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固態物質原子的排列所具有的近程有序長程無序的狀態。對晶體,原子空間按一定規律作周期性排列,是高度有序的結構,這種有序結構原則上不受空間區域的限制,故晶體的有序結構稱為長程有序。具有長程有序特點的晶體,宏觀上常表現為物理性質(力學的、熱學的、電磁學的和光學的)隨方向而變,稱為各向異性熔解時有一定的熔解溫度並吸收熔解潛熱

中文名:非晶態

外文名:uncrystaline state

形   成;極速冷卻,形成「過冷液體」

狀   態:亞穩態

特   點:短程有序、長程無序

應   用:非晶態材料研究

目錄

非晶態的形成

非晶態材料由於具有與液態類似的結構特徵。又被稱作「過冷液體」。它具有長程無序,短程有序以及處於亞穩態兩大特點。根據這樣的特徵,製備非晶態物質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如下:

  1. 抑制熔體中的形核和長大,保持液態結構;
  2. 使非晶態亞穩態結構在一定溫度範圍內保持穩定,不向晶態轉化;
  3. 在晶態固體中引入或造成無序,使晶態轉變成非晶態。

非晶態可由氣相液相快冷形成,也可在固態直接形成(如離子注入、高能離子轟擊、高能球磨、電化學化學沉積固相反應等)。

普通玻璃的形成方法,是將原料經過高溫熔融形成熔體,然後將熔體進行過冷(急冷)固化變為玻璃體。一般的冷卻速度無法將金屬和合金熔體轉化為非晶態,必須採用特殊的製備方法,冷卻速度要達到極快使它來不及結晶而形成非晶態。純金屬形成非晶態的冷卻速率為1010K/s以上,合金形成非晶態的冷卻速率為106K/s以上。20世紀70年代以後,人們開始採用熔體旋淬急冷方法(Melt Spinning)製備非晶條帶,即將高溫熔體噴射到高速旋轉的冷卻輥上,熔體以每秒百萬攝氏度的速度迅速冷卻,以致金屬中的原子來不及重新排列,雜亂無章的結構被凍結,這樣就形成了非晶態合金。

液相在冷卻過程中發生結晶或進入非晶態時,一些性質的變化如圖1所示。隨着溫度的降低,可分為A、B、C 3個狀態的溫度範圍:在A範圍,液相是平衡態;當溫度降至Tf以下進入B範圍時,液相處於過冷狀態而發生結晶,Tf是平衡凝固溫度;如冷速很大使成核生長來不及進行而溫度已冷至Tg以下的C範圍時,液相的黏度大大增加,原子遷移難以進行,處於「凍結」狀態,故結晶過程被抑制而進人非晶態,疋是玻璃轉變溫度,它不是一個熱力學確定的溫度,而是決定於動力學因素的,因此Tg不是固定不變的,冷速大時為Tg1,如冷速降低(仍在抑制結晶的冷速範圍),則Tg1就降低至Tg2。非晶態的自由能高於晶態,故處於亞穩狀態。從圖1還可看到液相結晶時體積(密度)突變,而玻璃化時不出現突變;但比熱容Cp在非晶化時卻明顯地大於結晶時Cp變化。

合金由液相轉變為非晶態的能力,既決定於冷卻速率也決定於合金成分。能夠抑制結晶過程實現非晶化的最小冷速稱為臨界冷速(Rc),對純金屬如Ag、Cu、Ni、Pb的結晶形核條件的理論計算得出,最小冷卻速率要達到1012~1013K/s時才能獲得非晶,這在熔體急冷方法尚難做到,故純金屬採用熔體急冷還不能形成非晶態;而某些合金熔液的臨界冷速就較低,一般在107K/s以下,採用現有的急冷方法能獲得非晶態。除了冷速之外,合金熔液形成非晶與否還與其成分有關,不同的合金系形成非晶能力不同,同一合金系中通常只有在某一成分範圍內能夠形成非晶。

非晶態轉變

溫度高於或等於熔點Tm的液態金屬,其內部處於平衡態。從能量的角度來看,當溫度低於熔點Tm時。在沒有結晶的情況下過冷,此時體系的自由能將高於相應的晶態金屬,呈亞穩態。如果體系內的結構弛豫(或原子重排)時間τ比冷卻速率dT/dt的倒數小,則體系仍然保持內部平衡,故呈平衡的亞穩態。隨着液態金屬體系的冷卻,其黏滯係數η或弛豫時間τ將會迅速增加,當增加到某一值時,τ已經很大,以致體系在有限的時間內不能達到平衡態,即處於非平衡的亞穩態。由離開內部平衡點算起,稱為位形凍結非晶態轉變。形成非晶態合金時的熱焓H比容V熵S隨溫度T的變化。

對非晶態合金的轉變溫度Tg可作如下討論:

(1)通常比熱曲線上升拐點處所對應的溫度為非晶態轉變溫度。

(2)對於普通玻璃,當接近轉變溫度Tg時,玻璃開始軟化。但非晶態金屬卻類似於牛頓黏滯性流動,黏滯係數發生104~105量級的突變。

(3)溫度介於熔點Tm與轉變溫度Tg之間的液體,稱為過冷液體。由於其自由能比相應的晶態合金要高,故處於亞穩態,但其內部卻是處於平衡態。溫度低於轉變溫度的非晶態合金則處於非平衡的亞穩態,即它比晶態合金具有更高的能量。

(4)從熱力學角度看,非晶態轉變溫度被認為是結構位形熵被終止的溫度。隨着溫度的增加,液態金屬的比熱容Cp的降低引起位形熵的增加。

(5)從液態金屬到非晶態的轉變是Ehrenfest意義下的二級相變,它的定義是Gibbs函數的二階導數具有不連續性。

非晶態結構的表徵

非晶態合金的主要特點是原子在三維空間長程拓撲無序狀的排列,結構上它沒有晶界與堆垛層錯等缺陷存在,但原子的排列也不像理想氣體那樣的完全無序。非晶態合金是以金屬鍵作為其結構特徵的,雖然不存在長程有序,但在幾個晶格常數範圍內保持短程有序。

非晶態結構特徵一般採用統計的方法,即徑向分布函數(Rad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RDF)來描述。徑向分布函數是用來表徵結構特徵的函數,它可以通過實驗來測定。徑向分布函數的表達形式為:RDF(R)=4πR2g(R),它表示以某個原子為中心,在半徑尺處、厚度為dR的球殼層內的原子數。如圖2所示,當R小於原子的半徑R0時,g(R)=0;從R0處開始,g(R)開始上升,到第一峰值(R=R1)處,又開始下降,g(R)的第一個峰對應於中心原子周圍的第一個配位層,第一峰下的面積即為此結構的配位數z。由於結構存在無序,z值就不一定是整數;類似地,可定出鄰近的第二殼層,但峰寬展寬,峰高減低,並逐漸和其他峰合併,當尺趨於無窮大時,g(R)=1。通過測定RDF,可以獲得表徵非晶態結構特徵的信息。

下面描繪了氣體液體、非晶體和晶體典型的徑向分布函數RDF圖。氣體分子完全無序,因此當R>R0時,其g(R)恆等於1;液體與非晶體的RDF類似,它們都是長程無序而短程有序的,但液體的RDF的峰值明顯降低,峰寬展寬,曲線更加平滑,缺乏非晶體的某些細節。而晶體的RDF為很窄的峰,表明晶體中原子的有序排列。 [1]

視頻

1講陸佩文《無機材料科學基礎》考點精講視頻熔體與非晶態

參考文獻

  1. [靳正國,郭瑞松,侯信編.材料科學基礎.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5.03 :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