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神龍
風神龍是一種恐龍。四足的草食性恐龍。風神翼龍(Quetzalcoatlus)是一種翼手龍,也叫披羽蛇翼龍,生存於晚白堊紀(坎潘階到馬斯特里赫特階),約84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風神翼龍翼展超過11米長,它是人類已知最大的飛行動物。意為「埃俄羅斯的蜥蜴」,是蜥腳下目泰坦巨龍類的一個屬,生存於上白堊紀的南美洲。如同其他蜥腳下目恐龍,它是四足的草食性恐龍。風神龍有着長頸及長尾巴。風神龍的化石不完整,所以只能對其體型作出估計值,體長約為14米。
生存於上白堊紀的南美洲,化石是發現於阿根廷的Angostura Colorada地層,年代估計為上白堊紀的坎帕階,約8300萬-7400萬年前。
恐龍是中生代時期[1](2.3億年前)的一類爬行動物,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恐龍骨架因為其體型極其巨大或小巧、構造奇妙,已成為全球各地博物館的主要展覽品,恐龍開始被世人所知[2]。
目錄
物種發現
1975年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勞森在德克薩斯州與墨西哥交界處的大灣國立公園晚白堊世地層發現了一些巨大的翼龍翅骨殘片,
之後經過4年的連續工作,挖掘出大量破碎的化石,確認為三隻同種翼龍的骨骼碎片。古生物學家研究時靈光一現,想起了墨西哥原住土著,哥阿茲特克人與托爾特克人崇奉的重要神袛——風神科沙寇克阿特(Quetzalcoatl),一位長着羽毛的蛇神,於是將其命名為風神翼龍 ,中文有時也譯為披羽蛇翼龍。在1996年,Kellner與Langston在德州公布了了第二個未命名種。這個暫時性被稱為Quetzalcoatlus sp.的樣本,比北方風神翼龍還完整,包括部分頭顱骨,雖然較北方風神翼龍的小,而翼展已證實長達5.5米(18尺)。
物種特徵
風神翼龍翼展可達11米長,重達500斤。它是人類已知最大的飛行動物。風神翼龍新陳代謝很快,需要定期進食。風神翼龍身軀為流線型,需要大量蛋白質作為能量。一隻不到三百斤重的小霸王龍,便可被它當成一頓美食。風神翼龍擁有巨大的雙翼,這使它非常適合長途滑翔。
風神翼龍未成年的個體頭骨長1米,翼展達5.5米;成年個體的頭骨未曾發現,根據翅骨碎片來看,翼展至少有10~11米,這可是地球生命史來最大型飛翔的動物!風神翼龍的嘴巴又長又細,口中沒有牙齒;喙前端不是尖銳的,而是鈍的;它的眶前孔(位於眼眶前方的)巨大,差不多占了頭骨全長的二分之一,這無疑對其大頭減輕了相當多的重量;風神翼龍頭上有脊冠,位於眼眶前上方,這區別於該屬其他翼龍如至浙江翼龍,它們頭上沒有脊冠;風神翼龍的脖子非常長,達2米多,由肩與頭之間有長型的肌腱和肌肉支撐;它的腿很長,有平衡大頭的作用。遠觀之,風神翼龍呈現了類似鶴或鸛的外表。
生活習性
當人們一聽到霸王龍的名字時,就會想到它們作為陸地終極獵手,自身是很安全的,通常只會獵殺欺凌其他動物。然而,一項最新考古研究表明,在2.3億-0.65億年前的恐龍時代,生活着一種體形龐大會飛的爬行動物,它們雖然不會在飛行過程中獵食,卻會在陸地上捕獵,而且時常以幼小的霸王龍或恐龍世界中其他物種為食。
到目前為止,古生物學家將這種遠古會飛的爬行動物稱為「有翼蜥蜴」或掠食性翼龍。他們猜測,這種遠古動物可以在湖面和海面上飛翔掠去,從水面上捕魚,與現今的海鷗十分相似。這項最新研究發現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上,並未定義它是一種完全的陸地物種。 英國朴次茅斯大學合著作者馬克·威頓說,「依據我們的假設,這種動物將空中飛行作為首要的運動方式,它們僅通過飛行實現從A點到達B點,我們認為它們的主要生活方式還是基於陸地,而並非是空中,它們在陸地上進食和繁殖後代。」
視頻
風神龍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007_地球的壯年時代——中生代時期 ,豆丁網,2010-11-29
- ↑ 世界最大恐龍骨架亮相自然博物館,人民網,201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