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韓松,著名科幻作家 。被列入當代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之一。生於重慶。1984-1991年就讀於武漢大學英文系、新聞系,獲文學學士學位及法學碩士學位 。1991年,以優異的考試成績進入新華社 ,歷任新華社記者,採訪室主任 ,《瞭望東方周刊》雜誌副總編、執行總編等,現任新華社對外新聞編輯部副主任兼中央新聞採訪中心副主任 ,《中國軍隊》雜誌編委 。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韓松
作家
國籍 中國
職業 科幻作家
知名於 1991年獲世界華人科幻藝術獎
知名作品 <宇宙墓碑> <再生磚> <沙漠古船> 。

西南政法大學客座教授。曾組織和撰寫大量報道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科技的新聞 。曾參加中國神農架野人考察。曾撰寫有關克隆技術進展的《人造人》、剖析所謂"超自然現象"的《鬼的現場調查》和解析中國創新力欠缺的《想象力宣言》等報告文學 。

出版的中短篇小說集有《宇宙墓碑》 、《再生磚》 、《獨唱者》 、《沙漠古船》、《看的恐懼》等。其他長篇作品包括《紅色海洋》 、《地鐵》 、《高鐵》 、《軌道》等 。

最新長篇作品《醫院》三部曲被稱作"新時代反烏托邦的里程碑" 。曾獲得科幻銀河獎、華語科幻星雲獎、世界華人科幻藝術獎、京東文學獎。

目錄

主要作品

中短篇:

雜草、宇宙墓碑、有客自南方來、尋龍記、星河的生日、我的祖國不做夢、天涯共此時、逃出憂山、收音機時代、閃光·閹割、沙漠霹靂:美國敗於伊拉克、三峽之旅、熱乎乎的方程式或熱乎乎的平衡、青春的跌宕、末班地鐵、美女狩獵指南、流星、靈隱寺的雨、兩隻小鳥、離都與坎城的故事或英雄的新新新人類之末、冷戰與信使、看的恐懼、進化的腥膻、嗨,不過是電影、鬼扯、電話之旅、春到梁山、赤色幻覺、長城、燦爛文化、不要讓老婆的幽靈在互聯網上找到你、本影錐下的初潮、艾滋病,一種能夠通過空氣傳播的疾病、符號世界、柔術、台灣漂移、回到過去、無名鏈接、劫、江湖、非典倖存者聯誼會、地鐵驚變、乘客與創造者、沒有答案的航程、天道、天堂里沒有地下鐵、一九三八年上海記憶、脫母運動、暗室、綠岸山莊。

已出版著作(含合著):

2066年之西行漫記、讓我們一起尋找外星人、紅色海洋、Yes,克林頓 No,航空母艦、人造人:克隆術改變世界、妖魔化中國的背後、網造人、在未來世界的日子裡、鬼的現場調查、宇宙墓碑(作品集)、想象力宣言二零零六年之西行漠古船輝煌瞬間、地鐵、高鐵。[1]

作品風格

韓松的作品帶有鮮明的後現代主義文本特徵[2] ,但與後現代文學最根本的消解理想、消解意義的特點不同,韓松從不拒絕意義,只是將意義進行了不同於傳統的處理。他以卡夫卡式的陰暗絕望,夢魘般的非理性風格,噩夢的氛圍,冷漠的語調,建構出一個極為獨特的深邃而豐富的虛構時空作為人類歷史文化心理的觀照,對人類歷史文化深層結構中那些觸及的黑暗面--積澱了無數年月的野蠻、殘酷、愚昧、污垢、靈魂的撕裂和異變--進行了極為冷峻的展示。"最好的科幻小說總是多多少少會將矛頭對準那些妨礙人性發展的權力體系,對準戰爭的罪惡,以及異化人民的市場及官僚體系。……科幻小說因此是一種寓言式的鏡子。" 在這個陰暗、可怕、令人作嘔的文本世界中,韓松放棄政治、科學、文化的烏托邦,對現實和傳統進行批判、顛覆,同時進行着對生存的反諷性調侃--枯竭、腐朽、沉重、滯緩、壓抑的日常生活,價值迷惘、信仰危機、意義缺失,沒有愛情、放逐理想、消解詩意,沒有純淨和美好,沒有一絲光亮的所在,充滿了讓人窒息的絕望感--韓松以銳利的眼光透視生活的荒雜,通過形象和卓越的表現創造出來的第二現實,它比真實的現實即第一現實更有感染力和震撼力,更真實、更深刻、更有反諷意味,正如鄭文光所提倡的那樣--"將顯示生活中的素材在科學和邏輯的主導下誇張、變形,將現實世界變成虛化的世界,其最終結果可以將主題深化。"

獲獎情況

韓松的作品極富文學情趣,1991年獲世界華人科幻藝術獎。其大部分短篇收錄在《宇宙墓碑》中。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說集《宇宙墓碑》、長篇小說《2066之西行漫記》、《讓我們一起尋找外星人》、《紅色海洋》等。

韓松的科幻文學創作起源於大學時代。韓松的早期代表作,是獲得了台灣《幻象》雜誌主辦的"全球華人科幻小說徵文"大獎的《宇宙墓碑》。接下來,他的小說還獲得了包括《科幻世界》"銀河獎"等多種科幻獎項。他的作品別具一格,在讀者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包括鄭文光、金濤、劉慈欣、姜雲生在內的許多中國著名科幻作家都曾表示,韓松在中國科幻文學中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美國《新聞周刊》、科幻評論刊物《軌跡》、英國科幻研究刊物《基地》等,都曾有文章談論過韓松科幻文學的成就,並給予過高度評價。

思考和寫作是韓松的最大樂趣。他的創作不局限在新聞報道和科幻小說。比如,他也創作過非常獨特的詩歌、雜文和無法歸類的其他小說。1999年出版的《想象力宣言》,仍然是中國科幻文學領域最富於批判力的理論著作。《鬼的現場調查》則是集生動曲折的考察記述、引人入勝的文史考證和瑰麗的科學幻想於一體的報告文學。類似的報告文學作品還有展現克隆技術進展的《人造人》等。參與撰寫的政論著作《妖魔化中國的背後》風靡一時,"妖魔化"一詞成為公共詞彙。

像許多文學大家一樣,韓松從來不在乎作品的發表與否,更不注重個人名望。每日的寫作本身,就是他的享受之源。也正是這種對創作的執着和熱情,成就了他對科幻文學範式的多次超越。而《紅色海洋》則是這種文學超越的最新嘗試。

2010年12月出版《地鐵》。

2018年5月19日,首屆亞太科幻大會頒出「引力獎」,韓松作品《驅魔》奪得最佳長篇小說獎,《十環,或二零三八年,北京四十二分鐘》獲得最佳短篇小說獎。[3] 2018年5月31日,第二屆京東文學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韓松的《驅魔》獲年度科幻圖書獎。

2018年11月23日,憑藉《驅魔》獲得第29屆中國科幻「銀河獎」 最佳原創圖書獎。[4]

外界評價

華文世界反烏托邦的新長征

技術時代的聊齋志異,電子囚籠中的卡夫卡

我們每日乘坐的地鐵,有你從未知曉的真實

內附《地鐵事故應急指南》

韓松以難能可貴的認真和執着堅持寫作了幾十年,他的小說詭異而華麗,深沉而熱烈,實在別具一格,為文學開闢了新的道路。

——阿來作家

地鐵》散發出一股技術時代的妖風,它像一個新鮮、生猛而痛苦的幽靈。

——孟京輝話劇導演

韓松不動聲色地講着詭故事,好像這就是生活的本來面目。

——寧財神編劇

如果有一輛去天堂的快車,但只要還有一個我關愛的人留在站台,我一定不會上去。並不是我有任何崇高,而是因為我和韓松在本質上都是悲觀的,上車對我沒有意義。

——張崢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

他白天作為一名記者為新華社工作,晚上寫作黑色而寓意深長的小說。

——美國《新聞周刊

韓松的作品被稱為「詭異」或「晦澀」,又引起反感,可能是因為韓松寫下的是從心理深淵——也就是那個混沌、矛盾、奇怪而又往往接觸禁忌的世界——湧出來的東西。

——日本《野草

韓松寫作預知歷史的小說,鋪陳整個人類的內在實質。

——台灣《幻象

人物近況

韓松是一個年輕的實力派科幻作家,他會講別具一格的故事,按他在科幻小說領域的地位和成就,本應該潛下心來進行科幻小說創作,走專業作家的路,2011年5月14日,在上海滬杏科技圖書館舉行的、由上海科普作家協會與上海大學生科幻聯盟組織的「創新與科幻作品研討會」上,韓松在主題講演《我的科幻創作理念與實踐》中說,做什麼事都需要幻想,一個事業成功者都有成功的幻想,科幻小說前景無限,但是,在當前的世界、當前的中國,科幻小說是小眾的愛好,不是大眾的所好!

2016年6月13日,在上海電影節期間,檸萌影業也召集媒體舉辦發布會,並當場宣布他們未來的8部電影計劃,這其中就包括了改編自科幻作家韓松作品《紅色海洋》。作為一部國產動畫片《紅色海洋》將與《大聖歸來》的聯合製作公司一起合作。[5]

韓松寫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