頡利苾
頡利苾,是唐朝初年薛延陀的貴族。真珠可汗夷男的兒子。638年,唐太宗在夷男的同意下,冊封夷男的兒子拔灼和頡利苾(《新唐書》稱大度設、突利失)為夷男屬下的可汗,表面上是對他們尊崇,而是希望擴大他們之間的分歧。
似乎頡利苾、大度(諾真水戰役的主將)、曳莽可能是指同一人,根據歷史記載,對他們的描述似乎重疊很多,但目前尚不能確定。 隋朝時期,突厥的啟民可汗之所以能立國,在突厥各部相互攻殺之中能生存下來,主要是靠隋朝支持。可以這樣說,若無隋朝的支持,啟民可汗不可能立國。是以,啟民可汗對隋朝相當的感激,曾經數次來到大興城,朝見隋朝皇帝,並給隋文帝上「聖人可汗」的尊號。他死後,他的長子始畢可汗繼位,不臣之心日漸顯露,不住滋擾北地,邊關從此不寧。始畢可汗、俟利弗設、莫賀咄設,啟民可汗的三個兒子中,就數莫賀咄設(就是後來的那個頡利可汗)才情最高,野心最大,一心想打進中原,做中原之主。雖然此人最後被李靖趁着其部落受到了天災損失較大之際,最後夜襲陰山端了老巢,在磧口被唐軍生擒,但不得不說此人依然是隋末唐初時期最強的突厥可汗。 隋末唐初際,突厥有三個可汗,是親兄弟,是啟民可汗的兒子。長子就是始畢可汗,俟利弗設就是處羅可汗,此人一心想進攻隋朝,卻是在位時間不長。在這三大可汗中,就數頡利可汗在位時間長,他在為時充分利用隋末中原內亂之際,抓緊將當年被隋朝打得元氣大傷的突厥力量重新聚集起來,而且在役使中原這事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超過了突厥歷史上的任何一位可汗。儘管他最後成了亡國之君,被唐朝生擒活捉,卻不能否認此點。頡利可汗趁隋末大亂之際,逼迫李淵、劉武周、薛舉、梁師都稱臣。他抓住機會,趁中原內亂之際,大舉入侵邊關,奪取了大量的人口、財貨。頡利可汗不滿足擄掠,野心勃勃,想要占據中原,他付諸了行動,差一點成功。機會在李世民剛剛登基的時出現。當時,「玄武門事變」不久,李世民才登基,根基未穩,頡利可汗認為這是天賜良機,親率突厥大軍,長驅直入,直撲長安,兵臨渭水。頡利可汗選擇的時機非常準,突厥大軍如入無人之境,就打到了渭水之濱,唐王朝一片譁然,唐王朝處在危急關頭。若是換一個膽小怕事的皇帝的話,說不定就逃走了,但頡利碰到的是李世民這個馬上皇帝,李世民親臨渭水,調兵駐守,準備反擊。最後,在做好了各方準備的情況下,後續援兵有趕來的情況下,頡利可汗不得不打消入主中原的決定,改為迫使李世民在便橋訂下盟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便橋之盟」。雖然李世民稱這次是恥辱,但總算是逼退了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