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峰造像
飛來峰造像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靈隱寺旁。飛來峰又名靈鷲峰,是一座石灰岩山峰,海拔168米。飛來峰與靈隱寺間隔一條小溪,在溪邊的岩壁上保存有五代至元代500多年中陸續完成的石雕佛像,共有345尊。 1982年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五代造像有青林洞右岩壁上的彌陀、觀音、大勢至3尊。宋代造像最多,現存232尊。元代石刻造像,現存67龕,造像大小合計116尊,是現存一處最大的元代雕刻群,由喇嘛楊璉真伽主持。明朝人袁宏道撰文《西湖雜記》讚賞此峰。
目錄
文物遺存
飛來峰造像群中五代時期的造像尚存有10多尊,都是佛教「淨土宗」的「西方三聖」,分布在山頂和青林洞的洞口處。在青林洞入口的西側有後周廣順元年(951年),滕紹宗舍錢雕造的彌陀、觀音、勢至等像,是飛來峰有題記的造像中時代最早的一龕,龕中的三尊造像都是坐在高束腰仰蓮須彌座上,身後飾有火焰紋的背光,帶有晚唐的造像風格。
北宋的造像最多,有232餘尊。主要分布於青林、玉乳兩洞,題材多為羅漢、祖師像。玉乳洞內的是六祖像,形體較大,是天聖四年(1026年)的作品,風格比較古樸。青林洞南口的崖壁上有一龕北宋乾興元年(1022年)的胡承德所造浮雕「盧舍那佛會」,浮雕的技法嫻熟,結構完整,形象生動。冷泉溪的南側有一龕南宋的彌勒像,雕像粗眉大眼,喜笑顏開,袒腹踞坐,像的兩側圍繞着十八羅漢,羅漢的布局依山就勢,有靜有動,各具姿態,神態各異。
元代石刻造像現存67龕,造像大小合計116尊,其中的題記清晰可辨的有19尊,是浙江省最大的一處元代雕刻群,這些造像多分布在冷泉溪的南岸和青林、玉乳等各洞周圍的懸崖峭壁上。其中梵式46尊,漢式62尊,其餘8尊是受梵式影響的漢式造像。這批造像大多為是元初營造的。造型巨大,雕刻精美,保存完好。起自至元十九年(1282年),終於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佛龕以方形和長方形者居多,也有凸字形和半圓形的,頂多呈拱券或平頂。題材以佛、菩薩為主。喇嘛教形象歡喜佛、多臂菩薩、救度母等頗具特色。佛像高聳螺髻,上呈尖狀,斜披襯衣,袒露右胸和手臂。菩薩則佩戴寶冠、薄紗或者裸露上身,在繼承唐宋傳統藝術手法的基礎上,富有藏、蒙民族的藝術特色[2]。
視頻
飛來峰造像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二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名單通知,文博在線
- ↑ 蘇東坡的「最愛靈隱飛來峰」,為何飛來峰造像具有三個全國之最?,搜狐,2018-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