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
原图链接

别   称 :非泌乳乳腺脓肿、非泌乳乳晕周围脓肿

就诊科室 :外科

发病部位 :乳房

常见病因 :主乳管先天性畸形

常见症状 :乳晕区复发性瘘管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是发生在乳晕部位的乳腺大导管的局部感染性病变。男女均可发病。临床以乳晕区复发性瘘管为特点,又称非泌乳乳腺脓肿、非泌乳乳晕周围脓肿、慢性乳晕下脓肿、乳腺瘘、乳腺大导管肉芽肿等。 [1]

目录

病因

非哺乳期乳晕区感染乃至形成瘘管的机制尚不一致。可能与主乳管先天性畸形有关,还有人认为瘘管外口均在乳晕区附近,是因乳晕区皮肤有丰富的皮脂腺、汗腺及多个乳晕腺(一般为5~10个),分泌旺盛,若输乳导管远端(即乳晕部)闭锁再加上局部皮肤的感染而致的引流物不能排出即可发展为本病。 [2]

临床表现

症状

(1)无痛性肿块乳晕区形成慢性脓肿在未穿破或切开之前,局部皮肤多无炎性表现仅能触及边界较清楚的无痛性肿块。

(2)乳头内陷大部分病例伴有乳头内陷,乳头内陷多偏向患侧,又称为“偏向性内陷”。

(3)复发性瘘管脓肿穿破或切开之后,可有皮脂样分泌物排出;破溃口经久不愈或反复发生脓肿和破溃,形成局部反复切开引流→愈合→破溃→再愈合→再破溃。

体征

(1)乳晕乳头根部有条索状物。

(2)局麻下经溃疡穿破脓肿以金属探针轻柔地向乳头方向探查,可经乳管开口探出。 [3]

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轻度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细菌学培养药敏试验留取瘘管分泌物或经穿刺抽脓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为抗生素的选用提供依据。

其他辅助检查

亚甲蓝注射试验即经乳管注入亚甲蓝少许,并向乳头方向按摩,有瘘管形成时,乳管开口有亚甲蓝溢出。 [4]

诊断

下列临床特点是诊断本病的依据:

1.脓肿形成切开愈合再破溃再愈合

2.抗生素治疗无效,切开引流或切除瘘管愈合。

3.经脓肿破溃处插入探针,或注入亚甲蓝可在乳管开口探出或溢出。


鉴别诊断

乳腺结核

乳腺结核性多远离乳晕及输乳大导管,故乳头内陷甚为罕见而本病大部分病例伴有乳头内陷,且抗结核治疗无效。

乳腺癌

本病在慢性脓肿尚未穿破之前仅能触及到边界较清楚的无痛性肿块及偏向性的乳头内陷,故易与乳腺癌相混淆。经局部穿刺本病可抽出脓液,此乃排除癌的佐据。 [5]

治疗

手术原则

切除瘘管或切开瘘管引流。

手术方法及适应证

(1)病程短炎症浸润严重或有脓肿,乳晕区条索状硬结不明显者:瘘管切开搔刮。

(2)病程长乳晕区条索状硬结明显压痛不明显,无明显乳头内陷者:瘘管切除并换药。

(3)病程长乳头区条索状硬结无痛乳头重度内陷者,瘘管切除加乳头成形术。无乳头内陷者,可一期缝合。

(4)久治不愈的复杂性瘘管及脓肿波及乳腺的大部分而且形成多处慢性炎症性硬结者:单纯乳房切除。 [6]

预后

随访最长者已达10年未见乳头重新内陷复发。患者愈后结婚,在哺乳期均无复发也无泌乳困难,治愈效果良好。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