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飞氘, 青年科幻作家,原名贾立元。

目录

简历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主攻科幻方向 ,现就读于清华大学中文系。他是个热衷写科幻小说的年轻人,戴着黑框眼镜,言语谦虚。目前已发表数十万字的科幻、奇幻文学作品,短篇科幻小说《一个末世的故事》被翻译成意大利文,收录在世界科幻奇幻年选集《ALIA》。除了写小说,他根据自己同名小说改变的科幻电影剧本《去死的漫漫旅途》还荣获了“第二届扶持青年优秀电影剧作计划”奖。

中国第一个科幻博士后飞氘出站

6月22日上午,青年科幻学者、作者贾立元(飞氘)在北京师范大学通过了博士后出站报告会,完成了博士后研究任务。报告会由李怡主持,格非、陈晖、梁振华等清华、北师大教授出席了报告会并对贾立元的工作表示赞扬和肯定。 在博士后工作站期间,贾立元发表了三篇论文,并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一项。此外,贾立元还协助指导多位硕士生论文,并主持“科幻新视野”论坛,获得广泛好评。报告会之后,过常宝院长跟贾立元和评审团进行了亲切交谈。 以贾立元为代表的科幻青年学者的成长、成熟,是近年来我国科幻学术研究厚积薄发、走向兴盛的重要标志。在刚刚公示的2017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中,与科幻相关的有十余项。 事实上,从2004年开始,已经有大量与科幻相关的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逐渐立项,学科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当中。2011年之后,相关课题的立项更是呈现出有力的上升态势。学者们立足于科幻文本,着眼于其中的不同要素,进行了多维面向的深入挖掘,研究方向涵盖十分广泛。 2017年初,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成功结项。回顾过去十余年来中国科幻研究的课题立项,能够明显地看出科幻领域的学术研究正在逐渐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一大批全新研究成果也正在酝酿当中。科幻所具有的跨学科、跨领域、跨媒介的独特性质,吸纳了一大批学术背景各不相同的研究者投身其中。从参与者的广度和热度来看,我国科幻研究正走向美国六七十年代之后、大陆“新时期”之后的又一个全新高潮,并正在彰显辐射相关研究领域的强大能量。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研究者热情参与该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共同推动该领域成为世界学术研究的全新高地。[1]

飞氘:用幻想冲破现实的疆界

这个永葆少年之心的作者对幻想寄予厚望,而他也正以这样的方式想象自我和世界,以科幻叙事对抗庸常人生的苍老和颓唐。这或许正是科幻的现实意义所在。在一票羽翼渐丰的科幻“新生代”作家中,“飞氘”的名号可谓无人不晓。这位以“飞氘”为名书写科幻故事,以贾立元为名撰写学术论文的清华大学青年教师,被科幻圈的朋友亲切地称为“刀哥”。“刀哥”算不上高产,尤其是近年来,他为学业所累,已许久不见新作问世。但他不多的作品,却都体现了独树一帜的风格:那些微妙的讽喻、俏皮的杂糅、不拘一格的调笑,以及事关现实、历史和人性的寓言,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就像韩松所说的,“读飞氘的小说,或许会有一些调侃的感觉,但最后留在记忆里的却是巨大的悲怆。”在他看来,飞氘的小说“开创了一种崭新的风格,一种新的叙事和思考方式”,并且尤为重要的是,“从一个料想不到的视角来反观人类的生存困境”。这样的评价并不夸张,而细读飞氘的作品,确乎能够看出如鲁迅般“古今杂糅”的“油滑”风貌,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他的小说被吴岩称为“‘奇点时代’的《故事新编》”。飞氘大概属于那种看似戏谑却无比严肃的科幻作家,其作品饱含着睿智、清澈而单纯的美感。当然,亦如许多“80后”写作者一样,这位刘慈欣所称的“卓越的科幻诗人”,在进入科幻文学创作之前,也曾携带着浓郁的青春文学印迹。现在看来,无论是《枯叶夏天》《沦陷二〇〇X》,还是《窗上挂着霜的那些日子》和《小贾飞刀》,都属于“披着科幻的外衣写奇幻”,抑或是“披着奇幻的外衣写青春文学”。即便如此,这些以纪实与虚构的方式叙写的纯真年代的故事,都不厌其烦地把目光投向自我,展现出青春的诗意与怀旧气息。比如,《枯叶夏天》中回想火热高考年代的“同桌的你”,于纯情的梦幻之中寄托怀旧意绪,尽管小说里所谓“精灵之血”的叙事点缀稍显多余,但就青春文学而言依然格调不俗。 [2]

参考来源

  1. 中国第一个科幻博士后飞氘出站. 2017-06-28 [2019-02-25]. 
  2. 飞氘:用幻想冲破现实的疆界. 2018-07-11 [2019-02-25].