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风毛菊(菊属植物)
青藏风毛菊,是双子叶植物纲、菊科、风毛菊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圆柱形,叶近圆形,花紫色。 主要分布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为中国特有种。
- 中文名青藏风毛菊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亚 科管状花亚科 Carduoideae
- 族菜蓟族 Cynareae
- 亚 族飞廉亚族 Carduinae
- 属风毛菊属 Saussurea
- 亚 属风毛菊亚属 Subgen. Saussurea
- 组无茎组 Sect. Acaules
- 种青藏风毛菊
- 分布区域中国青海、西藏
- 中文学名Saussurea haoi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4厘米。根状茎圆柱形,木质,颈部被残存的叶柄。
叶莲座状,心形或近圆形,长2-6厘米,宽2-4.5厘米,顶端钝,具短尖头,基部心形或近圆形,边缘具齿,上面绿色,被糙伏毛,下面密被白色绒毛,叶脉突起,革质,叶柄长2-7厘米。
头状花序多数,具短梗,在茎和枝端排列成球状,直径1.2-1.5厘米;总苞矩圆形,长2-2.2厘米,总苞片5层,外层卵状披针形,长1厘米,宽4毫米,黄绿色,上部绿色,草质,反折,内层条形,长1.6厘米,宽2毫米,干膜质,淡黄色,上部绿色,顶端稍弯曲;托片短,钻状,与瘦果近等长。花紫色,长1.7-1.8厘米,花冠管长9-10毫米,檐部长9-9.5毫米,5裂,裂片狭窄,长5-5.5毫米。花药蓝紫色,尾部撕裂。
瘦果有四棱、具浅缺刻,长5毫米;冠毛淡褐色,外层短,糙毛状,内层羽毛状。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200---4400米的高山流石山坡。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青海、西藏(昌都、江达)等地。模式标本采自青海。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苦、辛,温[1]。
功能主治:用于治牙龈炎,祛风活血,散瘀止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麻风,感冒头痛,腰腿痛。
用法用量:3-5钱,水煎或泡酒服。
注意:孕妇忌服。
药材鉴别
干燥全草茎为类圆形,粗壮,长60-100厘米,粗者径约9毫米,棕色,有明显纵棱,茎上叶痕明显;质坚而轻,折断面髓部白色,中空。叶多脱落,完整叶片暗绿色或棕色,长椭圆形或狭披针形,羽状分裂或全缘,具长柄。全体被细毛。气弱,味苦。以身干、质嫩、枝叶较完整者为佳。
采收加工
于7月左右割取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