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港古鎮
靖港古鎮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西北,東瀕湘江,與銅官鎮隔江相望,南臨老溈水,西與格塘接壤,北面毗鄰喬口鎮。
靖港古鎮坐落於湘江西岸,曾為三湘物資集散的繁榮商埠,美名「小漢口」。
2020年2月,為致敬廣大醫務工作者,自疫情結束景區正式開放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醫務工作者免費開放。
中文名稱:靖港古鎮 外文名稱:Jinggang Ancient Town 地理位置:長沙市望城區靖港古鎮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占地面積:30公里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景點級別:AAAA級 門票價格:74.00元 著名景點:隕石館、軍艦展示基地、曾國藩靖港水戰遺址、恐龍化石館、八元堂(寧鄉會館)展開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城市:湖南省長沙市 建議遊玩時長:0.5-1天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學生證門票:40.00元
歷史沿革
靖港鎮,是湖南有名的歷史文化村鎮,2011年12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靖港原名蘆江,又名溈港,系溈水入湘江口。曾有「小漢口」之稱。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江下游西岸,距離長沙城區約為30公里,屬望城區所轄鄉鎮。靖港扼湘江逆上長沙之要衝,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朝《一統志》說:「在長沙縣西北五十里,自寧鄉縣流至東北入湘。」地理上為洞庭湖流域南緣的大眾垸區;南部、西部和北部分別與本縣新康鄉、格塘鄉與喬口鎮相鄰,東面隔湘江與銅官鎮相望現靖港鎮為1995年長沙地區撤區並鄉時由原望城縣靖港區靖港鄉和靖港鎮併入而來。靖港是天然良港,地處溈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帶,昔為天然良港,水路暢通,帆影不絕,益陽、湘陰、寧鄉及望城糧食及土特產都在這裡集散轉運。曾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內淮鹽主要經銷口岸之一,商賈雲集,市場活躍,為境內第一繁榮集鎮。在清朝末年至上世紀初期,靖港有糧棧米號20多家,還有一批工商作坊,遠近商賈雲集,生意買賣興隆。當時有一個民謠說到:船到靖江口,順風都不走。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有客輪停靠,在此設「洋棚子」接送旅客。往來於溈水、湘江的寧鄉「烏舡」船有3000多艘,平日停靠船隻達千艘左右。清末民初,有糧行50多家,糧棧、米號各20餘家,還有一批其他工商業。民國中期,與津市、洪江同為湖南省繁盛三鎮,有「小漢口」之稱。1933年,建置長沙縣直屬鎮。同年,設長沙縣靖港民眾教育館。1935年,設長沙縣衛生院靖港分院。1938年長沙大火後,投奔靖港經商者大增,工商業達500多戶。
靖港古鎮歷史的厚重源於她有着悠久的歷史。靖港已有上千年歷史。靖港的得名相傳是為紀念唐朝大將李靖。
李靖,字藥師,唐朝軍事家。他少時即研讀兵書,受大人賞識。後隨李世民征戰、屢立戰功,官至兵部尚書。他才兼文武,長於料敵,用兵果斷。貞觀八年(634年),吐谷渾部擾唐,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受阻。此時,年已六十有三,且告老在家休養的李靖聞訊,即主動向太宗請命,率部進入吐谷渾。他以遠程奔襲戰,徹底擊敗吐谷渾。此戰以「李靖攻吐谷渾之戰」之名,被中外軍事辭典收錄。唐代開國之初,李靖曾奉唐高祖之命,領軍擊敗蕭銑平定江南,並鎮守長沙湘江一帶。他的兵營駐紮在溈水港口。李靖治軍有方,對部下又要求嚴格,因此李靖的軍隊紀律嚴明,很受老百姓愛戴。他離開長沙去漠北之後,人們一直很懷念他,於是就把他駐紮過的「溈港」改名為「靖港」。
悠久歷史
靖港,原名蘆江,地處溈水入湘江口,多洲灘,蘆葦叢生,故名。唐武德四年,內亂頻仍,高祖皇帝李淵派大將軍李靖南下戡亂。李靖駐兵蘆江,「軍令嚴整,秋毫無犯,百姓德之,名其水曰靖港,以志不忘。」於是,蘆江始更名靖港。逮及清末民初,航運業日趨發達,靖港以其天然良港之優勢,成為船隻進出長沙的北大門和避風港,每天停靠的船隻數以千計。湘陰、益陽、寧鄉及本地糧食土產多在此集散,曾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商賈雲集,市場活躍,時稱「小漢口」。當時流傳着一句俗語,「船到靖港口,順風也不走」,足見其盛。 古鎮現保存「8街4巷7碼頭」,民居1008棟,主街道長1275米,有數十處古商鋪、作坊、會館、廟宇和極具紀念意義的遺址,其中,「宏泰坊」、「寧鄉會館」、「當鋪」、「育嬰堂」等明清古建築保存較為完好。原臨河所建房屋均為吊腳樓,獨具江南水鄉特色,蔚為壯觀。古鎮內遠近聞名的還有「復興塔」、「觀音廟」、「紫雲宮」等數處宗教建築,朝有千人作輯,夜有萬盞明燈,香火旺盛,場面壯觀。 2008年7月,靖港古鎮保護與開發正式啟動,同年9月,靖港鎮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古鎮的保護與開發已納入省、市重點工程。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靖港的發展目標定位為國家5A級旅遊景點,成為長株潭城市群中獨具特色的都市型休閒度假基地。
史料記載
這些並非空穴來風,都有史料作證:
明朝的《一統志》說:「唐李靖討蕭銑駐兵於此。」
清朝同治年間的《長沙縣治》也說:「唐李靖駐兵於此,秋毫無犯,百姓德之,名曰靖港,以志不忘。」
靖港的老百姓為感佩李靖的功德,特在靖港鎮李靖祠以祀,舊有戲台,其對聯是這樣寫的:
溯湘水南來,百里河山,仗此樓台鎖住;
唱大江東去,九天煙雲,好憑弦管吹開。
靖港鎮還是湖南古代重要的軍事重鎮,太平軍大敗清軍的場景依稀可尋。
咸豐四年(1854年)二月初九(3月7日)太平軍征湘軍占領靖港,四月初二(4月28日),石貞祥率征湘軍大敗曾國藩水師于靖港。曾國藩在靖港對岸銅官渚憤而投江,被人救上。湘軍水師彭玉麟、陸師塔齊布等合力攻擊太平軍,四月初八(5月4日)太平軍自靖港退守岳州。
上了年紀的人經常會想起和說起靖港古鎮曾經的輝煌,畢竟那些繁華的日子在老人心裡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曾經讓他們心裡有着很重的優越感。
是啊,也難怪他們會如此地習慣懷念,靖港的輝煌是其他村鎮無法企及、望塵莫及的。那時的靖港碼頭熱鬧非凡。老街人多是生意人,他們把自己的小門面打理得格外有序。貿易的興盛也使得當時的靖港出了很多富商。老街人做生意很講信用,於是這裡的富人多半就成了信譽的化身,所以不像別地「富人富,窮人罵」。相反,這的富人誠實本分,很受人尊敬。大概這也是老街的一大特色吧!
新中國建立後,鎮上最有名氣的當數望江樓布鞋廠了。望江樓的布鞋雖然造型質樸,但穿着特舒服,而且結實耐穿,很受歡迎。其誠信經營也是出了名的。據說,當時鞋廠的一個公務員去上海出差。他在街頭看到許多人在排着長隊買鞋,於是也加入了隊伍之中。買了之後他也沒認真看,滿以為是時髦的上海貨。當他回到家,打開包認真看時驚呆了,因為這鞋就是自己廠里生產的。望江樓沒打過什麼廣告,但靠着信譽二字,就贏得了市場。這個例子成為鎮上眾多鋪子發家的一個縮影,當然也可作為現代商業經營的榜樣!靖港的商鋪很有名,米鋪、陶瓷鋪、印染鋪、修理鋪……各種鋪面比較齊全,鋪面不大,卻內容齊全,用的多是祖上傳下的手藝,所以格外有古韻。
表面上看,靖港古鎮的衰落是在1957年溈水河改道,溈水河由新康(鄉)注入湘江後,實質上卻是後來公路開始取代水運。於是,靖港的繁華地位就漸漸遜色了,碼頭沒有了以前揮汗如雨搬貨物的繁忙,街上也再沒了人頭躥動的熱鬧。走在古舊堅實的石板路上,聽見的是單調的幾聲敲擊石板的聲音,店鋪前也少有人來光顧。老街人生來奈不住寂寞,年輕些的全出外打工做生意,或者舉家搬遷了。留下了一些留戀故土的老人家和一些坍塌衰敗的老屋在艱難撐着這個古街的命。
湖南作家鄧建華先生在他的《望城文化視點·且留古鎮說昨天》中也說:
佇立長堤,傾聽江濤拍岸,心靈與身後曾有「小漢口」之稱的古鎮一起震顫,一起感受那江、那河、那廟宇、那古街、那悠渡、那清清脆脆圓圓潤潤的叫賣聲……在望城,文化積澱最厚重的古鎮靖港,用滄桑的面孔迎來新世紀的曙光。
不知道唐代名將李靖是怎樣一位橫刀立馬的人物?是否真的在這過去叫蘆江的地方,駐過兵、扎過寨?是否真的是因為他軍紀嚴明,百姓擁戴,才將這個小鎮改名靖港……但在風雲變幻的磋砣歲月,背負世俗與災難重荷的靖港人,對此堅信不疑,代代傳頌。在南岸堤飄送過來的清涼的二胡聲里,許多老鎮人仍然在述說靖港昔日的韻致。由南向北流的湘江與自西而東淌的溈水,緊緊依擁。傍水而生的三角洲地帶上的古鎮靖港,在水運唱主角的年代裡,理所當然地占盡舟楫之利,上寧鄉、去長沙、發湘潭、下岳陽,往返湘陰、益陽、安鄉等地的船隻帆影不絕,湘米、淮鹽、花生、園茶、蠶豆、禽蛋、綢布、棕麻等據此集散,商賈雲集,店鋪相連,綠女紅男,穿梭不絕。紫雲宮戲台,最是個牽魂的去所,那副台聯,仍然有人倒背如流:「溯湘水南來,百里河山,仗此樓台鎖住;唱大江東去,九天煙霧,好憑管弦吹開」。從紫雲宮到楊泗廟,是曲折迂迴的麻石路,因溈水湍急而下,留下一截半邊街,形成獨特景致。
光緒年間,靖港曾設「湘鄂洋棚子」,先後為英商太古、怡和公司、日商日清公司代售輪船過境船票和接送客貨。安化茶商梁嘯嵐租賃小火輪船,開通靖港至長沙的航班。寧鄉的「烏舡子」在溈水、湘江出盡風頭,「船到靖港口,有風也不走」,平日近千艘船隻牽掛在麻石欄杆硬朗的手臂或依依垂柳腰上,女人們或在船頭升起炊煙,或掏出針線簍子邊曬太陽邊縫縫補補。小孩子三五成群打打鬧鬧,或為水上一隻不明漂浮物的打撈各顯其能。那一支青篙能逼開一條莽闊江河的漢子,或許此刻正在糧行米號、錢莊當鋪磨蹭生意,或在煙館窯班、茶樓酒肆混跡於豪紳、富商之中,吆三喝四,硬充大爺。一個臨水而建的戲台,還沒來得及裝點脂粉,卻被日本人的槍炮之聲喊成了緘默的古蹟,屈成如今古鎮人之瓜棚李下。到了國民黨統治中期,與津市、洪江同為湖南省繁盛三鎮的靖港,已經遠遠撇開了一犁風雨陣陣野謠的鄉村,儼然經風見世,不同凡響。
當然,好地方更難免有刀兵相見的血腥記憶,也很難不有水火相擾之驚慌。咸豐四年,湘軍與太平軍昏天黑地一戰,血染湘溈,湘軍統帥盡失威顏,靖港團練中炮身亡;民國七年,數百名假「護國軍」竄至靖港強行索餉,搶財奪物;民國十二年,軍閥趙恆錫、蔡鉅獻火拚,分別在銅官、靖港駐紮,隔江對峙,騷擾月余;一九四四年,日本兵進犯靖港,無惡不作;同治元年,水盈三尺,餓殍見野;一九三二年,狂風大作,風急浪高,湘江河段五十艘船隻悉數被吞…… 解放後,人民政府慮及百姓安危,防洪保安,築堤圍垸,攔河建壩,改道溈水,加之陸路交通日趨便利,天然水運甘當配角,良港優勢漸失,古鎮便少了些喧譁,多了些寂靜。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鎮上國營、集體企業一片興旺。「望江樓」布鞋踏遍海內外,曾在靖港指揮過抗日的八路軍三五九旅南下支隊政委王首道題寫的廠名至今仍留在這個古鎮上,記載着小鎮有過的輝煌。王首道同志的夫人曾辦過公的中共湖南省委機關於一九三○年曾經臨近遷駐的靖港半邊街,個體私營企業也一度紅火。如今一條嶄新的大道橫貫大眾垸,古鎮被人流車流冷落一旁。許多人感嘆靖港太老了,老得無法昂首挺胸地與新興的小城鎮媲美了。為作歷史村鎮調研,我在空洞的八街四巷七碼頭的麻石街面上走過,老是在想,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未必有半邊街前這啞河水清亮?古鎮一旁仍然骨絡分明的木架房和擺放其中木屐、油傘、竹笠、瓜瓢仍在苦訴着怎樣的片斷和故事?那些歷史上小有名氣的人物是否到過這依然存在的風水無邊的宏泰房?那久負盛名的靖港香乾、火焙魚和家家戶戶會製作、人人能放飛的形態各異的風箏又是否能讓我們感悟到什麼?在瞬息萬變的世界裡,為後人留下一個解說昨天的空間,恐怕是我們不得不做的事情。
旅遊信息
門票信息
古鎮無需門票。古鎮中的各個陳列館和景點需要購票。景點套票80元(包括:中共省委舊址、宏泰坊、靖港族譜陳列館、八元堂(寧鄉會館)、江南民俗文物館、恐龍化石館、毛澤東手跡展覽館、陶承故居、鋤禾源、隕石館、軍艦展示基地、曾國藩靖港水戰遺址)。兒童1.4米以下免票。1.4米以上未成年人和60歲以上老人(憑證)半價。
交通信息
公交車
長沙W104路(望城汽車站——靖港古鎮)直達靖港古鎮,票價2元,刷長沙公交卡2元,學生卡1元,愛心卡免費。
換乘方案:
1、長沙汽車西站:
乘918路到望城汽車站,然後搭乘W104路直達靖港古鎮。
乘至靖港的中巴直達靖港鎮。
2、溁灣鎮乘903路到望城汽車站,然後搭乘W104路直達靖港古鎮。
3、長沙汽車北站乘至靖港的中巴直達靖港鎮。
自駕
1、由長沙經金星大道或雷鋒大道至望城,上高喬大道至靖港新鎮,轉入景觀大道行駛6公里,到達靖港古鎮西入口「風雅廣場」。
2、由長沙經金星大道或雷鋒大道至望城,過溈水大橋後右沿湘江大堤北行9公里到達靖港古鎮東入口「七星廣場」。
免費政策
2020年2月,為致敬廣大醫務工作者,自疫情結束景區正式開放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醫務工作者免費開放。實行景點套票+遊船免票+景區自營酒店5折優惠。
主要景點
毛主席手跡館
毛主席手跡展覽館,這裡收藏了大量的毛主席各個時期的書法作品,俗話說,字如其人,毛澤東的書法龍蛇飛舞,大氣磅礴,豪放酣暢,因為其書法風格獨具特色,因此自成一體,稱為「毛體」。我們館還珍藏了毛主席的幾件代表作,如《沁園春·長沙》、《清平樂·六盤山》等。
本館不僅收集到了毛澤東、郭沫若、周恩來、胡喬木等書法大家的書畫真跡,收集到了賀龍、朱德、彭德懷等30多位不以書法聞名的先輩們極其珍貴的書法手跡,有的甚至是平生唯一流傳墨跡,使我們不僅可以品味、欣賞先輩的書法藝術,還可以在領略書藝的同時,緬懷先輩的人格魅力和傳奇人生。
族譜陳列館
邦國有史,州縣有傳,事故有典,氏族有譜,構成了中華民族悠久而光輝燦爛的歷史。
族譜是記載氏族世系的文書,蘊藏着大量的人口學、社會學、民族學、經濟學、人物傳記、系統制度以及地方資料。靖港地區有眾多姓氏,生於斯,長於斯,少數世居本土。元末明初,湖南幾經戰亂,喋血千里,遍地荒蕪,人口大減。於是便有外籍大量移民過來。眾姓族丁為開拓靖港,自古到今,繩繩繼繼。在各安危靜亂時期,湧現了不少可歌可泣的人和事。靖港族譜陳列館,集中展示靖港地區139個姓氏的源流、派語(字輩)、遷徙情況。在古鎮的族譜陳列館,集中展示靖港地區139個姓氏的源流、派語(字輩)、遷徙情況。
江南民俗文物館
江南民俗文物館,由花轎館、千尊古神殿、珍藏館三個小館組成。館藏以明清民俗文物為主,可上溯至五代唐朝,總計上萬件。民俗文物多為古代百姓喜慶、祭祀等大型活動中的常見物品,花轎、面具、佛像、各類珍稀文物,勾勒出一幅幅鮮活的先民生活場景,集中反應出當地獨具特色的民間風俗。
千尊古神殿,古神殿裡陳列了36尊非常古老的石神像和很多小神像,在其他廟宇看到的都是金光閃閃的菩薩,一般都是用木頭、泥巴等做成的,再塗以金銅粉,而我們古神殿裡所陳列的都是上百上千年的老石像了,具有原生態美,所謂:「薑是老的辣,參是老的補,妖是老的精,那麼神就是老的靈了」。誠信拜謁,心想事成。
花轎館及珍藏館,陳列着宋朝皇帝趙構賜給禮部尚書鄧三鳳的生日禮物,有900多年的歷史了,相當於現在國家主席送給外交部長的禮物。館中還陳列着文房四寶(宣紙、徽墨、端硯、湖筆)、銅鏡、面具、花床、三寸金蓮、花轎、鳳冠等文物,底蘊深厚,值得深品。
恐龍化石館
恐龍化石館裡陳列着從雲南的祿豐縣運過來的恐龍化石,稱為祿豐龍,它身長八米,體型龐大,頸部較長,但頭比較小,屬於植食性恐龍。恐龍化石包羅雲南孺豐龍化石、貴州龍化石、初龍化石、恐龍蛋化石等。其他生物化石有三葉蟲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等,總計數百件。從地質學角度展現太古期間生物和地輿變遷,帶給人聰慧的啟發。
隕石館
隕石館位於古鎮保安街,展館有一千多平米,一樓展覽隕石,二樓展覽古代青花瓷。隕石被稱為:「天外來客」,是指來自地球以外的一些小行星脫離自己的運行軌道,受到地球吸引力影響,經過大氣層沒有燃燒完掉落到地球的石頭,通俗而言就是平時看到的流星掉在地球上。隕石根據自身成分的不同可劃分為:石隕石、鐵隕石、石鐵隕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隕石發現於我國吉林省,被稱為「吉林一號」,重1770千克。最大的鐵隕石發現於納米比亞,稱為「戈巴」,重達60噸。在隕石館大廳的中間,是由各式各樣的石頭拼湊起來的,被譽為「滿漢全席」的石制美味盛宴。「滿漢全席」是我國清朝一種具有濃郁名族特色的巨星宴席,既有宮廷菜餚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滿漢全席」上一般有一百零八道菜,其中南菜五十四道,北菜五十四道,分三天吃完。
曾國藩行營
曾國藩行營位於蘆江南岸,古鎮半邊街對面,是為了紀念一個半世紀以前的「靖港水戰」。靖港水戰是清末名臣曾國藩人生的轉折點,古戰船、排列的士兵、議事廳以及曾國藩生平、思想、書法等,均能在行營館中找到。
靖港在歷史上不僅有着獨特的經濟地位,而且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還是古代重要的軍事重鎮,歷代兵家的必爭之地。歷史上就曾發生許多為爭奪這一戰略要地的戰爭,這裡最著名的一場戰役就屬曾國藩領導的湘軍與太平軍在此交戰的靖港水戰了。清咸豐四年(1854年)4月下旬,太平軍將領石祥貞(西征軍翼王石達開之兄)、林紹璋率領太平軍從岳州也就是今天的岳陽南下,占領靖港,在這裡修築炮台,駐兵鞏固,作為長沙的外圍據點。同時林紹璋還分兵進攻寧鄉、湘潭,對長沙形成包圍之勢。當時擔任湖南團練大臣的湘軍統帥曾國藩為了搶奪靖港這一戰略要地,解除腹背受敵的困境,親自率軍進攻靖港,兩軍展開了昏天黑地的混戰。太平軍攻勢凌厲,湘軍在洪家洲全軍覆沒。作為文官的曾國藩,這是他首次帶兵作戰,想起當時的信誓旦旦,他羞愧難當,威顏掃地,悲憤中兩次投水自盡,都被部屬救起。後來湘軍水師彭玉麟、陸師塔齊布等部聞訊及時前來救援,合力擊敗了太平軍,太平軍被迫退出靖港,退守到了岳陽。後來,曾國藩以「屢敗屢戰」的頑強,率領湘軍討伐征戰,最終攻克天京,橫掃太平軍,贏得了天下「無湘不成軍」的美譽。可以說,靖港水戰也是曾國藩波瀾壯闊的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靖港國防教育基地
這裡,李靖曾討伐蕭銑,穩定了大唐帝國南疆主權;這裡,曾國藩曾試圖跳水自盡,展現了吃得苦、霸得蠻的湖湘精神。英雄的血跡已為湘江沖刷而去,故事的傳頌也越來越微弱,後來之人更「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歷史卻總是如此,在波瀾不驚之處突然冒出萬丈狂潮,繼而又逐漸湮滅,沉寂。和平年代,所不能忽略的正是歷史的這種規律,靖港,作為歷史多次重演悲壯的地方,必然要擔當起這樣一個重要的責任。曾服役於南海艦隊的021型導彈快艇現泊於蘆江之畔,成為中南五省最大的國防教育基地,為靖港軍事重鎮的歷史地位再添一筆。
楊泗廟
亦稱「楊泗將軍廟」。祀南宋農民起義首領楊幺。建炎四年(1130)從鐘相起義,在首領中年齡最幼而故名。鐘相犧牲後,與夏誠、周倫等建大寨於子母城。被推為總首領,稱「大聖天王」,並用以紀年,有眾二十萬。兵農相兼,陸耕水戰。勢力東起岳陽,西到鼎、澧、北抵公安,南到長沙界內,屢破宋軍。紹興五年因被叛徒黃佐、楊欽出賣,投水未死,被擒犧牲。因楊幺屢行「等貴賤,均貧富」的主張,很受人們尊敬,並立廟祀奉。為了避諱朝廷敬仰農民起義首領,並按照首領中年幼排行第四(居鐘相、夏誠、周倫之後),加上他投湖未死而視為水神,故名「楊泗廟」,常年香火,以水神祀奉。昔時益陽一帶建楊泗廟,或楊泗將軍廟多處,並遍及洞庭湖濱各縣。
靖港楊泗廟建於清雍正七年,位於溈水之濱,保糧街街頭,與觀音寺比鄰,內有樓廊相通。因修建湘江大壩被拆除後僅剩內殿。內殿單體磚木建築,正中供奉三身佛,佛像左右為陶製二十四尊諸天菩薩。為擴大古廟規模,2003年在楊泗廟的基礎上增建一座新殿,正中供奉關帝爺和楊泗將軍,側有一合金大鐘,貼掛信徒之祈願。此廟為靖港鎮內唯一保存良好的廟宇,每日有眾多信徒來此禮佛,許多遊客前來參觀、朝拜,香火旺盛,每逢農曆六月初六日、九月十九日觀音聖誕,來此參拜者數以萬計,世人形容其盛況謂之:朝有千人作揖,夜有萬盞明燈。
宏泰坊
宏泰坊位于靖港古鎮保健街陌頭,始建於清雍正七年,是長沙自清朝以後保存的最完好的青樓遺址。宏泰坊穿越三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它見證了清朝風月史,也見證了靖港古鎮曾的榮華,同時它也薄弱地負擔了古鎮衰落和落漠,岌岌可危的木樓梯吱吱呀呀,傳送着誰人的情絲。因此,在這個埋藏着靖港濃重情感故事的舊處,我們規復了宏泰坊昔時的原貌,並將其改建為一座青樓汗青文明博物館,仍然相沿其舊名——宏泰坊。
補葺後的宏泰坊連結了原本的修建氣勢派頭和大抵規劃,磚木構造,共有三進,木樓雕花,精良新穎,豪華的粉飾重現昔時的風花雪月。作為青樓汗青文明博物館,宏泰坊內展現了中國幾千年的倡寮文明,用丹青、筆墨、鐫刻、陶藝、什物等情勢較周全地報告了青樓文化的生長和滅亡。宏泰坊用許多古代名妓的動人故事歌頌女性的剛強與巨大:第一位妓蘇小小,吞金簪自殺的李師師,伐鼓抗金的梁紅玉,怒沉百寶箱的杜十娘、傾國名姬陳圓圓、蕪湖名花潘玉良,才思兼備的小鳳仙。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人們對這座青樓遺址該當有了新的感悟,因而宏泰坊不再是迷醉的「風塵花柳」,摒棄了骯髒和糟粕,帶給人們也不再是燈紅酒綠的粗俗、病態,而是人類理性所抖擻出的富麗文雅,大風雅方、坦開闊盪、大公至正。
八元堂(寧鄉會館)
八元堂,又名寧鄉會館 ,座落在古鎮保健街上,建成於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在晚清時期,靖港是溈水河入湘江的天然良港和商埠,昔日寧鄉的穀米、煤炭、油鹽等都是在此集散,來靖港從業的寧鄉人接近四千人,「西接湖垸,金稻銀棉憑集散;東依湘溈,風帆雲影任驅馳。」便是詩人對得天獨厚的靖港古鎮的頌讚,它在當時是一個管理寧鄉船舶和穀米銷售的據點,也是為來靖港的寧鄉老鄉下榻休息和聯絡鄉情等的服務機構。
寧鄉會館高約4米,中有20多平方米的木樓古戲樓,古鎮的民間藝人唱着聲調實足的處所戲,或一曲彈詞,或一段地花鼓,又或是耍一段皮影戲,讓人感覺靖港古鎮原汁原味的韻律,喝上一杯豆子茶,凝聽老鎮質樸而又飽含庶民情緒的聲音,回歸天然,開釋表情,清靜安定泛動開來。八音堂的樂律讓每一名光臨者恍然大悟,怡然自樂,不失為一個動聽養心的好去向。
會館大廳空闊,可包容百人聚會,廳中兩根四方形花崗石柱,柱基略闊於柱身,四周有浮雕圖飾。先人在中廳四根石柱間製作屋舍,將全部會館隔成前台和背景大廳兩部份,石柱後另有兩根木柱支持屋頂。現在八音堂已根據原有格式根基修復美滿,雕樑畫棟,竹苞松茂。中庭兩側是休閒茶肆,蘆花水沏的芝麻豆子茶茶,襯托出靖港人的精美調和,灑脫安閒。人們坐在老屋子裡品茶論茶,看報紙,聽古戲,怡然自得,好不安閒,不經意便打發了一個陽光明麗的下晝光陰。
在會館裡有靖港老照片展覽,可以了解到靖港的古今變遷。
陶承故居
陶承原名劉桃英,1893年生于靖港。上世紀20年代她的先生歐陽梅當時在湖南省擔任總工會秘書長,1927年長沙「馬日事變」後轉移至武漢,陶承攜帶子女,隨梅先生一起投身於革命,之後以自己的一生經歷寫了一本書《我的一家》,發行600多萬冊,成為進行革命傳統、革命理想的優秀教材,後被北京電影製片廠改編成電影《革命家庭》,由於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革命事業,因此被譽為「革命母親」。1986年7月11日,病逝於長沙。陶承故居位于靖港古鎮保健街,是一棟土磚老式房。
湖南省委舊址
中共湖南省委舊址,位於古鎮保健街。湖南是天下建立共產黨構造最早的地域之一。靖港及其周邊地域的劉疇西、周炳文、何章傑、周以栗、郭亮、李燦英、袁仲賢、譚希林等,都是在20世紀20年月初參加中國共產黨的晚期黨員。
舊址為民國風格的建築,對聯「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是出自毛主席的作品。中共湖南省委舊址是原地下省委在靖港設立的臨時辦事處。1927年,長沙城發生了「馬日事變」,大部分黨組織和工農團體遭到破壞,一萬多名中共黨員和工農運動骨幹被屠殺,轟轟烈烈的大革命轉入低潮。1930年11月,中共湖南省委機關幾經轉移後遷到靖港這棟屋內,當時這裡是一個米廠,駐守機關的是省委委員王首道的夫人王紹坤和她的妹妹王紹蘭,兩人公開的身份是望江樓鞋廠的女工(當時省委書記是寧迪卿,王首道是省委主要負責人之一)。後來省委機關暴露,不得不再度轉移,在轉移途中由於叛徒出賣,王紹坤和王紹蘭兩姐妹被捕,在長沙識字嶺英勇就義。曾被譽為「革命母親」的靖港優秀兒女陶承,在《我的一家》這本書中,把中共地下省委組織在靖港的活動作為書中主要的故事情節,詳細描敘了這段歷史。
舊址大廳正中間為青年毛澤東雕像,1964年由中共美院的文楚中女教授所創作,原型就是當年在第一師範讀書時期的青年毛澤東。這裡還有一些革命時期的珍貴文物,如糧票、布票、汽車票等票證,還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民的生產生活用具,如棉花錘、吹火筒、斗笠、蓑衣和木屐等。
鋤禾源
鋤禾源農耕文化展覽館裡展出的是舊時的農具、漁具。
靖港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水稻生長,是典型的稻作農業地區,這裡文化源頭之一便是江南農耕文化。又因為古代靖港屬於「八百里洞庭」的邊緣地區,加之湘江、蘆江的眷顧,這裡同時也孕育着湖區漁民文化,千百年來,靖港漁民朝迎日出,暮送斜暉,漿聲櫓影,穿梭其間。在這裡,靖港的漁民亦農亦漁,以漁為輔。經過長期漁業實踐,靖港文化中有着極為濃厚的湖區漁民文化色彩。
鋤禾源將勞動人民的工具集中陳列,意在讓遊客親身體會農民的辛苦與智慧,感受靖港人的淳樸、勤勞,以及靖港的稻作文化和漁民文化。
名人評價編輯
著名主持人汪涵先生曾經在自己《有味》一書中曾這樣的評價這個美麗的小鎮:
「在我起了做這本書的念頭的時候,時間還是夏天。夏天南方的太陽很毒,但煩亂總被不期而遇的大雨一洗而盡,為了與一條河流保持一樣的沉靜和從容,我經常去長沙附近的一個小鎮散步,那個地方叫做靖港,那條河叫做溈水河。 靖港給我的美感在於它生活的節奏,它固執地在緊鄰都市的地方保持了自己的時間感:那裡的水鳥,總在黃昏的時候沿着固定的線路歸巢。那裡的木匠午睡醒來總在同一個時間,然後擺開自己的工具,打開他的窗戶。那裡的豆腐作坊,不用任何鐘錶,也知道在什麼時候開磨最好。然後,開磨的豆香蔓延到整個石板長街。
雖然,這本書的存在並非由于靖港,但我心存感激,在那裡的時光,總讓我能夠更好地明白自己。我和那裡的老人和孩童,一起度過了很多個悠長的白晝。由於他們的啟發,我找到了一些和時間交談的奧秘。比如,在哪裡散步,才能踩到鬆軟的褐土;聽到哪一種鳥叫,就知道夏天其實已經過去了。而看到那些淡藍的野菊,我總是小心翼翼地抬起腳,它們從不需要任何的移植,就開得茂盛自在。
因為這些可愛的存在,時間開始明亮起來,那些讓我感悟的物件和人物,也在我的腦海里像野菊花一樣生長。
於是,我就開始了寫作和整理,時間往往在深夜。在深夜的寫作,讓我對時間有了更敏銳的認識。有時候我沉沉睡去,經常夢見童年,據說大多數人的寫作都與童年有關。至於我,夢大都會發生在清晨,在半明半暗的時候,在天邊紅褐色的殘靄即將變成白色的流雲的時候,我有時鬆開手上的筆(我是一個至今也不會用電腦的人),夢見童年回歸,母親用雞毛撣子給我打掃房間,沉靜的動作里有着某種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