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飛廉(菊科植物)

飛廉 中藥名。為菊科飛廉屬植物飛廉CarduuscrispusL.和藏飛廉C.acanthoidesL.以全草或根入藥。夏、秋季花盛開時采割全草;春、秋挖根,去雜質,鮮用或曬乾用。[1]

  • 漢語拼音:Fēi Lián
  • 別名:飛輕、天薺、伏豬、伏兔、飛雉、木禾、飛廉蒿、老牛錯、紅花草、刺打草、雷公菜、大力王、楓頭棵、飛簾、紅馬刺、刺蓋、刺蘿蔔、大薊、老牛銼
  • 性味:微苦,平。
  • 功能:散瘀止血,清熱利濕

目錄

藥性簡介

別名

飛輕(《本經》),天薺、伏豬、伏兔、飛雉、木禾(《別錄》),飛廉蒿(《千金翼方》),老牛錯(《黑龍江中藥》),紅花草、刺打草,雷公菜(《湖南藥物志》),大力王、楓頭棵。飛簾(蘇醫《中草藥手冊》)。

出處

《本經》

來源

為菊科植物飛廉的全草或根。冬、春季采根,夏季采莖;葉及花,鮮用或曬乾用。

原形態

二年生草本。莖直立,高70~100厘米,具縱條棱,並附有綠色的翼,翼有齒刺。下部葉橢圓狀披針形,長5~20厘米,羽狀深裂,裂片的邊緣具刺,上面綠色,具細毛或近平光滑,下面初具蛛絲狀毛,後漸變光滑;上部葉漸小。頭狀花序2~3枚,着生於枝端,直徑1.5~2.5厘米;總苞鐘形,長約2厘米,寬1.5~3厘米,苞片多層,外層較內層逐漸變短,中層苞片線狀披針形,先端長尖成刺狀。向外反曲,內層苞片線形,膜質,稍帶紫色。花全部為管狀花,兩性,紫紅色,花管長15~16毫米,先端5裂;雄蕊5,花葯合生;雌蕊1,花柱細長,柱頭2裂。瘦果長橢圓形,長3毫米,頂端平截,基部收縮;冠毛白色或灰白色,長約15毫米,呈刺毛狀。花期6、7月。

生境分部

生於荒野道旁。分布全國各地。

性味

苦,平。

  • ①《本經》:"味苦,平。"
  • ②《別錄》:"無毒。"
  • ③《藥性論》:"味苦咸,有毒。"
  • ④《西藏常用中草藥》:"苦,涼。"

功能主治

祛風,清熱,利濕,涼血散瘀。治風熱感冒,頭風眩暈,風熱痹痛,皮膚刺癢,尿路感染,乳糜尿,尿血,帶下,跌打瘀腫,疔瘡腫毒,湯火傷。

  • ①《本經》:"主骨節熱,脛重酸疼。"
  • ②《別錄》:"治頭眩頂重,皮間風邪如蜂螫針刺,魚子細起。熱瘡、癰、疽、痔,濕痹,止風邪咳嗽,下乳汁。益氣明目。"
  • ③《藥性淪》:"主留血。"
  • ④《唐本草》:"療疳蝕,殺蟲。"
  • ⑤《四聲本草》:"小兒疳痢,為散,以漿水下。"
  • ⑥《綱目》:"治頭風旋運。"
  • ⑦《西藏常用中草藥》:"涼血,止血,散瘀消腫。治各種出血,跌打瘀腫,惡瘡,燒傷,燙傷。"
  • ⑧蘇醫《中草藥手冊》:"祛風,利濕,清熱,消腫。治乳糜尿;尿血,尿路感染,流感,白帶過多,月經過多;外用治疔瘡腫毒,痔瘡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者1~2兩;入散劑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燒存性研末摻。

注意

《本草經集注》:"得烏頭良。惡麻黃。"

複方

  • ①治關節炎:老牛錯(全草)一斤,何首烏三兩,生地半斤。用酒浸泡一周,每天服一小杯。(《黑龍江中藥》)
  • ②治無名腫毒,痔瘡,外傷腫痛:老牛錯莖葉,搗成泥狀,敷患處。(《黑龍江中藥》)
  • ③治疳匿蝕口齒及下部:飛廉蒿燒作灰,搗篩,以兩錢匕服(每次煎兩小時),每日服二次。(江蘇《中草藥新醫療法》)

備註

西藏以同屬植物科刺飛廉作飛廉入藥,其特徵:莖具翼,有刺,幼時被白色柔毛。下部葉具短柄,上部葉無柄抱莖;葉片披針形或倒披針形,羽狀淺裂,邊緣有齒,齒上有針刺。頭狀花序單生;總苞片數層,先端具刺;花紫紅色。瘦果橢圓形,稍扁,具光澤;冠毛白色多層,基部合生。

下級分類

節毛飛廉 Carduus acanthoides Linn.

絲毛飛廉 Carduus crispus L.

飛廉 Carduus nutans L.

代表植物

飛廉 Carduus nutansL.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莖單生或少數莖成簇生,通常多分枝,分枝細長,極少不分枝,全部莖枝有條棱,被稀疏的蛛絲毛和多細胞長節毛,上部或接頭狀花序下部常呈灰白色,被密厚的蛛絲狀綿毛。中下部莖葉長卵圓形或披針形,長(5)10-40厘米,寬(1.5)3-10厘米,羽狀半裂或深裂,側裂片5-7對,斜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頂端有淡黃白或褐色的針刺,針刺長達4-6毫米,邊緣針刺較短;向上莖葉漸小,羽狀淺裂或不裂,頂端及邊緣具等樣針刺,但通常比中下部莖葉裂片邊緣及頂端的針刺為短。全部莖葉兩面同色,兩面沿脈被多細胞長節毛,但上面的毛稀疏,或兩面兼被稀疏蛛絲毛,基部無柄,兩側沿莖下延成莖翼,但基部莖葉基部漸狹成短柄。莖翼連續,邊緣有大小不等的三角形刺齒裂,齒頂和齒緣有黃白色或褐色的針刺,接頭狀花序下部的莖翼常呈針刺狀。頭狀花序通常下垂或下傾,單生莖頂或長分枝的頂端,但不形成明顯的傘房花序排列,植株通常生4-6個頭狀花序,極少多於4-6個頭狀花序,更少植株含1個頭狀花序的。總苞鍾狀或寬鍾狀;總苞直徑4-7厘米。總苞片多層,不等長,覆瓦狀排列,向內層漸長;最外層長三角形,長1.4-1.5厘米,寬4-4.5毫米;中層及內層三角狀披針形,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5-2厘米,寬約5毫米;最內層苞片寬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2.2厘米,寬2-3毫米。全部苞片無毛或被稀疏蛛絲狀毛,除最內層苞片以外,其餘各層苞片中部或上部曲膝狀彎曲,中脈高起,在頂端成長或短針刺狀伸出。小花紫色,長2.5厘米,檐部長1.2厘米,5深裂,裂片狹線形,長達6.5毫米,細管部長1.3厘米。瘦果灰黃色,楔形,稍壓扁,長3.5毫米,有多數淺褐色的細縱線紋及細橫皺紋,下部收窄,基底着生面稍偏斜,頂端斜截形,有果緣,果緣全緣,無鋸齒。冠毛白色,多層,不等長,向內層漸長,長達2厘米;冠毛剛毛鋸齒狀,向頂端漸細,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脫落。花果期6-10月。

分布新疆天山(烏魯木齊、特克斯)、準噶爾阿拉套(塔城)、準噶爾盆地(沙灣、查布查爾)。生于山谷、田邊或草地,海拔540-2300米。歐洲、北非、蘇聯中亞及西伯利亞都廣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西歐。

藥用成分

南京鐵道醫學院藥理教研組通過系統預試和定性, 初步認為飛廉含有生物鹼、黃酮、鉀鹽和糖類。研究發現, 飛廉屬植物含有能降血壓的飛廉鹼和去氫飛廉鹼。

藥理作用

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研究發現, 飛廉水提液能顯著提高兔離體心臟冠脈流量,減弱垂體後葉素導致的T波、S-T波升高程度。通過心電圖變化說明飛廉能對抗垂體後葉素造成的心肌缺血,對心肌具保護作用。垂體後葉素能引起靜脈血管痙攣。不管是先給予垂體後葉素還是後給予垂體後葉素,飛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抗其所致的冠脈痙攣, 也能緩解健康家兔垂體後葉素造成的心肌缺血,對心臟具保護作用。垂體後葉素能使冠脈流量下降:灌流液中加入垂體後葉素,使冠脈流量急劇下降。用飛廉洛克氏液灌流時,加入垂體後葉素, 冠流量卻基本無變化。在用垂體後葉素洛克氏液灌流引起冠脈流量急劇下降時,食用飛廉洛克氏液, 則冠脈流量又迅速恢復。這就說明飛廉有一定的增加冠脈流量作用,對保證心肌代謝活動和改善缺氧狀況有作用。

降壓作用

研究發現,飛廉對貓和兔的降壓作用都很明顯。其最大特點是起效快,靜脈注射後幾乎立即顯現效果;持續時間, 貓、兔之間相差較大, 貓的降壓時間長,兔的降壓時間短。

抑菌作用

飛廉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以及單體化合物Ⅱ對所篩選的3種人癌細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量效關係較好。[2]

參考資料

  1. 飛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飛廉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