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涅茨盆地
顿涅茨盆地 |
本名 顿涅茨盆地 外文名 Donets Basin 位 于 欧洲东部 主要资源 煤 |
顿涅茨盆地:(Donets Basin )亦译顿涅茨煤田;乌克兰语作Donetskyy Baseyn,俄语作Donetsky Basseyn;别名顿巴斯(Donbas或Donbass)。欧洲东南部的大产煤区和工业区,以其丰富的煤储量知名。 [1]
目录
地理位置
煤田位于乌克兰东南部的卢甘斯克(Luhansk)州和顿内次克州及邻近的俄罗斯西南部的罗斯托夫(Rostov)州。主要开采区为顿内次河以南23,300平方公里(9,000平方哩)地带,但煤矿床向西延伸至更大的顿内次盆地内的聂伯河。
简介
1960年代开始在这个西部延伸地带,尤其在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Dnipropetrovsk)州东部小规模采掘。1721年在顿内次盆地首次发现煤,但19世纪初方开始采掘。1869年第一条铁路通往这一地区後才大规模采掘。
19世纪的最後20年发展迅速,至1913年顿内次盆地煤产量占俄罗斯总产量的87%。尽管由于发展新煤田,其相对地位受到侵蚀;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1917)後的俄国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挫折,但绝对产量仍持续上升,直到1970年代产量才开始下降。其年产量从1975年的2.215亿吨下降至1985年的1.987亿吨,而由于设备不足和罢工,1992年的产量更跌到1.394亿吨。全区有100多处矿村。
规模
现顿内次盆地煤储量仍很大,优质煤比例很高。已探明总储量达503亿吨,另有潜在储量635亿吨,可能储量762亿吨。已探明储量中约1/4为无烟煤,主要集中在煤田东端。煤蕴藏在约300个煤层中。矿床的困难是煤层很薄,平均不足1公尺(3呎),只有40个煤层厚度有开采的经济价值。多数较厚的煤层和靠近表面的煤层已经采掘完,现在向深层开采。平均开采深度为350∼400公尺(1,150∼1,300呎)。
多次试图在煤矿区建立冶金工业没有成功,随後威尔斯人休斯(John Hughes)1872年在该地建立一个钢铁厂。1880年代顿内次盆地发展成为该国主要钢铁产区;至1913年,生铁产量占全俄产量的7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工厂和城镇破坏严重,战役重建成更大的和更为现代化的企业。现在这一地区仍为乌克兰最大的单一钢铁产地和世界主要冶金-重工业联合体之一。西部的克利福洛(Kryvyy Rih)和克里米亚的刻赤(Kerch)有铁矿;聂伯河畔的尼科波尔(Nikopol)和马尔加涅茨(Marganets)有锰矿。
盆地中的主要钢铁城镇,再加上卢甘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Kramatorsk)及其他中心,形成一个庞大的重型工业区。在焦炭副产品和顿内次盆地中阿尔乔莫夫斯克附近采掘的岩盐的基础上,化学工业有很大发展;主要的化工城镇是阿尔乔莫夫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Slov'yansk)。
顿内次盆地有汞矿,水泥生产也很重要。现在已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轻工业和消费品工业,使经济多样化和满足众多城市人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