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韓退之》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六。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目錄

原文

《舊唐史韓退之傳》,初言:「愈常以為魏、晉以還,為文者多拘偶對,而經誥之指歸,不復振起。故所為文,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語,後學之士,取為師法。當時作者甚眾,無以過之。故世稱『韓文』。」而又云:「時有恃才肆意,亦盭孔、孟之旨。若南人妄以柳宗元為羅池神,而愈撰碑以實之。李賀父名晉,不應進士,而愈為賀作《諱辯》,令舉進士。又為《毛穎傳》,譏戲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紕繆者。撰《順宗實錄》,繁簡不當,敘事拙於取捨,頗為當代所非。」裴晉公有《寄李翱書》曰:「昌黎韓愈,仆知之舊矣,其人信美材也。近或聞諸儕類云:恃其絕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為戲。可矣乎?今之不及之者,當大為防焉爾。」《舊史》謂愈為紕繆,固不足責,晉公亦有是言,何哉?考公作此書時,名位猶未達,其末云:「昨弟來,欲度及時干進,度昔歲取名,不敢自高。今孤煢若此,遊宦謂何!是不能復從故人之所勉耳!但置力田園,苟過朝夕而已。」然而,公出征淮西,請愈為行軍司馬,又令作碑,蓋在此累年之後,相知已深,非復前比也。

譯文

《舊唐書韓愈傳》開頭說:「韓愈時常以為從魏、晉以來,做文章的人拘泥於對仗,而對經典的思想意義,不再提倡,所以做文章抒發意見講大道理,自己成為一家的新說法。後輩的學人多取他的榜樣,當時這樣做文章的很多,但是沒有人能超過他,所以世人稱為『韓文』。」而又說:「韓愈常常依仗自己的才華隨意寫作,也會違背孔子孟子的精神實質。舉例說吧:南方人很隨便很輕率地把柳宗元稱作『羅池神』,韓愈就撰寫碑文予以記載,使之成為事實。李賀的父親名叫李晉,不應該考進士,而韓愈為李賀作《諱辯》,叫他應進士考試。又作《毛穎傳》譏諷世態不近人情。這些是文章中很錯誤的。所作《順宗實錄》,繁簡不妥當,記事情的取捨不當,很受當代人的非議。」裴晉公(裴度)有《寄李翱書》說:「昌黎韓愈,我早就知道他了,這人的確有才能。近來有時聽朋友們說:他依仗出群的才華,往往肆意逞才,不用文章去建立法制,而以文章為遊戲。這可以嗎?現今一些不及他的人,應當為此提防着。」《舊唐書》說韓愈有錯誤,是可以理解的,且用不着指責的。但裴度也這樣說是為什麼呢?因為裴度寫這封信時,名譽地位都還沒有。信的最後寫着:「昨日小弟來,是想能及時在功名上有所進取。我雖然名為『度』,也不敢自視甚高。現在孤零潦倒到這個地步,出外做官又是為了什麼呢?因此,我不能聽從老朋友的勉勵,今後只去致力於耕種田園,苟且地過日子罷了。」可是到了後來,裴度出征淮西時,請韓愈作他的行軍司馬,還讓他寫過碑文。這些事都在許多年之後,二人相互了解已深,與未成名之前二人的關係是不能相比的。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2]。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視頻

韓退之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