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層次理論
需求層次理論 |
馬斯洛(1943年)指出,人們需要動力實現某些需要,有些需求優先於其他需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結構是心理學中的激勵理論,包括人類需求的五級模型,通常被描繪成金字塔內的等級。從層次結構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別為: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誼),尊重和自我實現。這種五階段模式可分為不足需求和增長需求。前四個級別通常稱為缺陷需求(D 需求),而最高級別稱為增長需求(B 需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ical theory of needs)是關於需要結構的理論,五級的舊版傳播較廣。
目錄
簡介
① 五種需要是最基本的,與生俱來的,構成不同的等級或水平,並成為激勵和指引個體行為的力量。② 低級需要和高級需要的關係:馬斯洛認為需要層次越低,力量越大,潛力越大。隨着需要層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應減弱。高級需要出現之前,必須先滿足低級需要。在從動物到人的進化中,高級需要出現得比較晚,嬰兒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但自我實現需要在成人後出現;所有生物都需要食物和水分,但是只有人類才有自我實現的需要。③ 低級需要直接關係個體的生存,也叫缺失需要(deficit or deficiency need),當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直接危及生命;高級需要不是維持個體生存所絕對必須的,但是滿足這種需要使人健康、長壽、精力旺盛,所以叫做生長需要(growth need)。高級需要比低級需要複雜,滿足高級需要必須具備良好的外部條件:社會條件、經濟條件、政治條件等。④ 馬斯洛看到低級需要和高級需要的區別,他後來澄清說,滿足需求不是"全有或全無"的現象,他承認,他先前的陳述可能給人一種"錯誤的印象,即在下一個需求出現之前,必須百分之百地滿足需求"。 [5] 在人的高級需要產生以前,低級需要只要部分的滿足就可以了。例子:為實現理想,不惜犧牲生命,不考慮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⑤ 個體對需要的追求有所不同,有的對自尊的需要超過對愛和歸屬的需要。
評價
了解員工的需要是應用需要層次論對員工進行激勵的一個重要前提。在不同組織中、不同時期的員工以及組織中不同的員工的需要充滿差異性,而且經常變化。因此,管理者應該經常性地用各種方式進行調研,弄清員工未得到滿足的需要是什麼,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激勵。馬斯洛理論把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從企業經營消費者滿意(CS)戰略的角度來看,每一個需求層次上的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都不一樣,即不同的產品滿足不同的需求層次。將營銷方法建立在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之上考慮,不同的需求也即產生不同的營銷手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