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納·馮·布勞恩
目錄
韋納·馮·布勞恩
(Wernher von Braun,1912年-1977年),生於德國,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是德國著名的火箭專家,對V-1和V-2火箭的誕生起了關鍵性作用。大戰結束之際,布勞恩及其科研班子投降美國,1955年他加入美國國籍。布勞恩繼續在美國從事火箭、導彈和航天研究,曾獲得一系列勳章、獎章和榮譽頭銜。1969年,他領導研製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將第一艘載人登月飛船"阿波羅11號"送上了月球。1981年4月首次試飛成功的航天飛機,當初也是在布勞恩手裡發明的。因此,他被稱譽為"現代航天之父"。1977年6月,布勞恩病逝於華盛頓亞歷山大醫院。
個人經歷
1912年3月23日,韋納·馮·布勞恩出生於德國維爾西茨的一個貴族家庭,後隨全家移居柏林。馮·布勞恩的母親是一位出色的業餘天文學愛好者。她循循善誘地培養小韋納的好奇心。
1931年夏天,馮·布勞恩暫時離開柏林火箭飛行場,到瑞士蘇黎世的聯邦工學院去深造。就在這裡,他結識了美籍醫科學生康斯坦丁·D·傑納勒爾茲,這個人後來成了他的畢生之友。布勞恩談起未來的太空人必須承受很大的加速度時,康斯坦丁斷定,要測定一個生物能承受多少重力加速度,唯一的辦法是把生物置於離心機之中。不久,這兩個學生就積極準備這項太空醫學研究計劃,這在全世界也許還是頭一次。他們用老鼠做實驗。要不是女房東威脅布勞恩:如果不立即停止實驗,就要把他趕出去,這兩個年輕的研究人員還不知要發現什麼呢!
1932年春,回到柏林的馮·布勞恩以航空工程學士學位畢業於夏洛滕堡工學院。
1934年,這位22歲的學生科學家以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於柏林大學。
1934年研製A-2火箭,並在庫默斯多夫附近的試驗場試射火箭成功。
1936年,布勞恩找到了合適的導彈試驗基地--佩內明德,任技術部主任,開始研究新的武器計劃、領導設計A-4(即V-2)火箭計劃,即後來命名為V-2的導彈。
1939年3月23日,馮·布勞恩第一次見到了希特勒。布勞恩曾經聽說,希特勒對現代技術和複雜的機器頗感興趣。馮·布勞恩可以想象得到,沒有希特勒站在他們一邊,他們將會遇到許多難題,由於他在V-2火箭方面的成績,在幾年可怕的戰爭之後,希特勒授予他榮譽教授稱號。1942年10月3日V-2首次發射成功。
當時,德國正在崩潰,同盟國節節勝利,馮·布勞恩則四處奔走,忙於進行一次幾乎是不可能的撤退,以免有關人類將來征服宇宙空間的各種計劃方案落入外人手中。不管有什麼危險,不管要付出什麼代價,必須在幾天之內,把全體人員和智囊團、大量的技術報告、設計圖、專利品、藍圖和工程圖紙撤出來。他說:"我要不是這樣的話,我想我就會成為老朽,我的腦子就會不管用,我就會退化……"
在空襲過程中,他只能在醫院束手無策地等待空襲結束,這真是折磨神經的痛苦經歷,他一手策劃了整個佩內明德研製班子向美國人的投降行動。當他的國家--不管是對還是錯--處於戰爭狀態時,他已經作出最大努力,盡了他自己認為是愛國的義務,幫助它取得了一種強有力的新式武器。既然大局已定,這一切已成為過去,他認為自己新的義務就是從德國崩潰的廢墟上,把對將來征服宇宙空間極其寶貴的貢獻拯救出來,並獻出他的本領,自願地為美國服務。
實現載人
就在這些德國科學家準備把家屬接到美國時,馮·布勞恩寫信向表妹瑪麗亞求婚,並乘陸軍的一艘船去德國結婚,隨後把她帶回美國。
在美國決定對月球進行載人探險的日子裡,對宇宙飛行和蓬勃發展的技術革命的哲學研究--即人類想要從事令人敬畏的征服宇宙活動的原因已經可以闡述得一清二楚了。在大多數美國人看來,開端與其說是吉利的,不如說是輕率的。肯尼迪總統宣布美國將在"這個十年內"實現載人月球着陸時,並不是為了科學目的,而是出於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原因。前蘇聯在空間科學方面的進步使美國人丟臉,美國需要用這種方法來提高人民的信心。
布勞恩有時不耐煩地抱怨:"我常常聽到這樣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搞人造衛星','你們為什麼要到月球上去?'提出這些問題完全無視人類生存的主要動機。事情很簡單,我們掌握了技術手段,可以從事這些富有挑戰性的工作。人類在重大的挑戰面前從來是不示弱的。因此,真正的問題應該是'我們為什麼不這樣做呢?'宇宙飛行意味着把人類的活動擴大到他自己居住的行星範圍之外。"他還說:每個人都可以多講一點道德學。人類一切科學上和工程上的努力,除非在與技術革命規模相稱的道德標準範圍內進行和利用,否則都是徒勞。技術越是進步,對人類的影響越是至關重大,如果世界的道德標準不能隨着技術革命的進展而提高,世界就會產生大混亂。許多人並不希望我們搞大規模的航天計劃,因為社會也要跟着遭受各種副作用之害。有人問我們努力想飛到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去的目的時,我們也可以用法拉第被問及他研究電磁感應的目的時所提出的不朽反問來回答:"一個新生嬰兒出生的目的是什麼?"
馮·布勞恩還能用通俗易懂的話把人類為什麼熱心於征服空間的理由解釋得一清二楚。在一次聚餐會上,一位面容嚴厲的副主祭說:"亞拉巴馬兩年來的旱災,把我們的莊稼全毀了。你們用火箭把天上的雲打得百孔千瘡,把雨都弄乾了,你們什麼時候才住手呢?"布勞恩站起來說:"我知道,你對聖經很熟悉,對雅各的天梯的故事也很熟悉。天使們在天梯上爬上爬下。我們也是如此,如果上帝不讓我們在他的宇宙里上上下下,他只要把天梯推倒就行了。"當時的掌聲震耳欲聾。
1957年前蘇聯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這令美國公眾萬分震驚,許多人擔心,他們下一步大概要扔炸彈了。前蘇聯第二顆人造衛星被送入軌道,引起了對艾森豪威爾政府在航天時代固步自封的大量批評。公眾的呼聲發展成咆哮、怒吼。馮·布勞恩終於可以放手大膽實行他的航天計劃了,他終於用丘比特-C火箭成功地把"探險者號"送入太空。亨茨維爾街道上載歌載舞,艾森豪威爾總統向馮·布勞恩頒發美國公民服務獎,到處都安排了慶祝活動,韋納·馮·布勞恩成了一位民族英雄。第一次羅伯特·H·哥達德博士紀念宴會嘉賓雲集,主賓埃絲特·C·哥達德夫人把第一枚鍍金的羅伯特·H·哥達德博士紀念品贈給了韋納·馮·布勞恩博士。後來,馮·布勞恩博士的班子轉到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展大型"土星號"航天火箭。有了"土星號"這樣巨大的運載火箭,可能還會有核動力用來進行深層空間飛行,馮·布勞恩對月球、甚至對火星進行載人探險的幻想就有可能實現了。
世界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航天時代到來了。馮·布勞恩辦公室收到很多火箭愛好者的大量來信,大部分是青年寄來的。1959年11月16日,在華盛頓謝拉頓花園旅館召開的美國火箭協會會議上,他終於決定為青年以及他們的實際火箭技術訓練大聲疾呼。他說:"青少年如饑似渴地追求知識,對那些能滿足這種追求的人應該是一種鼓舞,對那些應該提供教育手段的人應該是一種挑戰。""教育是社會進步的保證,不要忘記,賽跑快者奪標,打仗強者得勝。"
1969年7月,通過一系列努力,布勞恩終於使人類登上了月球,許多人評論這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人類最美妙的時刻。到70年代初,布勞恩以不懈的努力使阿波羅計劃圓滿成功。1972年7月,他辭去公職以後,平生第一次為一家私人公司工作。他盼望把他的大部分時間和努力用於促進各種衛星技術計劃的發展--從野生動物保護到污染和海洋的石油溢出,乃至於提高海洋學和生態學的研究水平。
1975年8月,布勞恩大病一場,被嚴格隔離。但是健康的體格、堅強的意志使他很快又重返工作崗位。
雖然他知道自己的病已很重,但他為自己的一生心滿意足。"有幸幾乎終生擔負重任,以幫助實現自己童年時代幻想的人,你還能舉出很多來嗎?如果我明天就死去,我回顧自己的一生是充實的,激動人心的,深有報償的。除了這,一個人還有別的什麼可求嗎?"
1977年6月,馮·布勞恩因腸癌病逝於華盛頓,終年65歲。
水星計劃
馮·布勞恩,是美國的一名火箭專家。他計劃設計出一架能夠乘坐一名宇航員的"水星"號飛船,並把飛船送入軌道,檢驗宇航員在空間的活動能力,最後像飛機一樣,把宇航員安全地載回地球。這一設想得到了美國宇航局的同意,並命名為水星計劃。
實施水星計劃的過程是艱難的。大力神火箭被定為把宇航員送入軌道的運載工具。但出師不利,幾次不載人的試驗接連失敗。1960年7月29日的第一次試驗,隨着一聲轟鳴,"大力神"拔地而起,直衝雲霄。60秒鐘後,火箭幾乎到達參觀者的頭頂上空,並漸漸地沿着巨大的弧線軌跡飛向天際。突然,一聲巨響,火箭一下子粉身碎骨。火紅的碎片紛紛揚揚,似乎就要落到人們的頭上,幸好火箭飛行的慣性把這些碎片衝到遠方。這可怕的情景,使觀看者們無不大驚失色。還有二枚攜帶"水星"飛船的火箭試驗,一枚自行爆炸;一枚由地面遙控引爆,因為它錯誤地直奔聖彼得堡。
但是,馮·布勞恩和他的同事們並未因此而泄氣。他們認真地總結試驗失敗的教訓,比較前蘇聯火箭的長處,很快又研製出"水星--紅石"1A號火箭。這次試驗終於獲得了成功。按照馮·布勞恩的指令,在210公里的高空上,"水星--紅石"1A號飛船在預定的時間裡脫離了運載火箭,進入大氣層。隨後,在距卡納維拉爾角380公里遠的地方安全着陸。
水星計劃的大幕終於拉開來了。就在"水星"號發射和回收取得成功的同時,18個經過嚴格挑選的大猩猩正在進行着進入太空的模擬訓練,它們將成為征服太空的開路先鋒。大猩猩是自然界最接近於人類的高級動物,尤其是年輕的大猩猩,有着極強的模仿能力.在對18個大猩猩進行嚴格訓練的過程中,一名叫哈姆的大猩猩表現特好,操縱機器的能力最強,在70分鐘之內,它連續操縱7000次,誤差只有28次。終於,哈姆登上了"水星--紅石"2號火箭飛上了藍天。那一天,哈姆緊握着操縱杆,充分施展出它在訓練時學到的東西,使"水星--紅石"2號飛船在太空中劃了一個660多公里的大圓弧,安全地降落在預定的海面上。
水星計劃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可是,就在這時,傳來了前蘇聯加加林首次邀游太空成功的消息。為了與前蘇聯人開展太空競爭,美國宇航局和布勞恩等專家決定立即進行載人的航天飛行實驗。但是,由於載人進入預定軌道飛行的條件尚不成熟,美國宇航局決定先進行像大炮炮彈那樣作彈道飛行的亞軌道載人飛行實驗,以完成載人軌道飛行前的實戰學習。
1961年5月5日,艾倫·謝潑德身着臃腫的宇航服,在億萬雙目光的關注中,鑽進了"水星"飛船系列的"自由"7號,成為美國第一位進入太空飛行的宇航員。這次飛行非常順利,全部飛行時間總共是15分22秒,其中失重狀態5分4秒,飛行距離約480公里,飛行高度186公里。嚴格地說,這次飛行只是上升與下降,並未進入衛星軌道。但是,這次飛行卻是美國第一次把宇航員送上了太空,它證明"水星"飛船的構造和性能已經達到設計要求,完全可以承擔起載人軌道飛行的使命。
1962年初,美國宇航局宣布,不久就要進行第一次載入軌道飛行的實驗,這是水星計劃最高潮的一幕。
宇航員格倫被挑選為人類軌道飛行的第一人。格倫的當選,使得熟悉他的人激動不已。1959年,美國宇航局宣布計劃在軍隊中招考一批宇航員,當時的約翰·格倫已經37歲,又沒有大學文憑,按照規定,他就沒有報考資格。然而格倫是一位倔強又自信的青年,凡他認定的事,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他居然說服了海軍太空事務局,破格讓他參加選拔。這次,從全美三軍**挑選出了510名志願應徵人員,在經過了項目繁多的選拔考試之後,格倫終於被選定為第一批宇航員,而它總共才7名。
然而,發射的準備工作一開始就進行得不順利,光是發射的時間前後就變更了10次,這對格倫的心理素質無疑是一種強烈的考驗。他一次次地穩重地鑽進飛船,又一次次沉着地從飛船中爬出來。他的身體雖然顯得很疲憊,但他的臉上卻依然顯出一種昂揚鬥志和堅定的信心。
1962年2月20日,"水星--大力神"火箭總算狂吼着沖向了太空,準確地將"友誼"7號飛船送入了繞地球飛行的軌道。此時,格倫的心情激動不已,他正站在一個常人無可企及的位置上,觀察着星辰的面貌、地球的容顏和日落的壯觀……
忽然,格倫發現飛船出現向西甩的現象,雖然能很快地自動糾正,但每次糾正都要消耗大量的燃料。格倫很快判斷出是駕駛器發生了毛病,沒有辦法,只得改由人力操縱飛行。這使預定計劃中的兩頓飯只好放棄了,預備拍的照片也大大地減少了,許多預定的觀測工作也不得不停止。
"水星計劃"控制中心的測航儀器忽然發出了警報:"友誼"7號頭部的隔熱層殼體鬆脫,變成半開狀態。這是一個十分危險的故障。如果這個隔熱層殼體在飛船進入大氣層之前或進入大氣層時全部脫落,那麼飛船和空氣間的巨大摩擦所產生的高溫,就會把整個飛船熔化掉。這一不幸的消息,使得地面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焦急萬分,他們立即投入到緊張的研究之中,試圖找出挽救的辦法。此刻的格倫,正全神貫注地在太空做着各種試驗和觀測,而對於就要發生在眼前的危險卻全然不知。
"保留反射火箭箭座。"來自地面指控中心的指令把陶醉於實驗之中的格倫一下子驚醒了過來。"這莫非是一個反常的指令?"他感到事情有些不好。"請解釋一下指令。"格倫向地面詢問。
"請速發射反射火箭,切記保留箭座,否則隔熱層殼體將會脫落,並速速返回。"從地面上傳來了艾倫·謝潑德焦急的聲音。
格倫一切都明白了,但他卻表現出極大的冷靜和鎮定。他開始集中精力,嚴格按照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執行。
還是地面專家們的判斷正確,他們提出的方案發揮了重要作用。當飛船頭部的反射火箭射出之後,由於保留了位于飛船頭部中心的火箭底座,使箭座上的三條箍子箍住了隔熱層殼體。隨着大西洋一根水柱的激飛,格倫安全地回了地球的懷抱。顯示屏上清楚地顯示,軌道飛行繞地球三圈,歷時4小時55分23秒。
當格倫被人們從船艙里救護出來時,在場的人們一下子狂歡起來,歡呼之聲響徹雲霄。至此,水星計劃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火箭計劃
童年的布勞恩可以說人小鬼大,通過閱讀大量有關於太空與火箭的書籍,布勞恩迫切想要實踐一下太空夢。於是,在柏林使館區的一條街道上,小布勞恩從煙火店買來了6支大號煙火,並將它們綁在了自己的滑板車上。一切準備就緒,布勞恩點燃了煙火,在強大的助推力之下,滑板車咻地一下躥了出去,儼然成為了一輛"火箭車"。可以想象,當時的布勞恩是激動而雀躍的,似乎自己離太空又近了一步。
可以說,小時候的布勞恩就表現出極佳的探索精神與冒險能力,動手能力超強,不僅捯飭"火箭",還曾組裝汽車。但由於過度注重實踐,疏於課堂學習,所以物理和數學不合格,成為了天才布勞恩的短板。不久,馬格努斯·馮·布勞恩將兒子送到了埃特斯堡寄宿學校,希望嘗試一種新的教育方式,給兒子更多的成長可能。在這個富麗堂皇的寄宿學校里,布勞恩的確接受了別具一格的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同時少了許多束縛,能有更多時間來研究他酷愛的太空和星星。
192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布勞恩接觸到了赫爾曼·奧伯特的大作--《飛向星際空間的火箭》,翻開書的一瞬間,他整個人興奮到了極點,迫不及待想要了解更多。然而,越往後翻,他卻越是崩潰,因為滿紙的數學公式,讓他根本摸不着頭緒。於是,布勞恩只能去請教數學老師,而老師語重心長地勸慰道,只有學好數學和物理,才能看懂奧伯特書中的要義。於是,茅塞頓開的布勞恩立志要學好這兩門自己最爛的學科。不久,他還真的攻下了這個難關,一躍成為了班上成績最好的學生。
中學畢業後,布勞恩來到瑞士蘇黎世的聯邦工學院繼續深造。當時,德國的業餘火箭愛好者已經掀起了研究火箭的熱潮,布勞恩不僅身處其中,還參加了偶像奧伯特創建的德國空間旅行協會以及內貝爾火箭小組的研製活動,並幫助證明了揮發性液體燃料才是太空飛行器的前途所在。1932年,回到柏林的他又以航空工程學士學位畢業於夏洛滕堡工學院,並在兩年後以22歲的年齡拿下了柏林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以自己的人生詮釋了什麼是火箭的速度。
在此之前,德國空間旅行協會一直努力製造一種更為高級的火箭,而布勞恩作為核心人物之一,準備助其在1931年公開發射初級版火箭,有幾個當地商人甚至花錢來觀看,然而結果卻是徹頭徹尾的失敗。從此,布勞恩逐漸意識到,如果沒有人資助他的太空夢,那它就只能是一個美好的幻想。
正當布勞恩失意之時,德國陸軍在1932年找到了他,並表示願意全力支持他的博士論文,不過必須將其作為軍事機密,這對於布勞恩而言無疑是絕佳的機會,他也確實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對方拋出的橄欖枝。這也是為什麼這篇論述了液體推進劑火箭發動機理論和試驗,同時被柏林大學評為最高等級--特等的論文,在很長一段時間始終被看做軍事秘密。
為軍隊搞火箭研究不到一年,布勞恩就與上司多恩伯格為陸軍總司令安排了一場秘密的發射演示,他們計劃發射兩枚A-2火箭,也就是V-2火箭的原型。對於發射火箭,首先必須尋找一個可以把火箭立起來,並且可以秘密清場的地方,所以他們將兩枚火箭運到了北海上的博爾庫姆島。最終,演示非常成功,火箭完全按照預定計劃飛行,無論是飛行高度亦或是飛行軌跡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當時,A-2火箭的成功發射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布勞恩與軍方談判的重要籌碼。1939年,馮·布勞恩見到了納粹黨黨首希特勒。在看過演示報告之後,希特勒表示非常相信布勞恩的能力,也願意為火箭研究投入更多資金支持,同時也要求布勞恩生產出成萬計量的火箭,然後把它們統統扔到英國。因為在希特勒看來,如果能夠每天往英國的領土上投上幾千枚這樣的火箭,就能最大程度地阻止英國進攻德國。
此後,布勞恩不僅找到了合適的導彈試驗基地--佩內明德,同時開始研究新的武器計劃--V-2火箭計劃,更是出任技術部主任,可以說為二戰中的德國貢獻良多。1942年10月3日,V-2首次發射成功,伴隨着這一毫無預警的殺傷性武器的誕生,布勞恩的太空旅行夢想也更多地演變為了一場生死之戰。
鋃鐺入獄
當布勞恩的團隊完成V-2火箭的設計之際,大規模的火箭生產已經開始進行。此時的布勞恩雖然希望自己的作品擁有用武之地,但絕不是在戰場上,對於這樣的結果,布勞恩難掩失望與無奈。1944年,布勞恩在一次宴會上借着酒勁,表達了這種憤懣的心情,他對身旁的同事說到,"火箭的確發射成功了,但它落在了錯誤的星球",以此表明太空領域的火箭研究才是自己唯一的真正興趣所在。
然而,正是這句看似無關緊要的感慨,卻差點要了布勞恩的命。在納粹官員看來,任何背離納粹黨目標的行為都可以稱為背叛,而布勞恩沒有讚揚V-2火箭的摧毀效果,那麼他就是背叛。於是,1944年3月,蓋世太保以破壞罪逮捕了布勞恩,指控他在宴會上發表"飛船比武器更重要的"逆反言論,隨時有被處決的危險。在危急之時,布勞恩的上司多恩伯格找到了軍需部長,並與其共同向納粹黨施加了壓力,才使布勞恩重獲自由。
九死一生的布勞恩回到了佩內明德,並加緊了V-2火箭的研發。同時,在二戰戰場上,納粹軍節節敗退,V-2成為了希勒特唯一可以依靠的絕密武器。布勞恩設計的V-2火箭是革命性的,它長46英尺,重14噸,無論是推進、導航還是控制,都是最新發明的技術。在火箭的底部,是一個巨大的引擎,它的燃燒室通向一個中型的排氣口,在引擎噴嘴的上方是渦輪泵,它推動酒精與液氧罐的燃料進入燃燒室,火箭的引導平台包括陀螺儀與加速器,位於燃料罐的上方,而火箭最簡單的部件在頂部,是一個1噸重的彈頭。
[1]]
此後,布勞恩的火箭團隊進行了數千次試驗,並做了相應改進,而每一次試驗與改進都有布勞恩的親自監督。就在布勞恩被逮捕又釋放的同年,最為重要的V-2火箭推力已經達標,飛行拋物線可以控制,火箭也能夠飛行上千英里命中目標了。一切都表明,作為世界上第一批具有大殺傷力的自殺式武器,V-2火箭已經可以投入作戰,而英國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V-2火箭的最初試驗場。
希特勒一直想利用V-2挽救二戰戰場的頹勢,並催促布勞恩儘可能多地生產V-2火箭。在1944年秋天,幾乎每天都有4-6枚火箭命中倫敦,到了11月底,已經有上百枚火箭飛往英國,沒有人能夠躲過這種超音速的無聲武器。戰後材料表明,V-2火箭當時在英國炸死了2742人,6467人受傷,它造成的心理恐慌更是難以統計,而為生產V-2火箭死去的大批奴工更是成為了布勞恩及其V-2飽受指責的污點。據不完全統計,在當時6萬多名勞工中,就有2萬多人死於疾病、飢餓和折磨。
1944年底,盟軍已經推進到萊茵河,布勞恩和其他科學家真正意識到德國敗了。對於如何處置布勞恩,納粹黨內部出現了嚴重的分歧,其中一方認為應該讓其撤到南部,繼續從事火箭研發,而另一派則主張立即將其處決,避免至關重要的軍事資料落入敵手。當時布勞恩一共收到了10份命令,其中五份表示撤退就槍斃他,與之相反,另外五份要求他馬上撤退,而他最終選擇了可以撤退的命令。
投誠美軍第44師
對於何去何從,布勞恩有着自己的想法。在他看來,美國是世界工業強國,也比較有錢,完全可以資助他完成自己的太空夢。於是,布勞恩決定撤離佩內明德,並與他的團隊將14噸有關V-2火箭的技術材料裝箱,貼上假的軍事縮略詞標示,把幾百個箱子裝上卡車,運往奧騰村的地下鐵礦,以此作為與盟軍談判的關鍵籌碼,等待機會與美國人攤牌。1945年4月,馮·布勞恩和他的500名高級科學家住到了豪斯英格堡,並打聽到一支美國軍隊在奧地利境內的山腳下安營紮寨,於是他們協商決定派馮·布勞恩的弟弟馬格努斯下山與美國人談判。
5月2日,馬格努斯·馮·布勞恩沿着陡峭的公路騎行而下,並毫無意外地遇到一名沿途放哨的美國士兵--隸屬於美軍第44步兵師的弗雷德·施尼科。在看到這個獨自騎着自行車的德國人以後,施尼科特命令他從車上下來,舉起雙手。馬格努斯老老實實地照辦,然後用結結巴巴的英語向這名美國士兵解釋,他的兄長希望就V-2火箭項目與美國人做筆交易。
此前,美國陸軍早就羅列了一份必須搶到的德國科學家和工程師的"黑色名單"。在這份榜單中,布勞恩名列第一。對於美國而言,布勞恩的主動投誠無疑是意外之喜,於是交易一錘定音。不久,在布勞恩的提示之下,美軍找到了布勞恩的14噸火箭技術文件,並接納了200枚V-2火箭部件,布勞恩團隊也隨之前往美國工作。
在美國騰飛的航天夢
不久,布勞恩和他的科學家們被送到了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的"紅石"試驗場,布勞恩再次開始為陸軍工作。在1945到1950的五年間,布勞恩並沒有從事他心心念念的太空工作,而是負責設計美國設計第一代彈道導彈與空氣式巡航導彈。1955年,布勞恩和他的同事們正式加入美國國籍,次年開始擔任美國陸軍導彈局發展處處長,同時完成了"丘比特"等火箭的研發任務。
然而,同年10月,蘇聯搶在美國前頭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美國政府震驚與遺憾之際,布勞恩毛遂自薦,向國防部特使尼爾·邁克爾羅伊承諾在60天內將第一顆美國衛星送入太空。鑑於之前屢戰屢敗的"先鋒號"計劃,國防部決定給予這個美國"二等公民"一次機會,布勞恩第一次無限接近自己的太空夢。
1958年1月,布勞恩丘主持研製的丘比特C運載火箭,將美國第一顆衛星--"探險者1號"送入了預定軌道,布勞恩也一舉成為了美國的民族英雄,並於1960年出任美國國家宇航局的第一任局長,同時被評選為《時代》雜誌"本世紀100位最好的男人之一"。
在肯尼迪上台之後,美國進一步加大了空間研究投入,布勞恩也啟動了宏偉的太空計劃,爭取在10年內將人類送上月球。1969年7月,布勞恩的太空旅行終於成為了現實: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運載着"阿波羅11號",將阿姆斯特朗等3名宇航員送往月球,並在升空4天後,阿姆斯特朗於月球表面邁出了第一步,首次完成了人類登陸月球的壯舉。"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是卻是人類的一大步"也成為了時代宣言。
布勞恩傳奇的一生終於1977年。6月16日,韋納·馮·布勞恩因大腸癌在弗吉尼亞州逝世,並葬於當地的Ivy Hill公墓。V-2火箭使他成為了世界上最危險的人物,而他後半生為人類航空航天事業所做的貢獻無法衡量,現代科學家的困境在他身上彰顯得淋漓精緻:科研活動到底應該為某個國家服務,還是為人類服務,這永遠是科學家們需要權衡的問題。
視頻
火箭之父 韋納·馮·布勞恩
參考文獻
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物聯網世界
《環球驛站》 20140107 人類,時刻,機器 韋納-馮-布勞恩和V-2火箭 央視網視頻
第二次世界大戰獲益最大的國家,美國至今稱霸世界 為什麼希特勒功不可沒 小波軍事 2018-07-09 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