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1]原圖鏈接

青海湖裸魚屬鯉科裂腹魚亞科裸鯉屬,又稱"湟魚"。僅分布於中國青海湖及其湖周支流,為高原低溫鹽鹼性水域經濟魚類。喜棲息於灘邊、大石堆間流水緩慢處、深潭或岩縫中。適應性強,在半鹹水(青海湖水含鹽量12~13‰)或淡水中均可生活。雜食性,主要攝食藻類輪蟲、甲殼類、水生昆蟲和小魚。幼魚主要攝食動物性餌料。成魚在產卵洄游時仍攝食,但攝食量下降。 青海湖裸鯉為冷水性魚類。喜棲息於灘邊、大石堆間流水緩慢處、深潭或岩縫中,適應性強,在半鹹水(青海湖水鹽度為12~13‰)或淡水中均可生活.青海湖裸鯉平時多在湖的淺水區活動覓食,冬季在深水處越冬,度過4~5個月的冰凍期。青海湖裸鯉是一種廣譜雜食性魚類,主要攝食藻類和浮遊動物,成魚也常吞食腐爛的植物碎屑、水生昆蟲和魚類。青海湖裸鯉分布於青海湖及其附屬河流布哈河、巴哈烏蘭河、沙柳河、哈爾蓋河、黑馬河、伊爾德馬河、倒淌河等。

目錄

外形特徵

背鰭Ⅲ-7~8;臀鰭Ⅲ-5;胸鰭Ⅰ-17~19;腹鰭Ⅰ-8~10。第一鰓弓外側鰓耙13~45,內側24~48。下咽齒2行,3·4~4·3。 體長為體高的4.4~5.4(4.8)倍,為頭長的3.3~4.8(3.9)倍,為尾柄長的5.3~7.8(6.7)倍,為尾柄高的9.8~14.2(11.2)倍。頭長為吻長的3.2~4.8(3.7)倍,為眼徑的4.0~6.7(5.6)倍,為眼間距的2.8~4.1(3.0)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6~2.8(2.1)倍。 體長,稍側扁,頭錐形,吻鈍圓,口裂大,亞下位,呈馬蹄形。上頜略微突出,下頜前緣無銳利角質。下唇細狹不發達,分為左右兩葉;唇後溝中斷,相隔甚遠;無須。體裸露,胸鰭基部上方、側線之下有3-4行不規則的鱗片;肛門和臀鰭兩側各有1列發達的大鱗,向前達到腹鰭基部,自腹鰭至胸鰭中線偶具退化鱗的痕跡。側線平直,側線鱗前端退化成皮褶狀,後段更不明顯。背鰭具發達而後緣帶有鋸齒的硬刺。體背部黃褐色或灰褐色,腹部淺黃色或灰白色,體側有大型不規則的塊狀暗斑;各鰭均帶淺紅色。

分布範圍

青海湖裸鯉分布於青海湖及其支流中,克魯克湖、[[扎陵湖]、鄂陵湖也有出產。它是青海省極為重要的經濟魚類。

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青海湖周圍幾十萬畝草原被開墾為農田;流入青海湖的108條河流被人為攔河築壩,阻塞繁殖通道,許多河流乾涸斷流,致使裸鯉無法到淡水中產卵,造成大量裸鯉在河口地帶死亡。有關資料表明,青海湖現有裸鯉資源量約為7500噸,不足開發初期的1/10,而目前,鳥島棲息的鳥類每年要吞食近千噸的裸鯉,裸鯉資源的衰竭無形中使鳥類的生存造成嚴重威脅。

 
[2]原圖鏈接

生活習性

食性:青海湖裸鯉是一種廣譜雜食性魚類,主要攝食藻類和浮遊動物,成魚也常吞食腐爛的植物碎屑、水生昆蟲和魚類。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食性轉變可分為三個不同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攝食小型浮遊動物,第二階段以大型浮遊動物為主,第三階段(即成休階段)幾乎水體中所有的生物性食物都出現在該魚的消化道中,這與青海湖餌料缺乏相適應。在進行洄游產卵時,其攝食量大為下降,甚至有較短時間停止攝食。 行為:青海湖裸鯉平時多在湖的淺水區活動覓食,冬季在深水處越冬,度過4~5個月的冰凍期。

價值

青海湖裸鯉體粗壯肥滿,肉味鮮嫩豐腴,營養豐富,含脂量高達12%,蛋白質16.14%,深受群眾歡迎。當地百姓吃裸鯉的烹飪方法卻頗為特別,他們把魚剖洗淨入鍋加水、調料、食醋,用文火燉5、6小時,出鍋取名為"酸魚"。在繁殖季節,其卵巢精巢有毒,動物食之呈腹絞痛樣症狀,繼之癱瘓,呼吸困難而死亡;人食其生殖腺後4-5小時開始腹瀉,其後發生嘔吐。它的腹膜也具毒性,鮮魚之腹膜若未除去或洗淨,食後也要中毒,輕者自感頭暈,精神不振,輕度腹瀉,重者一天腹瀉達十餘次。若進食魚卵及腹膜過量,中毒嚴重時會造成死亡。鮮食及加工干製品時應棄去內臟及腹膜,以免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