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商晚期 安陽 青銅饕餮紋方尊 [1]

青銅器(BronzeWare)是由青銅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世界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而中國目前已知的最古老青銅器是甘肅馬家窯文化遺址出土的單刃青銅刀。同時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青銅刀。中國青銅器時代,包括西周春秋戰國早期,延續時間約一千六百餘年。

中國青銅器出現並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其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商朝的青銅器主要是禮器,專用於王室和貴族的禮典、祭祀等重要活動。青銅器的大小、形制和數量組合,是器主等級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徵。青銅器上還鑄有淺浮雕的動物紋飾,商代人相信這些動物能幫助他們與祖先或神靈溝通,以庇護其世間的權力和財產。青銅器被賦予溝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權力的功能。處於青銅鼎盛時代的商朝,青銅冶煉和鑄造工藝日趨成熟。出土和傳世的青銅器數以萬計,著名的「司母戊鼎」等大型青銅器,製作精良,造型獨特,紋飾瑰麗為世界青銅文化史上所罕見。青銅器的轉變時期一般是指戰國末年至秦漢末年這一時期。傳統的禮儀制度已徹底瓦解,鐵製品已廣泛使用。到了東漢末年,陶瓷器得到較大發展,把日用青銅器皿進一步從生活中排擠出去。至於兵器,工具等方面,這時鐵器早已占了主導地位。隋唐時期的銅器主要是各類精美的銅鏡,一般均有各種銘文。自此以後,青銅器除了銅鏡外,可以說不再有甚麼發展了。如今,青銅器已屬珍貴文物,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來加以保護,對青銅器流通也有嚴格管制。目前可以在市場上合法流通的青銅器大致有如下兩類:1949年以前出土,流傳有序,並有明確著錄可以佐證的青銅器;從海外回流的青銅器。因此,青銅器在國內市場上一直不溫不火,大多屬於私下交易,而中國藏家進入國際拍賣圈也不過5年左右。中國的青銅器已經逐漸為世界市場所普遍認可。

中國古代銅器,是我們的祖先對人類物質文明的巨大貢獻,雖然從考古資料來看,中國銅器的出現,晚於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銅器的使用規模、鑄造工藝、造型藝術及品種而言,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的銅器可以與中國古代銅器相比擬。這也是中國古代銅器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有獨特地位並引起普遍重視的原因之一。[1]

目錄

青銅器的歷史沿革

青銅(紅銅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的青銅時代。因為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所以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青銅器主要指先秦時期用銅錫合金製作的器物,簡稱「銅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車馬飾、銅鏡、帶鉤、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隨後,青銅器胎體開始變薄,紋飾逐漸簡化。春秋晚期至戰國,由於鐵器的推廣使用,銅製工具越來越少。秦漢時期,隨著瓷器和漆器進入日常生活,銅製容器品種減少,裝飾簡單,多為素麵,胎體也更為輕薄。中國古代銅器,是我們的祖先對人類物質文明的巨大貢獻,雖然從考古資料來看,中國銅器的出現,晚於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銅器的使用規模、鑄造工藝、造型藝術及品種而言,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的銅器可以與中國古代銅器相比擬。這也是中國古代銅器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有獨特地位並引起普遍重視的原因之一。[2]

以下簡介青銅器的歷史沿革

夏朝

從考夏朝古資料證明首先發現青銅器是在二里頭夏遺址,同時出土了爵、鏃、小刀等小型工具,這些青銅器,沒有紋飾、器小體薄、形制複雜。夏代(21 世紀 B.C~16 世紀 B.C)的青銅器中已經有了象徵身份等級的禮器,與禮制的政治 制度相呼應。

商朝

前期,青銅器的發現是以酒器為主,提梁壺青銅農具、以及工具 都有所發現,同時青銅兵器的種類大都俱全。商代青銅器普遍裝飾有線條粗獷 而構圖繁密的紋飾,並採用左右的動物抽象紋,最複雜的紋飾除主紋外還有抽象的鳥紋及其他紋飾,如龍紋、蟬紋做為陪飾,有的陪飾在兩側的鳥紋上更有一小獸,如此構成了全部器物的獸面紋,獸面一般是雙目明顯的突出圖案莊嚴是為數甚少,內容是記載商王的征戰功績和物品的賞賜,以前青銅器內的鉻文 主要說明鑄作禮器祭祀祖先,至商末始有記事的銘文出現,進入西周後的青銅 器普遍鑄有記事的長篇銘文,沿續了商末鑄器記事的習慣,並給予充分的重視 及發展,乃至形成為一種制度。這當然也是研究西周史實極為可貴的第一手資料。

商代(16 世紀 B.C~11 世紀 B.C)青銅器發展到鼎盛,大型器物迭見,花 紋繁縟精緻,並有一些神秘主義的色彩。

西周

早期的青銅器繼承了商代的傳統,裝飾花紋繁縟式和簡樸式並行,繁複 式則器物通身施以花紋,而簡樸式器物口下或頸部施以簡單的弦紋或用龍雷雲紋構成的帶狀紋飾,西周晚期青銅器的造型和紋飾都比較簡樸,並趨向定型化,生產工具數量增多,組合器是一個新的特點。西周時期(11 世紀 B.C~776B.C)青銅器與禮制的結合更加緊密,冶鑄技術日趨成熟,出現了長篇銘文,成為珍貴的歷史資料。

春秋時期

春秋前期的百年之內的青銅器,是西周後期的自然延續,列國國君及其追隨者需要眾多的青銅器來炫耀自己的宗廟和室家,藉以提高自己的地位與身份。此時由於生產技術提高,青銅器工藝又有了新的發展,由以前的渾鑄發展 到分鑄,採用焊接法豐富了器體造型,後來又發明了脫蠟法,其方法是用蠟製成模形,內外用泥填充加固,然後,注入青銅熔液,蠟被熔化流出,蠟處即為器形及花紋,此法可製造出複雜及鏤空的器物,其方法簡便、精確,器物光滑不用打磨,這是我國古代金屬鑄造的一大發明。在器物的種類上出現了帶蓋豆、盆、罐,等兵器數量顯著增加,帶、銅鏡開始盛行,並開始鑄造貨幣,後來又出現了金碧輝煌的錯金銀器,鑲嵌金玉寶石的工藝及鎏金工藝,這時期的裝飾花紋工整細 緻,流行花紋有蟠螭紋、蛇紋等。

戰國時期

早期仍沿用春秋時期所有青銅器形制,青銅器的鑄造仍處於高峰期,此時由於治鐵業開始發展逐漸取代青銅的地位,但青銅仍在生活用雜器和雕刻飾物等方面發揮它的作用,裝飾花紋逐漸擺脫了宗教神密氣氛,動物紋飾進一步抽象化,變為幾何紋,並出現了一些宴樂、狩獵、征戰等反映當時生活的題材。

戰國前期出

土的青銅器有編鐘列鼎蓋壺水陸攻戰壺、盤、等等。戰國中、後期:出土的器物包括:虎噬鹿器座翼龍犀牛座以及龍鳳方案座等豪華的錯金銀器,其鑲嵌的技巧和圖案與戰國前期不相同,技藝之精湛、造型之生動,為其他器所不能比擬。

戰國後期

青銅器的鑄作很多向實用發展,器類相對的減少,器物的裝飾逐漸退化,多為表面上樸素無紋的器物,形制有的相當雄偉,但即使有紋飾也缺乏精美的鑄器、戰國後期青銅器能夠為秦漢所承接的器物只有青銅鏡,由於青銅鏡大量的需求其水準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

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776B.C~221B.C)時青銅器一改過去的設計,風格纖巧、清新,普遍 採用更高水準的製作工藝,極富地方性和生活色彩。

秦代

青銅器出土不多,這和秦王朝只有存在 15 年的歷史有關,秦始皇陵出土的青銅安車,其設計比例極為精確,而且集中了青銅器各種鑄造技術,其工藝的完善是無與倫比的,秦統一天下,因此擁有當時最為高超的技術。

漢代

青銅器,錯金銀器和戰國的技術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值得提出的是青銅器加工的工藝自有其特點,如西漢中山王劉勝夫婦墓出土的青銅器,顯示出漢初數十年間青銅器的鑄造仍保持著高水準,而其中錯金銀器的技巧和戰國時期比較,在處理線條和圖案造型更為流暢和生動,青銅器上鑿金的技術西漢時期已非常發達,這應看作是青銅加工的一大發展藝術,滿城漢墓出土的長信宮燈鎏鎏金技巧是最為傑出的實例。漢代青銅器種類很多,如帶璽印及生活用品,其中工 藝及圖案設計最大的成就當數銅鏡的鑄造,由於需要量大,所以造成鑄鏡業的繁榮,漢鏡鑄造技術為後代所繼承,到了唐代更有新的成就,初唐和盛唐銅鏡鑄造可已登峰造極,南北朝之後,青銅鑄造以佛像居多,佛教的發展使青銅鑄造有極大的發展,尤其鎏金佛像鑄造極為普遍,歷經隋唐代仍然有多 量鑄造金佛像。

秦朝

秦代以後(221B.C~1840A.D),禮器比重大減,錢幣、度量衡和銅鏡經過更新、創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青銅器的主流,在漫長的時間裏,中國的青銅器鑄造技藝一直保持著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水準。[3]

國寶級的五大鼎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 [2]

司母戊鼎後改名為後母戊方鼎,1939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是商王武丁的兩個兒子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原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享有「青銅之王」、「鎮國之寶」美譽,為國家一級文物。1959年開始作為鎮館之寶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 [3]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銅器,屬於禮器,祭祀用品。是中國現存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四羊方尊方口,大沿,長頸,高圈足。頸飾三角夔紋和獸面紋,肩飾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肩部四隅是四個卷角羊頭,尊腹即為羊的前胸,羊腿則附於高圖足上。羊的前胸及頸背部飾鱗紋,兩側飾有美麗的長冠鳳紋。現藏於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

毛公鼎

 
毛公鼎 [4]

毛公鼎西周晚期宣王時期器物。道光末年出於陝西省岐山縣。由作器人毛公(廠音)得名。毛公鼎為為皇皇鉅制,被譽為「抵得一篇尚書」。其書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奇逸飛動,氣象渾穆筆意圓勁茂雋,結體方長,較散氏盤稍端整。李瑞清跋鼎時說:「毛公鼎為周廟堂文字,其文則尚書也,學書不學毛公鼎,猶儒生不讀尚書也。」

大克鼎

 
大克鼎 [5]

大克鼎,又名克鼎或膳夫克鼎,中國西周晚期著名青銅鼎,大克鼎為西周孝王時期器物。1890年陝西省扶風縣出土,同時出土的還有鼎、鍾等器。大克鼎銘文洋洋灑灑,無論在布局書寫上、還是鑄造效果上都十分精美,字體大小統一不失靈動,圓潤古拙不失勁健,呈出一種舒展,端雅的風尚。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獸面紋鼎

 
獸面紋鼎 [6]

西周獸面紋銅方鼎通高36厘米,長33厘米,口寬25厘米。其形體方正,上有雙立耳,腹部四方,下有四柱足。其方腹四面及每面正中有突出的扉棱,四面均為浮雕牛角形聚睛凝視、擴口露齒的獸面,紋飾以雲紋襯底,兩側各有一道立夔紋,四柱足頂端同樣飾有浮雕獸面紋飾。1977年出土於洛陽北窯西周貴族墓地的獸面紋銅方鼎就是其傑出代表。西周獸面紋銅方鼎表面裝飾森嚴凝重,給人以神秘之感,這就是商周時被廣泛應用於青銅器表面的裝飾性圖案:饕餮紋[4]

各洲青銅器

亞洲

西亞的青銅時代是城市文明進一步發展的時代,兩河流域南部的奴隸制城邦,隨著烏爾王朝的滅亡而告衰落。進入巴比倫時期後,青銅文化達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生產力進一步提高,並進口金銀銅錫等金屬原料。小亞細亞東部卡帕多細亞奴隸制帝國,約在公元前3500年進入青銅時代早期。公元前3000年前後轉入中期,小亞各地由野蠻進入文明。在鄰近伊朗高原西南部的埃蘭,於公元前第3千年中葉形成奴隸制城邦,產生了國家,處於青銅文化的發展時期。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北亞、南亞的青銅時代,產生了印度河文明]。大概在公元前2500年前後,青銅工具和武器廣泛使用,有斧、鐮、鋸、刀、劍、鏃和矛頭等,手工業匠人對金屬的熱加工和冷加工都已達到較高的水平,能用焊接法製造金屬器具,並刻有銘文。這時代表性的文化是哈拉帕文化

東南亞地區,發現的最早青銅冶鑄中心是泰國烏隆府班清墓地,時代在公元前3600-前1000年,青銅器有矛頭、手鐲、腳鐲,矛頭是鑄造後再鍛打成形的。在能諾他墓地,發現用雙扇合范製造的青銅器,並有人祭遺蹟。越南紅河流域的青銅文化出現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其後的東山文化時期,大量地製造銅鼓。菲律賓在公元前600年出現青銅器和鐵器,是從大陸沿海經巴拉望島傳入的,其器類與中國南部和中南半島的相似。在北亞西南部、南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青銅文化的部落還處在原始公社時期。公元前第1千年初的卡拉蘇克文化,代表性器物為曲柄、短、錛、弓形器、蹼形垂飾,並有裝飾性動物紋樣。朝鮮半島的青銅文化以素麵陶為特徵,時間在公元前10-前5世紀。日本的青銅文化從彌生時代前期開始,約在公元前300年前後。

歐洲

愛琴海南端各島嶼在基克拉澤斯文化時進入青銅時代,約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克里特島在米諾斯文明時期進入青銅時代,在公元前第2千年建立了奴隸制國家。公元前1600年後,邁錫尼文明興起,在這時的貴族宮室和陵墓中發現了大量的裝飾豪華的青銅武器和金、銀、銅器皿。多瑙河流域的青銅文化是銅石並用文化的繼續。中歐西歐早期的青銅文化是鍾杯戰斧文化,年代在公元前第3千年中到前第2千年初,以繩紋陶為特徵;晚期是骨灰瓮文化,年代為公元前第2千年後期到前第1千年初,以骨灰墓園為特徵,已知用失蠟法鑄造銅器。巴爾幹和東南歐是一個青銅文化中心,以烏涅茨基文化著稱,分布在捷克摩拉維亞、[[[多瑙河]]以北的下奧地利西里西亞以及撒克遜等地。另一青銅文化中心是西班牙東南和葡萄牙南部的埃爾阿爾加爾文化,村落圍以石頭砌的高牆,住方形房子、墓葬在村內,行屈肢葬,工具武器有刀、斧、劍、戟、弓箭。東歐森林地帶有法季揚諾沃文化、豎穴墓文化木槨墓文化義大利北部的泰拉馬拉文化於公元前1700年進入青銅時代,公元前1400年達到鼎盛期。居址內多有乾欄式房屋區。南部是亞平寧文化,在公元前第1千年初為鐵器文化所代替。英國德國境內的青銅文化,都是以農業為特徵,種植穀物、飼養家畜,遺留下有複雜建築的大量墓地。

非洲

埃及北非以外的非洲掌握青銅製造技術應不晚於公元前第1千年。到公元11-17世紀,幾內亞沿海地區的青銅製造業達到繁榮期。一般認為非洲的銅器工藝比鐵器工藝發展晚,似乎從石器時代直接過渡到鐵器時代。在東非的麥羅埃遺址,發現了冶鐵爐和殘餘鐵塊。在西非,公元前10世紀即掌握了冶鐵技術。

埃及先民、飲用江河湖泉水以滿足人體對水的需求。此外,從公元前2050 年第11王朝始,埃及人開始掌握了擠牛奶的方法,並正式開發和飲用牛奶。另外,埃及青銅時代已普遍掌握了釀酒的技術,飲用果酒啤酒的習慣在當時已十分流行。在種植的糧食作物中,已具備大麥小麥等多個品種,它們均是古埃及人的主食。副食品則主要是豬、羊,還有雞、鵝等。其中,鵝的家養和食用頗引人注目,養鵝吃鵝 的習俗約始於埃及,大約從公元前2181年的第六王朝起,埃及人已學會用燒炙的辦法烹製和食用燒鵝,燒鵝並成為宴席上一道非常重要的美味佳肴,在燒炙食用家鵝肉的同時,埃及人亦流行捕捉燒炙和食用野生雁類和其它野生 禽類乃水生動物的習俗。非洲青銅器時代,以埃及的早期王朝文化為代表。

在埃及青銅時代的城市聚落中,神廟建築與西亞地區一樣,十分盛行和重要。其原因是因為神廟是"神的家",是神和人交流的重要處所。埃及青銅時代的神廟,可分為祭神廟(包括太陽神)和祭王廟兩大類。從先王朝時 代到早王朝時代,神廟一般是以泥糊蘆葦為牆、以木為頂的簡單建築。在第一王朝時,出現了用泥磚修建的神廟,如耶拉孔波利斯何露斯神廟。古王國時代以後的神廟,幾乎全是用大石塊和泥磚修建的,現存的遺蹟除卡斯爾·艾·薩加的神廟外,其它大多是金字塔的附屬祭葬廟;第5王朝的太陽 神廟也不少。中王國時代的神廟,除卡納克復原的小聖堂和麥蒂涅特、馬蒂神廟外,其它神廟大多屬祭葬廟。

美洲

美洲的青銅手工業最早發生於中南美,以秘魯玻利維亞為冶鑄中心,年代約為公元前11世紀以前。然後傳到智利阿根廷西南部和墨西哥,再傳到北美。到13-15世紀時南美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已大量使用紅銅、青銅、金、銀、鉛等金屬製造器物,並建立起奴隸制國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