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衝浪
風箏衝浪(Kiteboarding)是透過大型充氣支架風箏連結到人體上,並腳踏風箏浪板或衝浪板在水面航行的運動。該運動僅發展短短十餘年。是目前水上運動發展最快的運動。
透過大型風箏的力量可以有效的帶動人體在水面滑行或者飛躍高空。本運動需要充足的風況來進行操作。隨着風箏技術的進步,目前已經可從8 節(knots)的風況玩到40節(knots)[1]。
風箏尺寸從5平方米到16平方米唯一般最常使用的尺寸。風力越大使用越小尺寸的風箏,反之亦然。板子則分為雙向板(TwinTip)及單向板(Directional)。雙向板類似滑水板,由板子,腳套,尾舵所組成。適合新手練習及花式動作(FreeStyle)。
單向板則類似衝浪板外加腳套。適合競速,浪區動作。風箏衝浪玩家身上還需要穿着一件掛鈎衣(Harness),藉此連結風箏。
風箏衝浪是起源於夏威夷的一項運動,最初由一個熱衷快艇滑水的美國人從滑翔傘中得到靈感,後來改造滑翔傘和衝浪板結合起來,由此發明了這項短時間風靡所有熱帶海岸地區的運動。
目錄
起源
1990年的美國,有一個小伙子cory.R對快艇滑水運動非常感興趣,後來又接觸到飛行傘型風箏,他認為大型風箏的拉力相當大,應該可以取代快艇拉着人在水面上滑水,因此他嘗試以手操作大型風箏,而腳踩着滑板來玩滑水,這樣玩雖然有趣,但如果風箏不慎落入水中,就不能玩,且因風箏浸泡在水中,實在難以收回,因此無法普及。
幾年後,法國有兩兄弟發展出一種專門供人在水面操作的風箏,其外型與飛行傘型風箏類似,但此風箏的翼面及龍骨卻是充氣的,由於他的形狀固定,且風箏內充滿空氣,當它落在水面上,不但不會下沉且能重新起飛。
所需器械
風箏:具有充氣式支架,墜落時會浮於水面,運用技巧可使它重新起飛。充氣式支架風箏有二線及四線風箏。二線風箏操作簡單易學但難以隨時調整風箏拉力,已越來越少人使用;四線風箏操控較複雜但可隨時調整風箏拉力。2004年四線風箏經改良多出一條中心線,被稱為五線風箏,它更安全且更容易從水中重新起飛,在2005年已成主流。風箏線:承受拉力應在500磅以上,線要具有不吸水、低延展的特性,再加上抗紫外線處理,只要好好保養,一組線可以用很久。線長一般為27米,若風箏面積不變,長度越長,風箏的力量越大,長度越短,拉力越小。若使用有色線,紅色線,一律裝在左手邊,以方便判斷風箏繞圈後把手的正確方向。
把手:把手配合風箏設計,分為兩線式、四線式、五線式;依材質不同則分為鋁合金及碳纖維兩種,碳纖維把手具有重量輕、強度高的特性,漸漸成為主流。把手上有箏力調整裝置及緊急釋放系統,好的釋放系統能在最短時間內將風箏拉力釋放。
腰鈎:腰鈎用途在於使風箏拉力能輕鬆地帶動身體,腰鈎一般固定在臀部以上、胸部以下,為腰部周身全包覆式(類似於帆板的腰鈎,但部分結構不同),腰鈎具有各種型號大小,以適合不同腰圍人群。比較有名的腰鈎製造廠商有:Mystic、North等。在腰鈎出現的同時,還有一種同時包裹臀部,類似於攀岩所用的安全帶的結構模式,稱之為坐鈎,坐式使用起來較容易控制風箏所產生的動力,但隨着風箏衝浪裝備的不斷革新,坐鈎已被漸漸被功能性更好的腰鈎淘汰。
滑板:早期風箏衝浪採用衝浪板改良而成的單向板,長度長、浮力大,很適合初學者練習上板或在風力較弱的環境使用,但單向板滑行轉向時必需換腳,而且體積大,不利於空中花式動作,漸漸被雙向板取代。
危險性
高刺激性伴隨着高危險性,這一規律符合一切極限運動,當然也符合風箏衝浪。這項運動誕生以來的十來年裡,每年都有人因為玩風箏衝浪而喪生,據說最多的一年全球共有25個人為了追求刺激丟了性命。甚至在有的國家和旅遊度假勝地,風箏衝浪和風箏滑雪被嚴格禁止。
因為風箏飛起來的力量很大,若操作不當,它可能將人拖着在海面或沙灘上滑行,或突然將人帶離地面、水面,因而造成傷害[2]。系在操縱杆上30米長的風箏線,極有可能與其他人的風箏線互相纏繞,也有可能被過往船只的桅杆捲住,甚至還有可能切斷人的手臂或手指。而最大的危險莫過於來自捉摸不定的風向。如果離岸風十分強勁,運動員大可以一展身手,如果風向突然掉頭轉向,那就要留心岸邊的電線杆、停車場以及瀕海別墅或者其他建築物了。
視頻
風箏衝浪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有關風箏衝浪常見問題解答,8264戶外,2016-08-05
- ↑ 風箏衝浪:既飛天.又入海 ,搜狐,2017-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