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韓敬偉,筆名老坡,男。1957年生於瀋陽,漢族[1]。1975年上山下鄉知青勞動三年。1978年考入魯迅美術學院國畫系學習四年[2]。1982年畢業分配到遼寧畫院從事專業創作[3]。1996年調入魯迅美術學院國畫系從事山水教學工作。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雙聘教授。主持山水畫專業教學建設與改革,2005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4]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韓敬偉

國籍:中國 瀋陽

民族:漢族

出生地:中國 瀋陽

出生日期:1957年

職業:藝術家畫家教授

畢業院校:魯迅美術學院

代表作品:《社火》;《歸路》;《信天游》等

個人簡介

韓敬偉

韓敬偉主要作品曾獲第七屆中國美術作品展銅獎;第九屆中國美術作品展優秀獎;第十屆中國美術作品銅獎;第二屆「中國美術金彩獎」展銅獎;首屆中國中國畫展·深圳特展大

獎;第二屆中國中國畫展銀獎。 1986年至1989年曾連續四年騎自行車考察黃河流域的傳統文化,民間藝術及各地風俗。1991年赴新家坡舉行畫展;1992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

個人畫展;1993年應平山郁夫先生邀請赴日舉辦個人畫展;1995年於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1997年應德國布魯特恩藝術協會邀請赴慕尼黑舉辦畫展;2000年於崔子

范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2001年於甘肅秋田友好會館舉辦個人畫展;2003年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展覽館舉個人畫展,同年參加首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出版教材《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教授講堂DVD六部》出版專著有《中國畫的意與色》;《中國畫質地表現》,出版專集有:《韓敬偉畫集》;《韓敬偉作品集》;《水墨精神——當

代中國畫名家韓敬偉作品及技法》;《國畫寫意山水繪畫手稿》。發表論文13篇。21幅主要作品收藏於中國美術館及中國各地美術館。


個人自述

我的一生遭受了很多磨難,有些是不可迴避的,有些是自找的。但對於我來說這些磨難都是一種體驗,是我一生所享用不完的資本。我學會了忍受憂愁和承擔困苦;學會了在艱

難中生存和懂得安然若命的重要;明白了堅持不懈、刻苦認真是辦好一切事情的基礎和時刻準備着是把握機遇的重要前提;道路的選擇至關重要,目標確定了就要認真的做下

去,不能半途而廢。

我從來不認為我很有才華和運氣怎麼好,我唯一能欣賞我自己的就是認真、踏實、肯干、講誠信和不懈的努力,還有一個能使我不斷進步的自省力。

我有一個好老師(書)每當我打開它就會給我帶來無窮的智慧;我有一個好朋友,他當面從來沒有褒獎過我;我有一個好太太,她經常提示我要淡泊名利,知足常樂;我一個好女

兒,她純潔善良就像一面鏡子常常反照我的內心。

韓敬偉

我從來都認為:中國的藝術,是人的精神在不斷修養的過程中形而下器時的一種外化形式。因此主體精神建構的成面高低,是決定藝術品質高低的重要因素。我知道在一個經濟

社會中,不能食不飽腹的去追求精神生活,但偏安於物質,做無極的追求而「喪己於物,失性於俗」這又是何等的悲哀! 生活總是有「實」有「虛」,只有衣、食、住、行

的「實」不足以稱生活;還要有「虛」就是心靈生活。當年孔子在楚國看見一群小豬在剛死的母豬身上吃奶。一會都驚慌逃走了。因為母豬已經失去知覺了。不再像以前它們食

乳時的感覺了,那樣有情感的感覺。小豬雖能見母豬的形體,但感受不到母豬心靈上的愛撫而逃走,可見在這個世上屬於「虛」的,心靈生活是多麼重要。動物尚且如此何況人

乎!

搞藝術的人,更需要一種心靈生活,如果過分的馳騁追逐在名利的角逐場上,而不能自止,終生勞碌而不見得有什麼成就,疲憊困苦不知道究竟為的是什麼,人的形體逐漸枯竭

哀老而人的精神又困縛於其中隨之消蝕,到了在錢財與子嬰之間不知什麼更重要的時候,活着還有什麼意思,這不能不說是最大的悲哀啊!

當人生已過不惑之年,當人生在謀生階段創造了一定的生存基礎,就要追求養生。什麼是養生?我想能夠滿足吃、穿、住、行後便知道注重內心修養:能夠安然順命,既不受哀

樂情緒的影響,也不受窮達富貴、毀譽、事變的驚擾;過着一種精神不受外物役使,毫無牽掛的自得自適的人生生活,這就是養生,否則就會走向損生。何謂損生?是馳騁追逐

在名利角逐場上,終生勞碌,疲憊困苦,不能自拔,無限度地擴大物質追求而不能自止,使德行被擾亂,真性失去純樸,這就是損生。

如果真性已失,德行俱殘,還談什麼真藝術,不是真藝術還有什麼價值而言。可見修養德行,保全真性應當是藝術家的終極所求啊!為了求得這個真性純樸,人們真有必要在鬧

市中想法兒安靜下來保全德性在謀生中不過分殘傷,方有可能恢復真性本初,這樣終生所造才不至於是一堆垃圾。

作品評價

韓敬偉

韓敬偉的中國畫越出了水墨寫意和工筆重彩的分界,越出了山水、花鳥、人物的分科,以它獨特的、令人驚異的風貌出現於畫壇。 「《耕地》、《晚歸》、《陝北牧童》,可以

說是青年畫家向母體文化回歸,尋求東、西方藝術匯合點的一種嘗試。塊、面的『分解』與『重合』,線、色的自由布局與表現性,意像的錯位和『非常態』的重疊,給古樸的

情調里注入新鮮的現代意味,醇香裡帶點辛辣,近似咀嚼『怪味豆』。人們還可以從中體驗到種種象形文字似的符號:山坡、田野、水紋、游魚、勁鍵的枝條,一一『寫』出

來,涌動着中國藝術精神和富於個性的感情色彩,像是突破韻格的新詩,像有調無字的山歌。」

「濃烈的黑、白、紅,三色交織的畫面,以金橙、土黃為主調,展開了黃河岸上的《朱田》,展開了巨龍盤旋式的曲線建構的<長城>和觸目的沉重的磚塊;以及隱蔽在巨峰老樹

下的《古關口》……這一系列作品,以起伏的黃河大地為母題,蒼茫的暮色里,遙射着一道道天光。冥冥中可見伸向天邊的道路。時時跳蕩着白色光點和寶石綠的樹木叢林……

還有金色的天空,金色的麥秸,金色的場地……也許說不上『美』,但卻像是東方神話般的神秘、莊嚴、渾厚、樸實、楚楚動人。熱烈的色彩,岩畫般的厚重,半浮雕式的塑

造,是對『敦煌大師』的直接傳承,也是向着東方表現性的復歸。」

「韓敬偉在一次又一次延母親河西行之時,無數次陶醉在溫暖低矮的土屋裡,恍惚迷失在滿是煙草味的窯洞裡;那時,他會聽見空曠夜空傳來一兩聲犬吠,會感覺疊閃出趕着羊

群上坡的少年背影,會重溫正月里龍騰虎躍的「社火」,看那些歡蹦亂跳的神姿,光怪陸離的臉譜……,正如和鄉民一起交談,一起背柴,一起高舉着鏈枷打場,一起趕廟會,

出入藏寨那樣;他感到內心無比充實,無比開闊,既充滿了人的莊嚴感,虔誠感,也體驗着人與大自然對話、合一的夢界。這就是他以新的質樸的、無句無束的語言,反覆表現

《社火》,反覆表現《村路》,反覆表現<山歌>,每次絕不重複,每次充滿着靈感和創造欲的原因,這是和「民間大師」通靈的,屬於他自己的創造,畫中出現了和民間鄉土風

情合拍的鄉音。

和那樣一批水墨淋漓、青綠、暖灰、暖褐、透明色調的圖畫有很大不同,以藏民宗教生活為母題的《瑪泥堆》、《藏寨》、《天國驛站》,表現的不是真實中的夢境,而是夢境

里的真實。在這裡,人界、地界與天界都在消失,化為一片莊嚴、一片虔誠,一片勞動創造,一片默默的天人合一之境。人生、歲月、信仰、彼岸、天國……統統編成了錦鄉織

毯式的畫面,在充實、飽滿、和諧、心態平衡的布局裡,一種東方藝術特有的精神性、表現性,又融進了中國民間藝術的氣質、血脈和天然真趣,有如音樂的變奏,將人們引向

現實人生,又躍入遼闊無垠的宇宙空間神遊。

「畫面的最終效果,雖然奇異獨特,但卻可以喚起直覺的感悟,精神的會意。這裡有着恣肆汪洋的筆墨,有着表達情緒和心靈節奏的現代構成,有着具象和抽象的對立互補,有

着動盪的色形、點線,傳達出一種純中國式的濃烈的畫意,氣質和精神。」

韓敬偉

「『行萬里路』、『師法造化』、『搜盡奇峰打草稿』本是歷代畫家重要的創作思想,但在對大自然的審美觀照上,古今畫家更多地是看取其雄奇秀麗的一面,而對那些尋常之

景、平實之象則少有人描繪,尤其是那貧瘠粗陋的黃土高坡,更難贏得畫家們的青睞。而韓敬偉沿着黃河走下來,所看到的正是這不入畫家眼目的自然景觀,這裡少有蒼岩雪

練、湖光帆影,多的卻是土嶺荒坡,茅屋窯洞,和那些生於斯、戀於斯、老於斯的再淳樸不過的普通民眾。同那些青山綠水相比,這裡似乎缺少那種迷人的魁力,但你投入到它

的懷抱之中,聆聽到它的呼吸時,就會發現這裡蘊涵着一種感人至深的東西,這是一塊未經鑿琢的璞玉,未被污染的淨土,在它的至朴中蘊含着至美,正像賈又福在談到太行山

之美時所講的那樣:「較之那些奇峰異洞,虬枝怪石,我更喜歡平平常常的山鄉景色,它們像不善說道的莊稼漢,像靦腆的村姑,它的美是內在的,有待人們去發掘。』韓敬偉

必定也是觀察到了這些,領悟到了這些,所以才以這種『九死而不悔』的精神去接近它,謳歌它,創作了近百幅凝聚着他的摯愛與深情的作品。 由於這些景致和風情前人少有表

現,所以已有的藝術語言也就不能簡單地套用,如山水畫中的各種皴法就不能直接用來描繪這裡的特定的地貌植被,傳統山水中的構圖法則在這裡也多不適用,創作中遇到的實

際問題迫使畫家必須去探索一種新的藝術語言,去尋找一種新的畫面構成。這樣,韓敬偉所做的就不僅僅是拓寬傳統的創作模式,而且還要以這種新的語言和構成改變人們的審

美心理定勢,引導人們走進他所發現的美的領域。

從韓敬偉的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對傳統繪畫中的形神觀念,時空表現,意蘊構成,直到筆墨章法等方面都進行了大膽的變革,固有的規矩法度在他這裡都可以打破,他所看重的

只是如何將自己的所見、所思和所悟充分地表達出來,他的畫風一如滋潤他的藝術的黃河之水,一任自己的性情和潛能自由地奔淌在廣袤的大地上;又像那在八十年代曾一度橫

掃了中國的「西北風」流行歌曲一般,是如此的強勁、粗獷、熱烈和純情。同傳統繪畫比較起來,韓敬偉的國畫確有某種「野性」,但這正是他的藝術的生命活力所在,是只有

他們這個年齡的藝術梯隊才可能具有的品格與優勢。

韓敬偉的國畫可以說是集中專業畫家的藝術素養,民間美術的抒情手法、傳統藝術的意蘊滲透和西方美術的現代構成於一體的創作。「他的國畫在用筆上是野戰無律,在用黑

(色)上是隨意點染,在構成上是縱橫捭闔,但卻給人以粗頭亂服中見姿質,縱任無方中顯功底的感受,頗有化腐朽為神奇,不經意中見慧心的藝術特色。從他的作品中,人們

驚奇地發現,在這再尋常不過的黃土坡上,竟有着如此豐富的色彩,如此厚重的體量,如此深邃的意境和如此感人的情思,一掃人們觀念中黃土高坡上的蕭瑟荒寒,沉悶老舊的

印象,這裡的高嶺長坡、茅舍窯洞無處不有生機,無處不有詩意,清新、明快、幽邃、雋永構成了韓敬偉國畫創作的主旋律。作品中沒有絲毫的頹唐傷感的成分。各種色彩的運用,更突出這一特色。紅、藍、綠幾種色彩的巧妙運用,使畫面變得十分明亮,尤其是用純白色以沒骨法勾畫林木和烘染氛圍,更使作品顯得格外清爽剔透,沁人肺腑。」

「既有新意,又有傳統,既見功力,又不失瀟灑,不做作,不雕琢。看來這位畫家很懂得古人遺訓:吾輩處世不可一事有我,惟作書畫者必須處處有我之道理」。「韓敬偉的畫

作無論幅面大小,容量都很大。一批源於黃河兩岸的風情畫,若論北方農村那種沉雄厚拙的地貌人文內涵的捕捉,有賴其構圖經營的精妙,人物與環境山川的現代構成,切割與

融合,合理與非合理間自由取捨,主觀情感的表達、內心深沉的愛與詩情畫意的抒發,充溢着靈動與高明。若論筆墨設色,不失黃土坡的蒼茫渾樸,然而還透出了作者輕盈、靈

巧的特色。深溫其鈎勒、點染、潑墨、潑彩、均感有機諧和,交織錯落,對比有致,寫意與工筆之間,又參差裝飾情趣,自由馳騁,我看得出來,他的氣質屬內秀者,以巧取

勝。但他匠心獨運的追求着凝重、刻意的多變和嚴整。無疑對于堅實為主體是傳統藝術之本領悟的很深。」

「他突破了在人所謂『圖形莫善於畫』,令人所謂『栩栩如生』之類的繪畫觀念,而走進了精神感悟的領域。畫是精神信息的形象性的載體,繪畫的形象性,可視性,只是其外

在的特點,用可視的繪畫語言傳達人的精神信息,才是繪畫藝術的生命所在。曾經困惑過的敬偉,意識到畫畫不是如實地再現事物的表面造型,而是為了表現人和人,人和自然

之間可以往來的精神時,便走出了困惑的窘境。

韓敬偉

當然,繪畫又確實賴於可視的形,如何造型,造怎樣的形,以什麼樣的筆墨,色彩來造形,以怎樣的構成來布形,是正在走向現代的中國畫在觀念發生了變化之後迫切需要解決

的語言問題。貼近現實又不以如實再次現實為藝術使命的韓敬偉,在現實中擷取那些美的造型,又隨着他那些如夢似魂的構思進行了意象化的處理。他強調了人物氣質的精神性

的表現,強化了水石土木特有的韻律,創造了一片既有現實生活的親切感又帶有某些神秘意味的造型世界。他又將線的節奏,墨的韻味和富有魅力的色彩交織在一起,將中國畫

的、西洋畫的,民間藝術的手法冶為一爐,在縝密的章法里精心地處理虛靈之處和邊邊角角的構成,造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樣式。他的這些手法和他力圖表現的情思作為一個整

體,形成了他那樸實中寓有精巧,縝密中不失空靈,以浪漫之思表現現實,欲圖融合筆墨和色彩,文人藝術與民間藝術的新的畫風,一種中國畫的現代風神,一種獨屬於他自己

的格調。 「韓敬偉,筆名老坡。以其風格獨具的黃河題材作品,獨立於中國畫界。他雖然剛過「而立」之年,所構築的繪畫境界欲已然是成熟的大家風範。「韓敬偉走黃河,所

領略的不是奇異風光和世俗的感人的景致,而是岸邊的人生狀態和原生形態。他歷盡千辛萬苦,在黃河岸邊逡巡,尋找使人們這個民族得以延續的精神力量,並從黃河流域民間

藝術中領略到一種潛藏在民間和大自然里的自由精神,這是藝術家理想中的至高至純的人生境界。韓敬偉走黃河是一種修煉。他不僅在苦行的過程中找到了中國藝術精神的本

質,更重要的是,他已使這種藝術精神成為自己精神的內核,並在創作中得以全面而自由地呈現。

他只想站在真正的自然與現實之上,創造另一片大自然另一條黃河,創造另一種人生,而那是藝術的自然的人生。因此,他不着意表現客觀的外在的黃河上的事物,以及由此而

引發的情感上的波動,而是將外在的景致化成屬於他個人的符號,再按自己的心性進行自由的構想與組合。所以,在他筆下的黃河畫上,再也無法尋找到黃河的外形,黃河早已

成為他精神的一部分。

視頻

韓敬偉(繪畫之山水之基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