007年招商引資任務分別為100萬元、1000萬元、8000萬元,每年都超額完成,2008年實際資金9880萬元。

鑫茂鑄業有限公司落戶縣開發區,投資近億元,每年稅收達500萬元;安徽和嘉礦業有限公司開發雲龍鐵礦,投資2200萬元;臥龍脈礦業有限公司開發新塘銅金礦,截至2008年底,已經投資3000萬元;前進米業、水產品農貿大市場分別投資300萬元、800萬元礦山資源,截至2008年底,在手項目有3個;浙江客商將投資2000萬元創辦樅陽縣幸福建材雨壇有限責任公司;西藏客商投資億元,創辦生物製藥廠;浙江客商投資2000萬元創辦箱包廠……

基礎設施

雨壇鎮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義小公路是樅陽縣西部的重要交通動脈,更是雨壇鄉的富民路,全長24公里,從雨壇鄉腹中橫穿,途徑雙豐、合響、新民、雨壇、查嶺、先鋒、高峰村,一改雨壇過去交通閉塞的歷史,雨壇即將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南直達安慶,北經錢橋上合銅黃高速,水陸交通便利,區位交通優勢日益凸現,插上經濟騰飛的翅膀。

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該鎮積極的響應樅陽縣政府號召,實施村村通水泥路工程,2006年、2007年兩年時間全鄉十個村完成36.6公里水泥路,大大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

該鎮一直遵循"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這一宗旨,圍繞防汛抗旱兩項中心任務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鄉村共投資百餘萬元,對一、二級抗旱站進行設備更新。旱季來臨之際,該鎮組織民工進行溝渠清淤和拓寬加深,確保抗旱提水,提高旱澇保收係數。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自1999年來,該鎮教育投資600萬元,興建教學樓、住宿樓,綜合樓,建築面積達15000平方米,全鎮中小學基本消滅危房。落實計劃生育工作"村為主"機制,嚴格實行包保責任制,鄉干包村,村干包到到戶,將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落實到千家萬戶。

該鎮鎮政府積極爭取資金,不斷改善雨壇衛生院硬件建設,先後投資60餘萬元,新建一座二層420平方米住院樓和一座二層450平方米的門診樓,同時配備了相應的醫療設施,能開展普外科、兒科、婦產科等常規業務,方便了廣大人民群眾。

讓惠農政策落實到實處。2007年開始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緩解了部分家庭因病返貧、因病致貧問題,全鄉參合率達95%以上。2007年,該鎮積極爭取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惠及4000人口;認真做好全鎮170頭能繁母豬補貼保障工作,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率達100%,各種補貼資金髮放到每家每戶。

隨着義小公路的全線開通,雨壇鎮區位、交通優勢日益明顯,距離縣城、市區二三十分鐘之遙,地理位置綜合利用空間大,是市郊、城郊發展的理想場地。雨壇鎮黨委政府從長遠着眼,沿義小公路進行雨壇集鎮新區建設,占地50畝,開發商住樓200列,統一樣式建造,擴大了集鎮規模,同時興辦水產品農貿大市場,使之發展為水產品批發、零售的場地,打響雨壇鎮水產品品牌。

雨壇鎮敬老院是一座環境優美、服務功能齊全的省二級敬老院,創辦於1992年,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宿舍、娛樂室、餐廳與用房32間。辦院以來,先後有30多名孤寡老人在這裡頤養天年。

雨壇鎮敬老院創建宗旨是:吸收本鎮生活無依無靠的孤寡老人在院安度晚年,使其"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入院老人享受了鎮政府提供全鎮人均生活標準的生活費用,娛樂室設施齊全,為老人免費訂閱報刊雜誌。

根據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敬老院實行三級護理制度,其中一級護理為最高級護理,護理對象配有專門護理員。敬老院還有一個優良的傳統:集體為老人過生日。1997年,雨壇鎮敬老院晉升為省二級敬老院。多次被省、市、縣評為先進單位。[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