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
原圖鏈接

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ic arthritis)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通常所說的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臨床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紅腫、疼痛為特徵。與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寒冷、潮濕等因素可誘發本病。下肢大關節如膝關節、踝關節最常受累。雖然近幾十年來風濕熱的發病率已顯著下降,但非典型風濕熱及慢性風濕性關節炎並非少見。 [1]

英文名稱 就診科室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rheumatic arthritis 風濕免疫科 與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 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痛、紅腫為特徵

目錄

病因及病理

 
風濕性關節炎病因
原圖鏈接

根據症狀、流行病學及免疫學分析,認為風濕性關節炎人體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密切相關,且感染途徑至關重要,咽部鏈球菌感染是發病的必要條件。但A組鏈球菌引起風濕熱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還注意到病毒感染與本病也有一定關係。

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病理改變為,關節滑膜周圍組織水腫,滑膜下結締組織中有黏液性變,纖維素樣變及炎性細胞浸潤,有時有不典型的風濕小體。活動期過後,關節內的滲出物可被吸收,一般不引起粘連,因此並不產生關節變形等後遺症。 [2]

臨床表現

疼痛

 
風濕性關節炎症狀
原圖鏈接

關節疼痛是風濕性關節炎首要的症狀,全身關節都有可能發生疼痛,但是以大關節受累更為常見,如膝關節、踝關節、肩關節、腕關節等。典型的表現為對稱性、遊走性疼痛,並伴有紅、腫、熱的炎症表現。通常急性炎症症狀持續2~4周消退,一個關節症狀消退,另一個關節的症狀又可出現,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的。

肌肉疼痛

起病時患者可有肌肉酸痛不適、周身疲乏、食慾缺乏、煩躁等症狀。

不規律性發熱

風濕出現之前會出現不規則的發熱現象,多為輕中度發熱,脈搏加快,多汗,與體溫不成正比。

皮膚黏膜症狀

有皮下結節、環形紅斑等,兒童多見,成人少見。

舞蹈症

僅見於兒童,女孩多見,患兒先有情緒不寧、煩躁、易怒等精神症狀,繼而出現無目的的快速動作,作皺眉、噘嘴等怪相,肢體可出現伸直和屈曲、內收和外展、旋前和旋後的無節律交替動作。疲勞及興奮時明顯,休息及鎮靜時減輕,睡眠時消失。

心臟症狀

由於風濕熱活動期以累及關節和心臟為主,因此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常伴有心肌炎、心內膜炎、心包炎等。有心悸、氣促、心前區疼痛等症狀。 [3]

診斷

 
風濕性關節炎診斷
原圖鏈接

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前期鏈球菌感染的證據診斷風濕性關節炎。如發病前1~4周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史,急性遊走性大關節炎,常伴有風濕熱的其他表現如心肌炎、環形紅斑、皮下結節等,血清中抗鏈球菌溶血素「0」凝集效價明顯升高,咽拭培養陽性和血白細胞計數增多等。 [4]

鑑別診斷

膿毒血症引起的遷徙性關節炎常有原發感染的徵候,血液及骨髓培養呈陽性且關節內滲出液有化膿趨勢並可找到病原菌。
結核性關節炎多為單個關節受累,好發於經常活動手摩擦或負重的關節。
結核感染過敏性關節炎體內非關節部位有確切的結核感染灶,無骨質破壞。
淋巴瘤和肉芽腫少數患者可出現急性多關節炎症狀。
萊姆關節炎此病是由蜱傳播的一種流行病。
痛風痛風的發病率有明顯增多趨勢,痛風早期易與類風濕關節炎與風濕性關節炎相混淆。
類風濕性關節炎,為多發性對稱性指掌等小關節炎和脊柱炎,晚期往往造成關節的畸形。可見類風濕結節和心、肺、腎、周圍神經及眼的病變,類風濕因子陽性。 [5]

併發症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急性疼痛期間,由於長期臥床,或者服用激素時間過長等,可致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出現一些併發症。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肺炎

由於免疫能力下降,遭受細菌感染,患者常合併肺炎。

泌尿系統感染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日常生活不注意,或者患感冒後,常容易發生泌尿系感染。

庫欣綜合徵

患者若用激素時間過長,常因體內腎上腺皮質功能受到抑制而並發庫欣綜合徵。常見症狀主要有滿月臉、水牛背、體重增加等。

口腔潰瘍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服用免疫抑制劑之後常出現口腔潰瘍,此外還可出現噁心嘔吐、厭食、皮疹、味覺消失等不良反應。

傳染病

患者由於患此病的時間太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當社會上流行某些傳染病時,比正常人更易受到傳染。 [6]

治療

抗風濕治療

 
風濕性關節炎治療
原圖鏈接

治療原則是早期診斷儘早合理聯合用藥

抗鏈球菌感染

根治鏈球菌感染是治療風濕熱必不可少的措施,首選藥物為青黴素,對青黴素過敏者,可改用紅黴素或乙酰螺旋黴素。

中醫藥治療

 
風濕性關節炎護理
原圖鏈接

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的痹症範疇,急性期宜祛風清熱化濕,慢性期宜祛風散寒化濕,能對症狀的緩解起到輔助作用。 [7]

預防

非活動期注意關節鍛煉,關節處要注意保暖避免潮濕;去除體內鏈球菌感染灶防止復發,如扁桃體炎反覆發作可行扁桃體切除;風濕活動控制後應每2~4周肌注長效青黴素120萬單位;患急性咽峽炎時即刻就醫以免病情復發。 [8]

視頻

風濕關節炎

[9]

風濕性關節炎

[10]

參考來源

  • 劉健,韓明向. 類風濕性關節炎從脾論治探討. 《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 , 2004
  • 劉繼紅,李衛東,滕慧玲等. 青藤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免疫作用和機制. 《 藥學學報 》 , 2005
  • 蔡青. IL-1和TNF與類風濕性關節炎. 《 現代免疫學 》 , 1998
  • 池裡群,周彬,高文遠,劉振等.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用藥物的研究進展. 《 中國中藥雜誌 》 , 2014 *呂愛平. 關節軟骨免疫與類風濕性關節炎——Ⅱ型膠原所致免疫性關節炎發病機制. 《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 》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