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震央。原團鏈接

震央(英語:Epicenter)或稱震中,在地震學是在點地球直接在上述的表面震源或聚焦。地震發生時,地震震源向上垂直投影到地面的位置,一般以震央所在地較為人熟悉的鄰近地名為主,如台灣921集集大地震,因集集靠近震央,故以集集為名。

目录

表面損傷

震央在大多數地震中,是發生最大破壞的點,但是地下斷層破裂的長度確實可能是很長的,並且破壞可以在整個破裂區域上散佈。例如,在2002年阿拉斯加發生的 7.9級Denali地震中,震中位於破裂的西端,但最大的損害位於東端約330公里(210英里)處。 [1]發生在大陸殼中的地震震源深度通常為2至20公里(1.2至12.4英里)。20公里(12英里)以下的大陸地震是罕見的,而在俯衝帶,地震的發源地可能是600公里(370英里)以上。

震央距離

地震期間,地震波從震源向各個方向傳播。地震陰影發生在地球與地震震中相反的一側,因為行星的液態外核吸收了縱向波或壓縮波(S波),同時折射了縱向波或壓縮波(P波)。在地震陰影帶之外,可以檢測到兩種類型的波,但是由於它們的速度和通過地球的路徑不同,它們在不同的時間到達。通過在任何地震儀上測量時差而且,在行波時間圖上的距離(P波和S波具有相同的間隔),地質學家可以計算到地震震中的距離。該距離稱為震中距離,通常以°(度)為單位測量,在地震學中表示為Δ(δ)。

一旦從至少三個地震測量站計算出距震中的距離,就可以使用三邊測量法確定該點的位置。

故障破裂

斷層滑動開始的點稱為地震的焦點。斷層破裂始於焦點,然後沿斷層表面擴展。當應力變得不足以繼續破壞斷層(因為岩石更堅固)或破裂進入韌性材料時,破裂就停止了。地震的程度與斷層破裂的總面積有關。大多數地震很小,破裂尺寸小於震源深度,因此破裂不會破壞地表,但是在高強度破壞性地震中,地表破裂是常見的。大地震中的斷裂破裂可能會延伸超過100公里(62英里)。當斷層單側破裂時(震中在斷層末端或附近),沿斷層的一個方向波會更強。

派生和用法

這個詞是從所導出的新的拉丁名震中心,[2]的latinisation所述的古希臘形容詞ἐπίκεντρος(epikentros),“佔用一個基點,坐落在一個中心”,從ἐπί(EPI)“上,當,位於和κέντρον(kentron)“ 中心 ”。這個術語是由愛爾蘭地震學家 羅伯特·馬萊特(Robert Mallet)創造的。[3]

它也被用來表示“活動中心”,例如“在中國被認為是SARS爆發的中心地帶,旅行受到限制”。[4] 加納的《現代美國用法》給出了幾個使用示例,其中“中心”被用來表示“中心”。加納還提到了威廉·薩菲爾(William Safire)的一篇文章,其中薩菲爾(Safire)引用了地球物理學家的說法,歸因於該術語的使用是“作家的虛假博學,以及複印編輯者的科學文盲”。但是,加納指出,這些用法可能描述了“不穩定和潛在破壞性環境的焦點”。

Richter和Gutenberg開發的震中距離也用於計算地震震級。[5] [6]

視頻

5級震度維持不到1秒 震央接近上月6.3震
地震快報】327地震震央近台灣中心 全台有感餘震多
規模都破4! 花蓮兩震央"距離僅200m"

參考資料

  1. 阿拉斯加中南部的破裂—2002年迪納利斷層地震美國地質調查局
  2. 震央Merriam-Webster在線字典
  3. 地震工程與結構動力學的要素(第二版)國際工藝出版社。p。1. ISBN 978-2-553-01021-7
  4. 里克•湯普森(Rick Thompson),為廣播新聞記者寫作 Routledge。p。160. ISBN 978-1-134-36915-7,(2004)
  5. 里氏標度(ML)美國地質調查局
  6. “表面波幅度(M s)和體波幅度(mb)美國地質調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