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靶器官,化学物质被吸收后可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但其直接发挥毒作用的部位往往只限于一个或几个组织器官,这样的组织器官称为靶器官。也叫目标器官,是指某一疾病、或某一药物专门影响、针对的器官。如心脏、大脑、肾脏、血管是高血压的靶器官。甲状腺是碘的靶器官。

目录

概述

target organ 毒物或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后,对机体各器官并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 某种毒物首先在部分器官中达到毒作用的临界浓度,种器官就称为该毒物的靶器官。如脑是甲基汞和汞的器官,甲状腺是碘化物和钴的靶器官,肾脏和肺是镉靶器官等。在靶器官的组织细胞内可能存在该毒物分的特异作用部位──受体。

详细解释

进入人体的毒物或环境污染物,对机体各器官的毒作用并不相同,有的只对部分器官产生毒作用,如脑、甲状腺、肾脏分别是甲基汞、碘化物、镉的靶器官。靶器官的组织细胞内可能存在着该毒物分子的特异作用部位——受体。如果毒物以代谢活化形式起作用,则该器官也可能具有较高活性的代谢活化酶。对机体毒作用的强弱与靶器官中含该毒物的浓度有关。   

靶器官不一定是效应器官。毒物作用于靶器官后,其毒作用直接由靶器官表现出来,则此靶器官是效应器官。但这种毒作用也可以通过某种病理生理机制,由另一个效应器官表现出来。例如,有机磷酸酯农药作用于神经系统,会抑制胆碱酯酶活,造成胆碱能神经突触处乙酰胆碱蓄积,结果表现为瞳孔缩小、流涎、肌束颤动等。因此,有机磷酸酯农药的靶器官是神经系,而效应器官则是瞳孔、唾液腺和横纹肌等。靶器官也不同于蓄积器官。蓄积器官是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部位。毒物在蓄积器官内的浓度高于其他器官,但对蓄积器官并不一定显示毒作用。如 DDT等氯化烃类农药的靶器官虽是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但这类农药主要蓄积在脂肪组织之中。[1]

含义

也叫目标器官。   

定义一:指某一疾病、或某一药物专门影响、针对的器官。如心脏、大脑、肾脏、血管是高血压的靶器官。甲状腺是碘的靶器官。   

定义二:因某种毒物或环境污染物的进入,机体内首先达到毒作用的临界浓度的器官,称为该毒物的靶器官。

介绍

《泌尿系统副毒理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分四章:第一章简要介绍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二章介绍致泌尿系统损伤的外源化学物与毒性表现,第三章讲述泌尿系统的毒作用机制,第四章为泌尿系统的毒性研究方法。各论部分,从理化性质、来源、存在与接触途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毒性表现与毒性机制等六个方面,对一些主要和常见的泌尿系统毒物进行了介绍,包括金属及类金属、无机与有机外源化合物,以及农药与药物。[2]

相关书籍

《靶器官毒理学》是国内第一本靶器官毒理学专著,着重介绍外源化学物与机体交互作用导致组织器官损伤的基本原理、规律和评价方法。《靶器官毒理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专著以及文献资料,试图尽可能全面地反映靶器官毒理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比较系统地将目前环境相关毒物可能影响的大多数靶器官的毒理学知识呈献给读者。每章后均附有参考文献。

靶器官毒理学》共二十章,第一章阐述器官选择毒性的生物学基础,主要阐述靶器官毒性的一般规律、器官选择毒性的共同机制、毒代动力学与毒效动力学与靶器官毒性的关系等。以下各章则分别阐述各主要毒物对靶器官毒性,包括肝脏、肾脏、呼吸系统、心血管、免疫、血液、中枢神经系统、行为、皮肤、生殖和发育、内分泌等。此外,对以往涉及较少的胃肠道毒理学、胰腺毒理学、外周神经毒理学、眼毒理学、耳毒理学、骨和软骨毒理学及肌肉毒理学亦予以介绍。各章节内容编排基本上按照靶器官的生理、解剖及其毒理学意义、中毒机制、中毒表现及类型、主要代表性毒物毒性检测和评价几部分组成。

其他

《靶器官毒理学》可供从事毒理学、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职业卫生、肿瘤学、药物学、法医学研究和教学的学校及科研机构科技人员、教师、研究生和从事急救医学的临床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靶器官与环境有害因素》本书以人体各系统(器官)为靶器官,以靶器官损伤与环境有害因素为切人点,介绍了环境有害因素对人体靶器官的损伤。简要介绍了人体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皮肤与眼的组织结构、生化和生理功能,环境有害因素对靶器官损伤的临床表现;提出了预防环境有害因素对靶器官损伤的医疗卫生保健和技术措施的基本知识。书中资料丰富,内容翔实,是所有关心环境有害因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人们的必读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