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鴻祚
項鴻祚(1798~1835),清代詞人。原名繼章,後改名廷紀,字蓮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舉人,兩應進士試不第,窮愁而卒,年僅三十八歲。家世業鹽筴,巨富,至君漸落。鴻祚一生,大似納蘭性德。他與龔自珍同時為「西湖雙傑」。其詞多表現抑鬱、感傷之情,著有《憶雲詞甲乙丙丁稿》4卷,《補遺》1卷,有光緒癸巳錢塘榆園叢刻本。
項鴻祚論詞認為:「夫詞者,意內而言外也。意生言,言成聲,聲分調,亦猶春庚秋蟋,氣至則鳴,不自知其然也。」(《憶雲詞甲稿自序》)他自己曾說:「幼有愁癖」,從他的寫作實踐看,他多寫傷心之詞,愁苦之音。如「黃葉聲多,紅塵夢斷,中有檀欒徑。空明積水,詩愁浩蕩千頃」(《湘月》)、「更更更鼓淒涼,翠綃彈淚千行。並作一江春水,幾時流到錢塘」(〔清平樂〕《元夜》),可見一斑。他的詞出入於五代、兩宋之間,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艷、婉轉幽深的特色,與納蘭性德、蔣春霖的詞風較近。譚獻《篋中詞》評為「盪氣迴腸,一波三折」,「幽艷哀斷」。缺點在於題材狹窄,且囿於言愁說恨,風格不夠多樣。朱孝臧《彊村語業》評:「無益事,能遣有涯生。自是傷心成結習,不辭累德為閒情,茲意了生平」。在很大程度上說出了項詞的創作特點和局限所在。
項鴻祚 | |
---|---|
藝人或藝術家 | |
民族 | 漢族 |
籍貫 | 錢塘(今浙江杭州) |
出生 |
1798年 中國 |
代表作品 |
《減字木蘭花·春夜聞隔牆歌吹聲》 《阮郎歸·吳門寄家書》 《清平樂·池上納涼》 《太常引·客中聞歌》 《水龍吟·秋聲》 |
目錄
作品自序
《憶雲詞甲乙丙丁稿》自序云:「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艷而苦,其感於物也郁而深;連峰巉巉,中夜猿嘯,復如清湘戛瑟,魚沉雁起,孤月微明;其窅夐幽淒,則山鬼晨吟,瓊妃暮泣,風 鬟雨鬢,相對支離;不無累德之言,抑亦傷心之極致矣!」
《甲稿序》云:「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時異境遷,結習不改,霜花腴之剩稿,念奴嬌之過腔,茫茫誰復知者?」
《丙稿序》云:「當沉鬱無憀之極,僅托之綺羅薌澤以洩其思,蓋辭婉而情傷矣!」
他人評價
譚獻云:「蓮生,古之傷心人也。盪氣迴腸,一波三折,有白石之幽澀,而去其俗。有玉田之秀折,而無其率。有夢窗之深細,而化其滯。殆欲前無古人。......以成容若之貴,項蓮生之富,而填詞皆幽艷哀斷,異曲同工,所謂別有懷抱者也。」
《清史稿》云:「鴻祚,字蓮生,錢塘人。道光十二年舉人。善詞,上溯溫、韋,下逮周密、吳文英。擷精棄滓,以自名其家。屢應禮部試不第。卒,年三十八。自序憶雲詞,有曰: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學者誦而悲之。」
錢仲聯評:項鴻祚中年困頓,故肆力於詞。譚獻《篋中詞》以與納蘭性德、蔣春霖並舉,稱為「古之傷心人也!盪氣迴腸,一波三折,有白石(姜夔)之幽澀而去其俗,有玉田(張炎)之秀折而去其率,有夢窗(吳文英)之深細而化其滯,殆欲前無古人。」推許稍覺過當。
《清詞菁華》云:鴻祚詞境,蕭涼哀怨,好不勝情。
代表詞作
年代 | 詞名 | 作者 |
---|---|---|
清代 | 《減字木蘭花·春夜聞隔牆歌吹聲》 | 項鴻祚 |
清代 | 《阮郎歸·吳門寄家書》 | 項鴻祚 |
清代 | 《清平樂·池上納涼》 | 項鴻祚 |
清代 | 《太常引·客中聞歌》 | 項鴻祚 |
清代 | 《水龍吟·秋聲》 | 項鴻祚 |
視頻
清平樂·池上納涼(項鴻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