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龐培詩歌)
作品原文
雪夜裡我送走的是誰?
那拋灑一地的白玫瑰!
天亮時終於找到禦寒的一間小屋,
那心心相印的女子,她是誰?
那夜風中無怨無悔的白雪
吹到我的臉上,吹走我的姓名。
當我為尋她而走進人群,遠離了家鄉
我只剩下一張陌生人的面孔,
在夜間車輪的鏗鏘聲中。
那去年的冷冷清清的吻,在路燈下飛旋
那少女不諳世事的指尖,懂得了感激
那大雪中的擁抱,
退縮到大雪中,
退縮進晶瑩的雪花和雪堆里,
退縮進黑暗的牆角。
是誰教會了她,美麗驚恐的目光?
是誰抑制了她,天亮前的溫柔?
憐憫的雪片扑打在黑夜的窗前,
像人一般廝咬,瘋狂
哦,是哪一年?在哪兒?
作者簡介
龐培,江蘇江陰人,詩人、散文家,作品多樣且帶探索性,出版有散文集《低語》《少女像》《鄉村肖像》《五種回憶》《小城童年》《憂傷地下讀物》等;詩集《四分之三雨水》《數行詩》等。曾獲1995年首屆劉麗安詩歌獎,1997年第六屆柔剛詩歌獎,2015年第四屆張棗詩歌獎等。[1]
時值新詩一百年紀念時,龐培先生特別提及「引爆了一個時代的朦朧詩」。龐培先生說,他們這一代詩人都得感謝朦朧詩的兄長和前輩:食指、北島、芒克、江河……「他們為我們打開了語言的、審美的、理念的、思想的閘門。沒有他們,我們後來的文學面貌難以想象。」[2]
龐培認為,我們談論的每一首詩都占據着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時刻,偉大的詩歌本身成就一種歷史,過去、今天、未來都變幻成一個個活生生的詩歌瞬間,一個語言的活體。[3]
詩歌總有一個激活普通人情感的入口,一旦讀者到達,此情感就已轉化為人類的日常情感;詩歌有時也是對生活經驗或現場事件的一種轉錄,一名作者創作時,所秉承的是人類情感、智慧、命運的偉大。因此詩歌是世界「忠實的肖像」,沒有一首好詩不體現其偉大性。詩歌也因此超越國家、地理、種族、時空,使人類文明就如一個詩意的大家庭,人人皆在其中,每一種生命表達,都是親人間的交流,不論生死無常,不分男女幼長。詩的聲音將眾人聯結成一個文明的精神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