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儒林
韓儒林(1903-1983)中國歷史學家[1],蒙古學家。河南舞陽人。九三學社社員,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後赴比利時、法國、德國留學。1936年回國。曾任燕京大學、輔仁大學講師,華西大學、中央大學教授[2]。建國後,歷任南京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內蒙古大學教授、副校長[3],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元史研究會第一屆會長,中國史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從事蒙元史、西藏史、西域史研究。著有《穹廬集》,有《韓儒林文集》,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元史分冊》、《元朝史》等。
韓儒林, | |
---|---|
內蒙古大學教授、原副校長 | |
出生 |
1903年11月2日 河南舞陽 |
逝世 | 1983年4月7日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字鴻庵 |
母校 | 北京大學 |
職業 | 中國蒙古史學會副理事長 |
目錄
經歷
韓儒林(1903-1983)中國歷史學家,蒙古學家。字鴻庵。河南舞陽人。生於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 日卒於南京。幼年就讀村塾,1919年考入開封留學歐美預備學校,1923年轉入上海中法通惠工商學校,同年秋天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預科,1925年秋入本科,193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此後,任教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1933年起,韓儒林以翻譯《西洋文明史》而取得比利時獎學金,赴國外深造,師從法國著名漢學家伯希和 ,先後在比利時魯文大學、巴黎大學、柏林大學留學。
1936年回國後,歷任燕京大學、輔仁大學歷史系講師,北平研究院(昆明)史學所副研究員,華西大學歷史系教授,邊疆語文編譯委員會(重慶)副主任,中央大學歷史系教授兼邊疆政治系主任。1946年兼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並在東方語言專科學校兼課。1949-1982年,任南京大學歷史系主任,其間於1965年任內蒙古大學副校長兼蒙古史研究所所長1年。1962年,先後訪問蒙古、蘇聯,參與三國合編《蒙古史》工作。並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中國蒙古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中亞文化研究協會名譽理事、中國元史研究會會長,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編輯委員會副主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中亞文明史》編委會副主任,江蘇史學會會長,江蘇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任等職。韓儒林自留學歐洲以來,始終專注於蒙元史和西北民族史研究。其主要著述如《成吉思汗十三翼考》、《蒙古氏族札記》、《蒙古答剌罕考》、《元代闊端赤考》等篇,多注重名物制度的考釋,糾正了元史著作中的許多失誤,弄清了前人未能解決的許多問題。此外,韓儒林在突厥史、西藏史、西夏史、中西交流史等方面,也頗有建樹。
50年代以後﹐他以大量精力從事教學行政﹑史學研究的組織和人才培養工作﹐但學術研究仍未停輟。1956年﹐創立南京大學元史研究室﹔1977年﹐創辦《元史與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又與翁獨健等一起倡議建立了中國蒙古史﹑元史和中亞文化研究會
貢獻
撰寫的論文有《論成吉思汗》﹑ 《耶律楚材在大蒙古國的地位和作用》﹑ 《元朝中央政府是怎樣管理西藏地方的》﹑ 《元代的吉利吉思及其鄰近諸部》﹑ 《清代內蒙古驛站》﹑ 《元代詐馬宴新探》等二十多篇。60年代初﹐他參加了高等學校文科教材的編撰﹐與助手一起完成了《中國通史參考資料》元代分冊﹔中期﹐參加編繪《中國歷史地圖集》的組織工作﹐主持北方地區歷代圖幅
的編繪。由他主編的兩卷本《元朝史》﹐獲國家優秀圖書獎。
韓儒林於1983年4月7日在南京逝世。他的主要著述﹐多收入《穹廬集》。此外尚有《成吉思汗傳》﹑《元史講座》等著作。論著全集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