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韩元勋(1608~1650),字昌颖,号雪岩,又号奕候,梅州平远县八尺凤头村人。自幼天资聪颖,7岁就能与人应对。小时父母送其到黄畲九龙庵私塾攻读“四书”、“五经”。韩元勋17岁考取秀才。后来随其叔父韩谷余宦游江南,居住于无为州衙署。谷余聘请名儒,督导元勋攻读经史典籍,遂于明崇祯庚午年(1630)赴科举考试中举人。翌年,参加礼部会试而落榜后,韩元勋落榜不落志,一边广交学士名流,一边周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古今城池苑圃,大开眼界,学术益精。明崇祯十年(1637),赴科举考试,中进士。

韩元勋

目录

人物生平

韩元勋(1608~1650)字昌颖,号雪岩,又号奕候。广东省平远县八尺镇凤头村人。自幼天资聪颖,7岁就能与人应对。小时父母送其到黄畲九龙庵私塾攻读“四书”、“五经”。韩元勋17岁考取秀才。后来随其叔父韩谷余宦游江南,居住于无为州衙署。谷余聘请名儒,督导元勋攻读经史典籍,遂于明崇祯庚午年(1630)赴科举考试中举人。翌年,参加礼部会试而落榜后,韩元勋落榜不落志,一边广交学士名流,一边周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古今城池苑圃,大开眼界,学术益精。明崇祯十年(1637),赴科举考试,中进士。   明崇祯年间,朝纲不振,国势衰弱。新榜进士韩元勋被诏入朝廷后,向崇祯皇帝慷慨陈述理政主张,倍受赏识,被授予行人司行人职,派驻琉球。韩元勋知识渊博,识大体顾大局,令岛人敬服,以至名扬异国邦土,更得皇帝器重。后因北面清兵进犯,京都外围的几个要镇被清兵攻占,明崇祯十一年(1638),韩元勋奉诏回京都,升任浙江道监督御史,巡视江苏浙江等地。其洞察民隐,惩治-污吏,所到之处,政声卓著。崇祯皇帝封韩元勋为蕲阳王,晋阶光禄大夫,给一品服俸,赐给诸侯宝剑。   李自成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率领农民起义军占领北京,明朝将领周遇吉战死,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公园)。明朝将领吴三桂背叛朝廷,在山海关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兵联合攻打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率部退出北京。清爱新觉罗•福临称帝,年号顺治,国号清,定都北京。从此,大江南北,战火纷飞。1644年5月韩元勋随尚书史可法潜回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嵩即位建立南朝政权,年号弘光。韩元勋升任都察院左都察御史,以正义感召天下,整饬宦常,维护纲纪。马士英趁新都初立之际,依仗实权,排挤史可法。韩元勋联合大学士陈方策等人,对马士英严加控制,震动朝野。不久,清兵攻破扬州,史可法战死,福王逃往芜湖被追杀,南京亦即告瓦解。1645年6月,唐王朱聿键郑芝龙郑洪逵等人拥戴下,于福州称帝,改年号隆武。韩元勋被提升为监察御史,历巡上下,奖廉惩贪,御犯清乱,挽救混乱政局,以求复兴明王朝。   隆武二年(1646),韩元勋考虑到农民军何腾蛟、杨廷麟在粤赣势力日益壮大,为策安全,便奏准隆武帝走汀州奔向湖南。接着明军又在仙霞关被清兵战败,韩元勋便跟随隆武帝自延平走汀州,日夜兼程,途中与群臣共作决策,但终不敌。8月,明室江山大部陷落,韩元勋单身历险回到家乡,但他矢志反清复明,呼号拥明人士,力图再举。此时,韩元勋接到广西巡抚瞿式耜、两广总督丁楚魁的书面招邀,他决意前往,共谋匡复,报效明室。但潮汕惠州一带已被李成栋占领,韩元勋无法前往,悲愤至极。此后,在家乡设灵遥祭故主,从此不再过问国事。于清顺治七年(1650)卒于家中,终年42岁。

韩元勋进士第

武夷山脉西南端延伸的闽粤赣交汇点上,有一座海拔800米文笔峰,山体形如屏风,屏北为江西,屏南为广东省平远县八尺镇凤头村。文笔峰山南麓有一小山岗,因酷似铸铁的圆形高炉,称为“炉形”。明崇祯丁丑(公元1637年)进士韩元勋的“进士第”[1]坐落其中,村为“炉形”村,屋亦称“炉形”屋。 作为韩元勋故居的“进士第”没有巍峨飞檐的气势,也没有庭院深深的幽韵,如果不是一块作为平远韩姓的引以为骄傲的“进士第”匾额,也许早已湮没于时代变迁之中。翻开《平远县志》大事记,赫然记载着平远首位进士的功成名就:“崇祯十年(1640),韩元勋中三甲第二百三十八名进士,为开县后第一位进士”。韩元勋身处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在短短43岁的生命历程里,致力反清复明,体现了高昂的民族气节,被后人所景仰。据《韩氏族谱》记载,平远韩姓自筀竹村开基后,在明洪武年间,新七世祖克成公定居凤头村,元勋公为新十四世祖。据当地村民介绍,进士第为韩元勋所建,建房时其父滨洲公健在,故后人尊称为“滨洲公祖堂”。 沧海桑田,韩元勋故居进士第建造时间无从考察。假若韩元勋中进士5年后所建,推测建造年代为1645年,距今已有366年历史。进士第建筑风格古朴大方,依炉形山而建,坐东南向西北,二进三开间,整屋,面阔12。76米,进深16。17米,占地533。76平方米,砖砌杉桁瓦顶。房屋布局简单明了,如方框里面的工整地画一个“井”字。“井”字划分的九个小方块里,依次为前厅、后堂、左厅、右厅,中间的是天井,4个房间分设屋一进、二进的左右两端。 在这近似正方形的平面建筑里,均为穿斗式木梁构架,大门门框、天井沿及檐阶用花岗岩石条打造,显得古朴美观。大门两边各立一石狮,附花岗岩门当一对。石狮高约1米,雕刻手法古拙圆润,两眼似球,小耳朵,鼻子如饱满的三角锥体,口阔憨厚。左边为雄狮,龇牙侧立;右边为母狮,竖耳敛神,似乎在捕捉前方的微音。这对灵气十足的石狮,是1986年重修祖堂时在屋前小河泥沙里找到,并按原位置放。所幸历经数百的风侵雨刷沙蚀,体形依旧完整,更显圆润饱满,成为韩元勋进士第的第一宝物。 大门柱为八角形石柱,石柱托起的梁、挑,均有富有客家特色的木雕,门楣的横梁上中间雕太阳流云,龙凤对称,两侧的拱形小梁及挑里,雕刻有莲花、牡丹、梅、竹等吉祥物。精美的门饰,彰显着主人显赫身份和才气。然而,大门进去后却非常简朴,一进为泥砖墙、二进为青砖墙。前堂立有圆木柱四根,上面木块镶嵌其上,按常理绘有表现“福禄寿”的图案,但历经数百年彩绘荡然无存,木柱边应有的雕屏也不知去向,为后人吁吁。后堂作为置放祖公牌位的祭祀场所,东侧厅用于会客、西侧厅用于膳食。 进士第为风水宝地,她后有文笔峰所倚,前有十里秀谷之阔,并占有“炉形”之妙。族人津津乐道说起传说:当年风水先生师徒路经“炉形”茅屋此地,师傅说此地可出进士十人,徒弟却说最多出进士一人。理由是,中了进士后,茅屋肯定会重修,不就破了风水吗?果真,进士第在打地基时,挖出十只小乌鸦,只有一只开了目,余九只没有开目。师傅羞愧万分,以盐瞎眼。其实徒弟道出了常理,父子进士已是天下少有,何况一屋十进士呢? 风水之说无从考究,但“有仙则名”、“有龙则灵”,一块进士第的匾额抚慰了族人三百多年,族人以此为荣、以进士为尊。科举制度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其中在明朝的277年间共取进士24536人,平均每年才88人。一个在落后的农耕小山村里农家子弟,凭天生资质、寒窗苦读获取“进士”,从始进入“士大夫”阶层,实属不易。后人以“宗祖千秋祭祀,裔孙万代书香”对联,寄托承先启后、书香代代相传的美好心愿。 进士第供奉着韩代的祖宗牌已至新二十七世祖,新生代约为三十世,也就是说从韩进士算起约再传了16代。后世子孙已散居本镇的凤头村、南塘村,远播本省清远以及江西、广西等地。凤头村自韩进士以后,后世韩氏亦人文蔚起。据《平远县地名志》记载有:清代浙江清溪县知县韩秉干、河南省汤阴县知县韩一璇、曾任民国时期旅部参谋长(建国后曾是广东省政协委员)韩伟贤等,中央苏区粤赣省委妇委书记傅才秀是本地媳妇。 韩进士以“文不惊人志不休”自励,一生践行精忠报国志向。他自幼天资聪颖,七岁就能与人应对,十七岁考职为邑中秀才。少年游学于江南,交学士名流、访名师攻经史,27岁中举人、32岁中进士。曾出使琉球国、任浙江道监察御使。他披肝沥胆、体察民情、惩腐肃贪,政声卓著。崇祯皇帝封韩元勋为琉球王,册封蕲阳王,晋阶光禄大夫,给一品服俸,赐给诸侯宝剑。风雨飘摇的明末,他矢志反清复明、报效明室。无奈大势已去,只好蜗居“炉形”故居,悲愤难遣,卒于43岁。韩元勋有《地名谣》[2],为当年从家出发到程乡(现梅州)赶考时,将经过的地名写成诗,成为今人研究客家人文化的第一手材料: 功读九龙时日长,七娘催促赴科场。 脚踏黄沙齐上路,鸡公报晓稔田庄。 手攀香藤长八尺,寸沟出水拐湖装。 不觉行来杉树坳,大士宫里去烧香。 共钦良畲不解渴,又买大柘当茶汤。 迈步官田羊子甸,两口塘映枫林岗。 日暮超竹坳头歇,店里蚊多早起床。 直下长田冷水井,肚饿难过三角塘。 猴子地里无饭卖,汾水充饥透心凉。 骤雨倾盆雷打树,相公相慰莫惊惶。 再行五里黄昏近,欢天喜地进程乡。 歌谣中九龙(庵)、七娘(嶂)、黄沙、鸡公(山)、稔田、香藤(坳)、八尺、寸(称)沟(勾)水、快湖、杉树坳、大士宫、良畲(“良畲”为“凉茶”的谐音)、大柘(“柘”为“蔗”的谐音)、官田(上)、羊子甸、两口塘、枫林岗、超竹坳头、长田、冷水井、三角塘、才子地、分水(坳)均属平远地名,而“雷打树”、“相公(亭)”、“五里(亭)”属梅县地名。 [3] 韩元勋的进士第,还培育了他的三个儿子:光珙、光瑛、光瓒,均为邑庠生,其中长子与三子在《平远县志》人物志中有介绍。长子韩光珙刚正不阿,御强盗捍卫全族;三子韩光瓒博学能文、兼精丹青,好义忘利,优笃友谊。进士第后人感祖先伟德,族人及乡人每逢元宵节,均相约进士第敬祖,请龙灯舞助兴. “文风恒久远、美名永流传”。当地为宣传进士文化、弘扬客家人崇文重教精神,于近年筹资300万元,兴建了一万多平方米的进士公园,将平远县的韩元勋、姚璋、刘述元、谢升庸、肖汉申等五位进士的生平、诗文碑刻其中,以激励乡人奋发进取、承传客家文化。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韩元勋进士第穿越360多载风风雨雨,承载着崇文重教、爱国爱乡的客家精神,成为乡人致力现代文明建设的精神信物。门前的那对石狮子,古拙憨厚眼神里还将继续审视乡村人文的变迁。 == 参考资料 == 

  1. 平远进士韩元勋,金刺猬网,2018-08-28
  2. 古道茶亭,客家人永恒的记忆,个人图书馆,2019-06-07
  3. 平远首位进士韩元勋 ,个人图书馆,2017-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