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阿拉伯文燭台
藏品簡介
藏品鑑賞
青花阿拉伯文燭台,明正德,高24.6厘米,口徑6.7厘米,足徑13厘米。
燭台分上下兩層,上層托盤小而淺,下承以細長的支柱,下層托盤為撇口,折底,盤下承以喇叭形外撇高足。通體青花裝飾。小托盤外壁繪如意雲頭紋,大托盤外壁繪勾蓮花枝紋,間以菱形紋飾。支柱及高足外壁的中部均有圓形開光,內書阿拉伯文,開光上下繪勾蓮花枝紋及菱形紋。近足底處繪如意雲頭紋。外底署青花楷書 「大明正德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明初的瓷器常以梵文、阿拉伯文做裝飾。由於正德皇帝重視伊斯蘭教,所以當時阿拉伯文更為流行,出現在各類器物上,文字一般多含吉祥祈福之意。有時內容已不重要,相當一部分文字已無法釋出原意,而只是作為裝飾紋樣。這種瓷器上的阿拉伯文裝飾是研究明代中葉伊斯蘭文化與漢文化相互交融、影響的實物資料。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