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風外榆錢不當春(張杰)

​​ 風外榆錢不當春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風外榆錢不當春》中國當代作家張杰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風外榆錢不當春

清明之後,大地回春,萬物復甦。大自然不愧為世間最出色的導演,安排了一個又一個的野菜出場。它好人性,要不怎麼會知道漫長的冬季把人們都憋壞了;它好體貼,要不怎麼會知道人們又開始饞它的野菜了。神奇的大自然,很有慧心哩。

女兒添了外孫,在家照顧孩子,很是辛苦。我問女兒想吃點什麼,她思索片刻,說今年她還沒有吃一口榆錢呢。我和妻子就這麼一個女兒,對她從小就很寵溺。儘管如此,但女兒從未提過什麼過頭的要求,她繼承了妻子的溫婉性情。

女兒的話,也勾起了我和妻子的饞欲,這可是兒時的回憶。雖然想着馬上去採摘,但緊張的工作,還是讓我們落在了大自然的後面,等我們到達野外的時候,榆錢已經失去了它的翠綠,大都變黃了。俗話說:「三月清明榆不老,二月清明老了榆。」今年的清明是在農曆的二月,榆錢當然老了。儘管錯過了採摘的最佳時間,我們還是很慶幸,有這一口吃就很滿足了。

榆樹先花後葉,因榆余同音,有吉祥富足的美好寓意,故很受人們的喜歡。有的人家,還在庭院中種上一棵榆樹,意味生活富餘有加。

榆錢的吃法很多,耳熟能詳的有榆錢饅頭、榆錢蒸飯,還可以做成蝦仁鍋貼。但不管怎樣做,讓我們終生難忘的,仍舊是烙着母親氣息的榆錢飯。

除了食用,榆錢還有不錯的藥用價值。《本草省常》記載:「養肺益脾,下惡氣,利水道,久食令人身輕不飢。」

普普通通的一種野菜,價值大着呢。怪不得大家都喜歡得不得了。

母親曾經回憶說:「小時候的日子,比黃連還苦呢!人們沒有吃的,就先是去挖野菜;野菜挖沒了之後,就吃蘆蒿的種子;蘆蒿的種子吃沒了以後就去剝,樹皮吃;樹皮吃光了以後,就沒有了以後。有的孩子餓得哇哇大哭,做母親的早就沒有奶水了,急了眼,就抓起地上的土給他吃。有的孩子餓得渾身浮腫,舉起來放在太陽底下,可以看見身體裡面的骨頭和內臟。用手一碰皮膚,似乎就能戳破。」母親說着,就流下淚來。這種苦楚的記憶,她怕是一生也忘卻不了。八十多歲的老人了,本不是輕易傷感的年紀。可是母親每每提及,總也不止地流淚,哪該是怎樣的傷痛?我們也都很是心疼母親,陪着流淚;但無論怎樣感同身受,也是難以體悟到位的。人生呀,只有親歷,才能銘心刻骨;聽說的,大都是飄忽的雲煙過眼。

「樹皮裡面最受歡迎的是榆樹,沒有邪味,但是吃多了,解不下手來,肚子脹得像球一樣,很是痛苦,但總比餓死要強。」在家人的勸說下,母親的表情有了一些的平復,她止住了淚。

「樹皮被剝掉之後,榆樹就死了。樹皮就像人的皮膚,皮膚沒了,哪有存活的道理?」

親耳聽到那時候的慘狀,我們聽得毛骨悚然,感到驚駭無比。榆樹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換來的卻是人間生命的庚續。樹猶如此,人又幾許能夠做到。對榆樹的敬意,心中油然而生,這是以命換命吶。榆者,可謂高者;樹也,所謂尚也。

榆樹的樹身有些灰暗,似乎與多彩的大自然不相匹配。我想,可能雨水少,它有些打不起精神,看上去蔫蔫的,像是還沒有睡醒似的。這種樹喜陽,抗旱,耐寒,生命力頑強超出人的想象,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很好奇,就用手挖開了樹下的土壤,土是沙性的。乾旱,超出常情的乾旱,抓起樹下的土,用手一捻,便如流沙一般隨風而散。我不費力氣地繼續深挖,還是乾旱,連一點潤濕的意思也沒有。呈現在我眼前的,是縱橫交錯的樹根,盤根錯節,我有些驚訝。如此的細密,像是像蜘蛛織的網一般,似乎是連風也透不過去。樹根,我是見過的,以前也用鐵杴挖過樹樁,見得過樹的根系;但是,針織一般的細密,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我驚嘆於它生命力的剛性。

眼前的一幕,更是讓我和妻子張大了嘴,我們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條條榆枝被人扯斷了,榆樹下面腳印雜亂,滿地是掉落的榆錢,已經失去了原來的綠色,變得枯萎,風一吹,便隨風打轉。榆枝,那可是樹的胳膊和腿呀,它們也會流血,它們了會疼呀!我有些憤憤不平:是什麼人這麼殘忍,為了一已口娛,弄折了它們。

越往榆林深處走,就越是扎心。這不是一棵榆樹的悲慘,而幾乎是所有榆樹的共同遭遇。樹的斷臂殘肢到處都是,有的是新茬,樹枝被扯斷,枝上的榆錢沒有了,只剩下了些許的綠葉還掛在枝頭,在風中零亂;以這樣的高溫,估計是沒有幾天的綠頭了,它們的生命已經快走到了盡頭。更多的是枯枝,掉落的枯枝擋住了前行的路,讓人幾乎不能下腳。樹隙間,更多的是枯枝,有些甚至超過了綠枝的數量。要往前走,得要先挑好落腳的地才行。

我和妻子都心疼不已。榆樹,這可是曾經救人無數的恩人呀。現在的人們怎能這樣數典忘祖,如此殘忍地對待自己的恩人。

蘇軾在《次韻田國博部夫南京見寄二絕》中說:

歲月翩翩下坂輪,歸來杏子已生仁。

深紅落盡東風惡,柳絮榆錢不當春。

火冷餳稀杏粥稠,青裙縞袂餉田頭。

大夫行役家人怨,應羨居鄉馬少游。

好一個「深紅落盡東風惡,柳絮榆錢不當春」。世間芳華迎風而落,榆錢也挽不住春光流逝的胳膊。

我在想,面對今世所遇,榆樹如果還有來世,它定會思量再三的。

如此,那就不採了,不採了,我們采不下去了!

如此,那就不吃了,不吃了,吃了也咽不下去!

返程路上,驀然回首,我震撼不已。榆樹的枯枝,四下躺在了地面上,那是曾經活人無數的肢體呀;渾身上下皮膚龜裂,樹紋縱橫,寫滿了世間的滄桑和苦難;樹的頂枝沒有多少,但它們毅然決然地在向天生長。那些許的綠色,酸了我的心,濕了我的眼。

[1]

作者簡介

張杰,中學高級教師,從教30餘年,牢記「立德樹人」的理念,自覺把理論學習貫徹落實在工作中。多年擔任高中語文學科組長,協調同事做好教學常規的落實工作。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