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喜福
雷喜福,(1894年一1968年),中國京劇男演員。
雷喜福 | |
---|---|
演員 | |
別名 | 雷海峰 |
國籍 | 中國 |
出生 | 1894年 |
逝世 | 1968年 |
職業 | 京劇演員 |
代表作品 | 打嚴嵩 |
雷喜福,京劇老生。他入科後,初習青衣,後改武生,一年後專工老生。師從葉春善、蕭長華、葉福海、蔡榮貴、譚春仲等。由於他學藝刻苦。很快登台演出成為主演。
目錄
人物簡介
雷喜福:京劇老生。為喜連成六大弟子之一。乳名十禿子。[1]
身世介紹
雷喜福原姓李,其父李十。李十父輩弟兄二人自紹興來京,於崇外西興隆街西口經營珍味齋,賣湯羊為業,後昆仲皆故去。李十之妻亦亡,留有一子十禿子,李十身入困境無力撫養其子,便將其賣與工人雷振山為養子,後雷氏夫婦又相繼過世,7歲的十禿子便由養母之父張九撫養。當時葉春善正招收徒弟,張九便將其送入喜連成(後改富連成)喜字科學藝,因是入科學生的第五名,為取「五福臨門」之吉意,故排名張喜福,直至1912年對外演出時,仍用此名,曾以張喜福之名與趙松樵之姐藝名明月英演出《法場換子》。出科後因其生父不務正業,屢次找其索要錢物,後經葉社長同意,於21歲時改張為雷姓,從此沿用雷喜福之名。由於他出身寒苦,沒讀過書,飽受辛酸。藝成後生活一向儉樸,省吃儉用攢錢成家立業。其寓所位於宣武區香爐營四條16號,後將此房產售出,遷至原居迤西的西才營23號(原7號),在此居住40年之久。[2]
藝術經歷
1912年5月16日出科,時年18歲。他正處在倒倉時期被留在富連成任教。連、富、盛、世、元字科諸班學生,如馬連良、譚富英、李盛藻、葉世長、譚元壽等均曾受業於雷先生。他在富連成科班大家都稱他「大師兄」。嗓音恢復後曾在廣興園搭班演唱,同班中有賈洪林、高慶奎等著名演員。雷曾向賈洪林問藝,得到賈的指導,在做工上能傳賈的衣缽。 為搭班演戲,正式拜譚春仲為師。曾與尚小雲、荀慧生、徐碧雲、孟麗君、金少梅、侯喜瑞、方連元、鐘鳴岐、童芷苓、董玉苓等合作,享譽大江南北。後流落到烏魯木齊挑班演出,恰逢戰事時局,又不願加入國民黨軍隊劇團,幾乎窮困潦倒。1950年新疆和平解放,經軍管會協助,安排到蘭州演出。1951年5月返回北京,不久經蕭長華舉薦,被延聘為中國戲曲學校教師,時年57歲。多次為學生作示範演出,與蕭長華合演《選元戎》、與侯喜瑞合演《打嚴嵩》、與梅蘭芳、姜妙香合演《奇雙會》、與程硯秋、蕭長華合錄《審頭刺湯》等。積極參加抗美援朝義演,演出了《失印救火》《審頭刺湯》《搜孤救孤》等。1952年又將自己的私房戲裝全部捐獻戲校,受到戲校領導和師生的讚譽。他教學認真從不馬虎,傳授百餘出戲。在喜連成的六大弟子中,藝齡最長的只有雷喜福一人。1965年退休後,仍於家中課徒,直至病故,享年73歲。其他五位師兄弟,有的早已改行不再登台,有的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過早地故去。
藝術特色
在中國戲校留影(1965年) |
飾演張元秀(右)、賀氏(左) |
他嗓音洪亮、白口乾淨、擅長劇目以做工戲為主。如《審頭刺湯》《盜宗卷》《狀元譜》《打嚴嵩》等。
主要弟子
得其教益者有朱秉謙、孫岳、蕭潤增、畢英琦、童祥苓、蘇移、陳國卿、逯興才、李春城、金桐、馮志孝、耿其昌等。[3]
主要親屬
雷喜福妻室為方春仙長女,即方連元之姐。長子雷元碩,亦富連成坐科,工老旦;次子雷振春先習老生後改琴師;女雷振華亦工老生。
活動年表
1904年1月5日,光緒三十年(癸卯)十一月十八日:喜連成科班成立。
由吉林富商牛子厚出資、京劇老生演員葉春善創辦的喜連成科班成成立,地址在北京琉璃廠西南園(後遷至前鐵廠)。最初招收張喜虹、王喜祿、陸喜明、雷喜福等六名學生,世稱「六大弟子」。
葉春善任社長,親自督教,並聘請蕭長華為總教習,蘇雨卿、宋起山等執教。喜連成科班只收男生,隨到隨考,入科年齡一般為六歲至十一歲,坐科年限是七年。除本社學生以外,另約聘社外稍有名聲的童伶,搭班學藝。其居住膳食不同於本社學生,並付給包銀。
1938年12月,農曆戊寅年:「老人會」演於天津中國大戲院。
為維持生計,由尚和玉聯合時慧寶、程繼先、蕭長華、雷喜福等人,組成「老人會」,演於天津中國大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