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革耳
t01ad61958a53f15139.png
图片来源 [来自..革耳]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革耳

汉语拼音:Gé ěr
  别   名:木上森、八担柴
  性   味:味苦、微辛,性寒
  功   能: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主   治:疮疡肿痛或溃破,癞疮,杨梅毒疮。

革耳 中药名。为白蘑科真菌野生革耳Panus rudis Fr.的子实体。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敛疮的功效。主治疮疡肿痛或溃破,癞疮,杨梅毒疮。[1]

目录

药性简介

别名

木上森、八担柴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野生革耳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us rudis Fr.

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采收子实体,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

子实体革质,菌盖宽3-9cm。半球形,后扇形或扁漏斗形;盖面干,有密的绒毛或粗毛,淡肉堇色,后淡黄褐色或赭褐色;盖缘初时内卷,后近平展,被密绒毛。菌肉较薄,初时柔软,后变为革质,干后呈木栓质,味稍苦。菌褶延生,密,幅窄,白色至微红色,后浅黄褐色。菌柄偏中生,短,长1-3cm,粗0.2-0.8cm。圆柱形,与盖面同色,有粗毛,强韧,革质,中实。囊状体圆柱形至棒状,(45-50)μm×(10-13)μm。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无色,椭圆形,(6-8)μm×(3-4)μm。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杨、柳、桦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倒木或伐桩上。

资源分布

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甘肃台湾西藏等地。

性状鉴别

菌盖革质,中部下凹,或呈漏斗形,直径2-9cm,菱色、茶色或锈褐色,表面有粗毛。菌肉较薄,革质或木栓质。菌褶稠密,窄,不等长,浅黄褐色。菌柄革质,偏生或近侧生,长0.5-2cm,直径0.2-1cm,色同菌盖,表面有粗毛,内实。气微,味微苦。

性味

苦;微辛;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敛疮。主疮疡肿痛或溃破;癞疮;杨梅毒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2]

参考资料

  1. 革耳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1]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