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鞭鞘子菜

牛尾菜(學名:Smilax riparia A. DC.)是百合科菝葜屬植物。為多年生草質藤本。莖長1-2米,中空,有少量髓,干後凹癟並具槽。葉比上種厚,形狀變化較大;葉柄長7-20毫米,通常在中部以下有卷鬚。傘形花序總花梗較纖細,長3-5(-10)厘米;小苞片長1-2毫米,在花期一般不落。漿果直徑7-9毫米。花期6-7月,果期10月。

分布於中國、朝鮮、日本和菲律賓;在中國除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寧夏以及四川、雲南高山地區外都有分布。生長於海拔1600米以下的林下、灌叢、山溝或山坡草叢中。

牛尾菜是一種集食用、藥用和工業用為一體的野生資源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牛尾菜的根狀莖具有甘、苦、平的特性,具有祛痰、止咳、通絡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牛尾菜的種子可提取油料,其根莖還富含鞣質,可提取栲膠,這些都是工業上的重要原材料。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牛尾菜

學名; Smilax riparia A. DC.

別稱; 鞭鞘子菜、草菝葜、鞭杆菜、千層塔、龍鬚菜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目; 百合目

亞目; 百合亞目

科; 百合科

族; 菝葜族

屬; 菝葜屬

組; 菝葜組

種; 牛尾菜

命名者及年代; A. DC.,1878

牛尾菜; 百合科 LILIACEAE,菝葜屬 Smilax L. ,菝葜組

簡介

牛尾菜生長在林下、林緣、灌叢、草叢。

牛尾菜的嫩莖葉含有蛋白質、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磷、鈣、鐵和鋅等成分。

采尚未展葉的牛尾菜幼芽、柔嫩的頂梢,鮮用、鹽漬。將牛尾菜去雜洗淨後用沸水焯一下,換涼水浸泡1-2小時,蘸醬、涼拌、炒食均可,也可做什錦鹹菜。

別名

牛尾蕨、土春根、牛尾結、馬尾伸筋、七層樓、金剛豆藤、草菝葜

來源

牛尾菜Smilax riparia DC.,以根及根狀莖入藥。夏季采,洗淨切片,曬乾。

性味歸經

甘、苦,平。歸肝經。補氣活血,舒筋通絡。

功能主治

祛風活絡,祛痰止咳。用於風濕性關節炎,筋骨疼痛,跌打損傷,腰肌勞損,支氣管炎,肺結核咳嗽咯血。

用法用量

0.5~1兩,水煎或泡酒服。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形態特徵

為多年生草質藤本。莖長1-2米,中空,有少量髓,干後凹癟並具槽。葉比上種厚,形狀變化較大,長7-15厘米,寬2.5-11厘米,下面綠色,無毛;葉柄長7-20毫米,通常在中部以下有卷鬚。傘形花序總花梗較纖細,長3-5 (-10)厘米;小苞片長1-2毫米,在花期一般不落;雌花比雄花略小,不具或具鑽形退化雄蕊。漿果直徑7-9毫米。花期6-7月,果期10月。

產地生境

除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寧夏以及四川、雲南高山地區外,全國都有分布。生於海拔1600米以下的林下、灌叢、山溝或山坡草叢中。也分布於朝鮮、日本和菲律賓。

本種體態很象華東ntftm和短梗菝葜,但這兩種莖木質,通常具刺,花序只有較少的花,花序托幾乎不膨大等可以區別。

主要價值

根狀莖有止咳祛痰作用;嫩苗可供蔬食

變種

尖葉牛尾菜(變種)

Smilax riparia A. DC. var. acuminata (C. H. Wright) Wang et Tang, comb. nov. --S. herbacea L. var. acuminata C. H. Wright in Journ. Linn. Soc. Bot. 36: 98. 1903.

葉下面,特別是脈上具乳突狀微柔毛,通常葉的先端長漸尖或近尾狀;雌花具6枚鑽形退化雄蕊。

產湖北(西部)、河南(西部)、四川(東南至東部)和陝西(秦嶺以南)。生於海拔950-2100米的林下、山谷或山坡草叢中。

本變種和白背牛尾菜在葉背都有微柔毛,有時易於相混:但本變種葉背綠色,主脈上多少具乳突狀微柔毛和葉的先端長漸尖或近尾狀等特徵加以區別。

毛牛尾菜(變種)

Smilax riparia A. DC. var. pubescens (C. H. Wright) Wang et Tang, comb. nov. --S. herbacea L. var. pubescens C. H. Wright in Journ. Linn. Soc. Bot. 36: 98. 1903.

植株全部具短柔毛。

產湖北(西部)。

化學成分

根莖、根含新替告皂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neotigo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新替告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neotigo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4)-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出處

《廣西草藥》拼音名Niú Wěi Cài

別名

馬尾伸根、過江蕨,老龍鬚(《江西草藥》),金剛豆藤(《貴州草藥》),草菝葜、大伸筋草(《陝西中草藥》),千層塔、鯉魚須、山豇豆(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

來源

為百合科植物牛尾菜的根及根莖。夏、秋季採收。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林下。分布廣東、廣西、陝西、浙江、江蘇、江西、貴州等地。

性味

甘苦,平。

①《江西草藥》:性溫,味甘微苦。

②《貴州草藥》:性平,味甘。

③《陝西中草藥》: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

補氣活血,舒筋通絡。治氣虛浮腫,筋骨疼痛,偏癱,頭暈頭痛,咳嗽吐血,骨結核,白帶。

①《江西草藥》:祛風散瘀。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②《貴州草藥》:清熱止咳,補虛益損。

③《陝西中草藥》:祛風濕,活血通絡,消炎鎮痛。治風濕性關節炎,筋骨疼痛,高血壓所致之偏癱,骨髓炎,骨結核。

④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治白帶過多,淋巴結炎。

⑤《湖南藥物志》:舒筋活血,補氣通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浸酒或燉肉。外用:搗敷。

附方

①治氣虛浮腫:牛尾菜、毛蠟燭、地洋參各三錢,水高粱根二錢,葵花稈心一錢。綠豆為引,燉肉吃。(《貴州草藥》)

②治關節痛:牛尾菜五錢,路邊荊一兩,老鼠刺一兩,豨薟草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③治腎虛咳嗽:牛尾菜、餓螞蟥根、大火草根、土枸杞根各三錢,撲地棕根一錢。蒸雞吃。(《貴州草藥》)

④治咳血:牛尾菜、大山羊、岩百合、觀音草各三錢,一朵雲二錢。煨水服。(《貴州草藥》)

⑤治頭痛頭暈:牛尾萊二兩,娃兒藤根五錢,雞蛋二個。水煎,服湯食蛋。(《江西草藥》)

出處

出自《江西草藥》

拼音名

Niú Wěi Cài

英文名

Root and Rhizome of Ripqrian Greenbrier

別名

馬尾伸根、過江蕨、老龍鬚、金剛豆藤、大伸筋草、背梁骨、千層塔、鯉魚須、山豇豆、搖邊竹、白須公、軟葉菝葜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牛尾菜的根及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milax riparia A. D C.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挖,洗淨,晾乾。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林下、灌叢、山溝或山坡草叢中。

資源分布:除內蒙古、寧夏、青海、新疆、西藏以及四川、雲南高山地區外,全國都有分布。

性狀

性狀鑑別 根莖呈不規則結節狀,橫走,有分枝,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每節具凹陷的莖痕或短而堅硬的殘基。根着生於根莖一側,圓柱狀,細長而扭曲,長20-30cm,直徑約2mm,少數有細小支根;表面灰黃色至淺褐色,具細縱紋和橫裂紋,皮部常橫裂露出木部。質韌,斷面中央有黃色木心。氣微,味微苦、澀。以根多而長、質韌者為佳。

化學成份

根莖、根含新替告皂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neotigo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新替告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

性味

甘;苦;平

歸經

肝;肺經

功能主治

祛風濕;通經絡;祛痰止咳。主風濕痹證;勞傷腰痛;跌打損傷;咳嗽氣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大量可用至30-60g;浸酒或燉肉。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江西草藥》:祛風散瘀,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2.《貴州草藥》:清熱止咳,補虛益損;

3.《陝西中草藥》:祛風濕,活血通絡,消炎鎮痛,治風濕性關節炎,筋骨疼痛,高血壓所致之偏癱,骨髓炎,骨結核;

4.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治白帶過多,淋巴結炎;

5.《湖南藥物志》:舒筋活血,補氣通絡。

【摘錄】《中華本草》[1]

參考文獻

  1. 牛尾菜的作用, 有來醫生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