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革命先驅》,副標題:基督徒與晚清中國革命的起源,作者: 梁壽華,出版: 宣道出版社,初版: 2007/12,頁數: 416,尺寸: 6" x 9",系列: 歷史系列,ISBN: 9789622448339。

「基督徒」一詞多次出現在《新約聖經[1]》的書信部分,例如在《使徒行傳》第11章第26節、第26章第28節與《彼得前書》第4章第16節:從安提阿的教會聚集起首,他們被稱為基督徒;及後,希律亞基帕曾對保羅表示,「保羅少許的說話,便叫亞基帕作基督徒嗎!」。《彼得前書》裏,彼得把「基督徒」與「受苦」連在一起,也指出「基督徒受苦,不是羞恥,而是榮耀上帝的事[2]」。

目錄

內容簡介

基督徒與晚清革命有何關係?

如何界定這是一場由基督徒革命者發起的愛國救國運動?

孫中山先生如何聯合基督徒與會黨陣線進行革命?

堪稱中國第一個共和革命的反清革命,由1894年檀香山興中會的成立到1911年的武昌起義,翌年建立中華民國,前後歷時十七年。期間,中國知識分子拋頭顱灑熱血,為的只是救國救民。這場劃時代的晚清革命以1903年成立的華興會為界:之前的興中會和大明順天國這兩個僅有的革命團體都是由中國基督徒領導,成員也多是基督徒;之後的華興會、光復會、共進會、科學補習所、群治學社、振武學社等雖然不是由基督徒領導,但華興會和科學補習所卻有基督徒參與,又跟兩湖的聖公會關係密切。其後日知會的成立,對辛亥革命的成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現存著作極少全面研究基督徒在革命中的功業,更遑論深入探討革命中的基督教因素,如基督教性質、背景和勢力,基督教信仰對革命者的思想塑造,基督徒「救國」概念的淵源,以及基督徒如何在救國的大前提下與非基督徒知識分子、三合會和軍人合作。本書正好給這段革命歷史糾偏補漏,把一幅全面的圖畫展現讀者眼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